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提高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达标率.方法 品管圈活动.结果 活动后患者健康宣教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活动前,且与活动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达标率,提升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rrjk》2017,(16)
目的 :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根据我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为界限,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这两个时间段中各8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为对照组(未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者则是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以及护理人员各项评分。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1)实验组80例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8/80),并且二者对比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包括业务技能、素质、输液质量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评分均相较于活动实施前有着不小地提升,并且差异也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工作上,品管圈活动地应用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与此同时也可以促使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高,所以品管圈活动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马英 《药物与人》2014,(9):380-380
目的:加强我科白内障患者入院介绍和健康宣教,提升护理服务,提高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井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89%提高到98%。结论:通过品质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对白内障患者八院介绍和健康宣教的质量,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塑造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激活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4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保证了护理安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93.33%升至97.9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93.33%升至97.33%,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敷料24小时内更换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儿科"品管圈"组织,运用PDCA循环,针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24内更换敷料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敷料24小时内更换率从62%降至33%,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敷料24小时内更换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2.28%降低至活动后的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气管插管患者,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积极性,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健康宣教用于肿瘤化疔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35例行健康宣教实施护理,常规组患者35例行常规方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之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给予健康宣教后,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等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给予肿瘤化疗患者这实施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知识知晓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探索降低点眼药水漏点率.方法:由8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回顾分析发生的漏点眼药水事件原因,制定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眼药水的漏点率活动后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保证了用药安全,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月开始以项目管理形式推动品管圈在本院开展,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宣贯培训、各护理单元自愿申报并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逐步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包括护理质量总分、患者满意度、消毒隔离、危重症管理及不良事件等以及无形成果、目标达成率、标准化成果的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较实施前均有提升(P<0.05),各品管圈改善目标值均达到,形成标准化成果,共建立和完善流程共10项、专科健康宣教单7个、操作标准共2项、护理评估记录单1项,也提升品管圈手法的运用、团队凝聚力等无形成果.结论 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也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途中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对策,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患者的转运安全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安全转运率为90.0%,高于实施前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中,能够提高转运安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骨科护理当中实施品管圈护理的效果.方法:骨科护理人员当中实施品管圈护理,将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护理前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品管圈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基础以及护士的服务意识,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方法:科室护士组成造口圈,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实施时策,检验文施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22.92%,与实施品管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与造口专科护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开展培训、组织实施、成果汇报、建立标准、持续推进5方面,介绍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推进品管圈活动的主要做法。通过护理品管圈活动,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形成了护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体现了品管圈活动的科学性,主题选定与标准化成果会影响品管圈活动效果,全员培训与辅导监管可以助推品管圈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口服药规范服用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用例次653例。其中295例为2018年11月我科开展管圈活动前口服药患者,设为实施前,2019年3月我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口服药患者358例设为实施后。结果:品管圈实施前后口服药规范服用率明显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品管圈的手法运用,提高了圈员与圈员之间、圈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了信息和集体荣誉感。结论: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成就感,促进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病区建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特性要因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该病区的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的现状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出的要因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改进工作流程;对患者进行安全健康宣教、疾病知识宣教,最终提升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由51.53%提升到7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于该次病区开展的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缺陷项目发生比例,提升了精神科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执行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增强护士发现问题、沟通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林梅 《医疗装备》2014,(12):69-70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以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术中压疮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由3%降至1.7%.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手术室压疮管理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手术室压疮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肠胃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品管圈活动期间的肠胃外科手术住院患者110例,平均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胃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9,(9):1363-1366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镇痛分娩宣教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医院麻醉科,产科共4名医生,2名护士联合组成一个"圈",确定以"提高产妇入院镇痛分娩知晓率"为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分析影响产妇入院镇痛分娩宣教知晓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产妇入院镇痛分娩宣教知晓率由活动前的18. 1%提高到活动后的98. 2%,目标达成率为156%。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控制手法,提高了医护人员镇痛分娩积极性,提高了产妇镇痛分娩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的8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传统护理干预组以及舒适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妇产科疾病宣教满意率、住院环境舒适度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操作能力满意率、心理疏导满意率;妇产科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手术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舒适护理干预组妇产科疾病宣教满意率、住院环境舒适度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操作能力满意率、心理疏导满意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妇产科疾病认知、手术依从性、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