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的不同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多报道于对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在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中这一现象不断地被揭示,并且被逐渐认识到其可能是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细菌一旦出现异质性耐药,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即使是小部分的耐药亚群也可表现出高水平的表型耐药,从而导致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异质性耐药体现了细菌群体从部分耐药向完全耐药转变的过程。研究异质性耐药对于认识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的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多、最频繁的药物之一[1]。正因如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也是医院合理用药治理的重点领域。随着抗菌药物临床的滥用,细菌耐药程度越来越重和耐药菌种越来越多,引发医院感染率不断攀升[2]。基于目前国内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国家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同时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意在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从2011年开始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发布以来,经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年下降,临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显示,我国个别地区和部分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影响了医疗效果,加重了细菌耐药程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和细菌耐药监测专家委员会建议,现就进一步加强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指的是具有抑菌活性或者杀菌作用的药物,包括咪唑类、磺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是由真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等微生物进行培养得到的某些产物,也可以使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类似物质,或者使用化学全合成。结合当前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有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增多,有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断恶化,并且还提高了患者二重感染的概率,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医疗资源。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常用抗菌药物怎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掌握目前细菌的耐药现状和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合理使用现有的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有十几类数百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可以说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多的一类药物。本研究综述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分析抗菌药物滥用引起的危害,如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药物资源的巨大浪费;诱导细菌耐药产生、导致抗菌药物失效等: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总结近几年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政策及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更需要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自觉和热情。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及耐药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使用,并对常见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历447份,统计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利用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达19种,使用率为100%,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头孢类,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喹喏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结论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诱导下产生的耐药株逐渐增多,因此医生应根据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应用分析,促进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能够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避免滥用、误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等对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进行剖析.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诱导细菌耐药菌的产生,当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提高医师及广大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避免出现严重的细菌耐药变异,谨防二重感染及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药品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作斗争。抗菌药物的问世,给临床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随着各种抗菌药物的不断发现及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在逐渐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临床医生在抗感染领域已陷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困境:新型抗菌药物不断研发的同时,许多微生物对药物耐药性也在持续加剧,只要临床使用该类抗菌药物,细菌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性,并且迅速传播,细菌的耐药速度远远超过了抗菌药物研发速度,导致新型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间越来越短。随着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的出现及蔓延,产生了一些被称作"超级细菌"多重耐药菌,使得许多现有抗菌药物的活性面临挑战,常造成抗感染治疗的失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 lococcus aureus,MRSA)就是其中主要的"超级细菌",该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并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导致MRSA菌所致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有限,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应用的国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较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如何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且避免耐药性的出现成了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本期介绍国外关于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一些情况。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株也相应增多,一些曾经有效的药物逐渐失效或减效。因此,掌握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用敏感率较高的药物,加强用药的目的性,避免频繁更换、中断或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新生儿病房,大量高档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杨松  刘会平 《现代保健》2011,(24):186-187
抗菌药物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占所有药物的30%左右,其中存在诸多应用不合理情况,由此导致的细菌耐药也十分明显与突出,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06~2007年度监测结果发现,我国大多数住院患者耐药突出,这与抗菌药物长期过度或滥用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促进耐药流行密切相关。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减少非必须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本地区和医院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患者在用药前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可作为临床用药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首都公共卫生》2010,(6):282-285
<正>1.什么是耐药细菌?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  相似文献   

13.
磷霉素是一种发现较早的天然抗生素,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合成的第一步,可以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是一种繁殖期快速杀菌剂,并且能够破坏细菌生物被膜或抑制其形成。近年来,在严峻的耐药形势下,磷霉素凭借其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交叉耐药发生低等优势,成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抗生素,尤其是对于多重耐药菌,磷霉素作为重要的联合应用药物,临床应用定位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广大医院的临床需要,抗菌药物逐渐出现在医药市场上和大大小小的医院内.抗菌药物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菌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因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个科室,所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但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已成为世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根据内科病人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内科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噬菌体是能特异性感染细菌的病毒,早在其被发现之初,就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其高效、方便、便宜的特点,很快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因此关于噬菌体的研究也逐渐放缓.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问题逐渐严重,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成为目前抗感染治疗方面的重点及趋势,曾经快被人们淡忘的噬菌体疗法又再次受到...  相似文献   

16.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分析医院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489株细菌进行鉴定,并用K—B纸片法作药敏分析。结果 489株尿路感染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动态趋势,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437株病原菌,应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90株,占48.83%,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0~8.65%,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70.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2009、2011年各年的耐药率均>90.00%.结论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用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如果使用不当,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并且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为了了解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我院对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细菌的出现,直接导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滥用,促使产碳青霉烯酶细菌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1]。目前,此类耐药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其耐药机制主要为:(1)AmpC酶过度表达联合外膜蛋白(outermembrane proteins,OMP)的丢失。(2)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形势不断加剧,细菌耐药性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不同抗菌药物如何发挥抗菌作用,以及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式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策略,以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降低细菌产生耐药的概率,同时提高抗菌效力。本文从协同抗菌机制出发,对不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作用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抗菌肽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效果,以及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抗菌肽等新型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创新,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