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救治仍然相当困难,内科多采用综合支持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方法之一,但激素疗法目前在临床上尚存较大争议.《肝衰竭诊疗指南》[2]中指出:目前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不同意见,非病毒感染性肝衰竭,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及急性乙醇中毒(严重酒精性肝炎)等是其适应证,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衰竭早期,若病情发展迅速且无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者,可酌情使用.目前国内学者在应用激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反对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2.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我国肝衰竭的首要病因为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化学制剂等).在西方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因素[2];酒精性肝损害常导致慢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在儿童中多可见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辅助治疗及肝移植术治疗等,其中内科综合治疗是基础,但内科综合治疗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缺乏特效药物及方法,病死率仍然较高[34].因此,肝衰竭内科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思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引起肝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病原体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居肝衰竭病因之首,酒精性、药物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导致肝衰竭的诱因复杂多样,包括劳累、感染、药物、病毒变异等,比较突出的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中断、减量使用核苷(酸)类药物、HBV变异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规范等,列为可明确追寻的诱因,也提示应重视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1].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在其漫长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对肝细胞造成长期慢性损害,如不能得到正规有效地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1].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以慢性多见,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表现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者短期内死于肝衰竭[2].本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周双男  张宁  王立福  李筠 《肝脏》2012,17(1):36-38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脏损伤,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疽、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衰竭尤为多见[1-2].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剑波  李秀惠 《肝脏》2012,17(8):596-598
一、慢性肝炎病毒 (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我国1~59岁普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我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约30万例.HBV慢性感染不仅难以治愈,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急性、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救治仍十分棘手,内科多采用综合支持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GCs)是治疗肝衰竭的潜在方法之一.对于免疫抑制治疗停止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患者,及早重新给予长期大剂量的GCs,可防止出现重型肝炎或肝衰竭.但以后的临床实践结果未能予以肯定.上世纪80年代以前应用GCs较多,但各家疗效不一,90年代则有否定的趋势,近年来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UCs)抗病毒治疗的增多,GCs应用也有所增多[1].目前临床上仍存争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适应证选择、剂量及疗程的掌握;二是对GCs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达40%~80%.我国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可引起致死性肝损伤,其机制和肝炎病毒所致肝衰竭类似.我们观察了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BCG/LPS肝衰竭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西欧国家主要是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病;肝衰竭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肝衰竭(ALF)和慢性肝衰竭(CLF).在亚洲以常见的重型病毒性肝炎为典型代表,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死亡率达到80%[1].在中国,引起肝脏功能损伤的常见疾病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占人群总数的10% ~ 19%[2],在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徐步惠  孙苏  王江华  陆永安 《肝脏》2012,17(8):610-612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临床常见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差,如果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疾病进展发展为肝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极少数患者发展为肝癌,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1]。拉米夫定具有毒性低、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抑制疾病前期过强的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破坏和促进疾病后期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的关键,而糖皮质激素(GC)作为传统免疫抑制剂却在临床应用中备受争议。通过动态监测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来判断患者所处免疫阶段,并在此前提下合理使用GC能更好地发挥激素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就国内外有关GC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原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HBV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自从1965年HBV被发现以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就被作为HBV感染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替比夫定(LdT)作为妊娠B级抗病毒药物问世以来,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阻断宫内感染有效[1];但对妊娠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全程治疗的临床观察鲜有报告.本研究旨在通过从妊娠初至分娩后应用LáT治疗,观察其抗病毒疗效,预防肝衰竭,阻断宫内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探讨个体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纪冬  董菁  成军  李莉  杨雪莲 《肝脏》2003,8(3):60-61
暴发性肝衰竭 (FHF)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以肝功能严重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目前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以综合治疗为主 ,但其效果不佳 ,患者通常死于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SIRS)后的严重感染[1] ,其病死率高达 80 %~ 90 % ,尤其合并有其他疾病时病死率更高。引起严重肝炎发病的原因有很多 ,但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和药物所致。本文仅就免疫受损宿主的乙型肝炎病毒 (HBV)再激活所致的暴发性肝衰竭进行阐述。免疫受损宿主概念指的是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使用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肝衰竭的研究不断深入,在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刘顺庆  高月求 《肝脏》2012,17(6):429-432
虽然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应用已经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HBV感染依然是全球性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世界范围内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  相似文献   

17.
正肝衰竭(HF)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1]。在我国,引起HF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其中,约有80%的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病情急性加重所致,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所致。在欧美国家,引起HF的病因主要是酒精性肝损伤、药物使用不当及感染等。根据HF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8.
肝衰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肝衰竭常由病毒、细菌感染以及药物、酒精中毒等各种不同病因引起,在我国尤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导致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最为常见.由于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衰竭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是导致我国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订了我国第一部《肝衰竭诊疗指南》,从定义,诱因、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衰竭进行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既与国际接轨,又独具中国特色,诊断分型突出了实用性,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我国肝衰竭的临床诊疗.2007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推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2011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发布了《急性肝衰竭指南更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 acute - on -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以及慢性肝衰竭[1].在我国,感染是导致肝衰竭的主要因素,其中HBV感染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炎症活动是主要原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至2006年来自北方十三个省市自治区1977例肝衰竭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HBV感染占所有肝衰竭的82.8%[2].我国大部分HBV感染相关性肝衰竭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支持、免疫调节和防治并发症等.由于肝衰竭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症候群,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病死率居高不下.此类患者体内往往存在高水平的HBVDNA,因此近年来对于应用抗病毒治疗提高本病的生存率进行了有意义的临床探索.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肝脏疾病[1].HCV是一种RNA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这种DNA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已经积累的临床与研究资料表明,慢性HCV感染不仅引起CHC、肝硬化、肝细胞癌,而且还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的代谢疾病,我们曾经提出HCV感染引起的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disturbance syndrome))的概念[2].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HCV感染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NIDDM)的发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