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主要以进行性无痛性黄疸(57例)、上腹部隐痛(10例)及上消化道出血(4例)为首发临床表现。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6.8%,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阳性率为100.0%,磁共振胰胆管显像(MRCP)为83.3%,B超为85.9%,CT为72.3%。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2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Whipple 术及局部切除术术后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3.9%和44.4%;5年生存率分别为31.7%和33.3%。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M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癌31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9例(50.0%),随访中位存活期38个月;13例行局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2例(15.4%),随访中位存活期36个月。结论:对可凝患者,应做相应的特殊检查,确诊后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提高十二指肠乳头癌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6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十二指肠乳头部癌60例,腺瘤4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42例),消化道症状(35例),反复发作的胆管炎(7例)及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前ERCP,十二指肠镜,MRCP,BUS,CT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00%,97.3%,82.4%,82.8%,76.1%.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4例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6.5%,手术病死率3.6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为67.4%,40.6%,36.3%.结论 黄疸和腹痛是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的主要症状;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选择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5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37例,行ERCP检查35例,准确率均为100%.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减黄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胰漏6例,腹腔及切口感染2例,出血2例,肺部感染1例,漏胆1例.患者术后1、3及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50%及29%.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及ERCP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选择合理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01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10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上区9例,乳头下区15例,乳头区7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上消化道梗阻和出血及黄疸症状。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7.7%,低张十二指肠造影为91.2%,B超及CT检查阳性率为80.0%。5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4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9例行姑息性探查及胆肠或胃肠吻合术。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及CT是诊断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有赖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一旦确诊则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1977-1999年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肿瘤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癌17例,十二指肠乳头状瘤5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16例)和黄疸(22例)。钡餐,B超,CT以及ERCP对十十指肠乳头肿瘤有诊断价值。22例中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切除率为100%,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8.2%,5年生存率为73.3%,7年生存率为47.7%。结论 十二指肠镜、ERCP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4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间收治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有乳头周围区癌29例(64%),乳头下部癌10例(22%),乳头上部癌6例(13%)。纤维十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1%(15/2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单纯癌肿切除术3例,胃肠、胆肠吻合术12例,剖腹探查术4例,手术切除率为63%。行脂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和24%,行胃肠、胆肠吻合术患者均于术后6-15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周围区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远期生存较好。  相似文献   

8.
江斌  严斌  满泉  李艳兵  曾少波 《腹部外科》2010,23(6):344-3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球部4例,降部30例,水平部2例,升部2例。腺癌33例。上腹部压痛22例,无阳性体征3例,腹块3例,黄疸10例。钡餐、B型超声、CT、纤维十二指肠镜以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十二指肠肿瘤有诊断价值。38例中3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率为86.8%。2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为60.5%,1年生存率为76.4%,3年生存率为43.7%,5年生存率为33.5%。结论纤维十二指肠镜和ERCP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肿瘤部位不同,手术方法也不一样。十二指肠乳头上方肿瘤以胃十二指肠切除为主,乳头下方以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为主,乳头周围肿瘤根据肿瘤生物学特性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经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乏特氏乳头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5-199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乏特氏乳头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B超、CT)均未能作出该病的直接诊断,而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的5例,均发现乳头肿瘤,活检证实4例为乳头腺癌,1例为乳头腺瘤(术后切片为腺瘤恶变),其余病例均在术中切开十二指肠降部行乳头肿块冰冻切片确诊,1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乳头部腺瘤癌变行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和ERCP有利于术前明确乏特氏乳头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资料,其中16例行局部切除术,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进行性黄疸60例(75.0%),腹痛不适40例(50.0%),畏寒、发热4例(5.0%),食欲不振、消瘦3例(3.75%),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物2例(2.5%)。术前B超、CT、MRI、胃镜/十二指肠镜、ERCP阳性率分别为82.26%、89.66%、91.3%、93.75%、94.29%。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6例中,1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2例为十二肠乳头腺瘤局部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共64例中,6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癌变。与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比较,局部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镜及ERCP是相对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应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局部切除术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确保切缘阴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