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特殊躯体疾病。对心身疾病的诊断既要作生物医学的诊断,又要作心身医学的诊断。心身医学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前生活事件、个性特征、植物神经功能和情绪反应状态等方面的内容。心身疾病的诊断特征之一是对每位患病个体的筛选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心身疾病概念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概念 心身医学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中新兴崛起的科学,是研究心理、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相互关系,即心、脑和身关系的一门科学.有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等与心理关系甚大,也就是与脑的功能关系甚大.故而心身疾病亦归属于脑病之中,包括神经、精神、心身疾病三大类疾病.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心身医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指导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引起大家对心理因素的高度重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心身医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良好的心理指导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引起大家对心理因素的高度重视,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身疾病是因心理社会因素而发生、发展的躯体疾病,目前尚未形成独立的疾病单元,仍分属于临床各科,因其发病原因的特殊性,要求临床各科医生在生物医学诊断的基础上,应对每位病人的患病心理行为特征,运用心身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作具体分析,以求获得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身医学更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通过医生护士的语言、行为等方式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恢复,这就是心理医护。  相似文献   

7.
会议征文     
此会由国际心身医学会亚洲心身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承办,定于1996年9月13~15日在大连市召开。 征文内容与范围: 1.东、西方心身医学的理论体系方面 东方或西方心身医学理论方面的进展与特点,二者间的差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心身医学学术会议于1998年6月6~8日在山东威海市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89篇,其中281篇在会上交流。WHO代表、国际心身医学会副会长、亚洲心身医学会副会长A.N.Singh博士和日本生命科学综合研究所心身医疗中心主任岡村靖教授莅临会议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就21世纪的心身医学发展、心身医学理论框架、心身相关的机理、心身健康与行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心身疾病病因、次健康与心身医学发展、个性特征、社会事件和应付方式与心身健康等心身医学理论或基础问题作了较深入和前瞻性的研讨,提出应根据世界医学发展态势,规划中国心身医学的重要观  相似文献   

9.
张帆  康传媛  赵旭东 《中国医刊》2004,39(12):48-51
躯体疾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恐惧、失望、无助等情绪障碍,反过来影响躯体疾病的恢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躯体疾患和精神心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需要综合处理.为直观示教心内科与心身医学科的紧密工作关系,第14届国际长城心血管会议首次开设心身医学专题论坛,并专门安排了心内科和心身医学科联合会诊.以下是其中一个病案的会诊记录.  相似文献   

10.
启示     
近年来,随着心身医学的不断深入,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风病人恢复期的康复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治疗及护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而后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情志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当人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良时,其皮肤对瘙痒的感受特别敏感.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使医务工作者对病人不仅要重视生理上的健康,还必须重视心理上的健康.从1998年9月~1999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皮肤病患者中,发现与心理变化有关的皮肤疾病主要有:皮肤瘙痒症(全身、局部);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斑秃与脱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身医学即心理生理医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本文对照性地论述了它们对心理生理关系的认识、对心理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的诸多相似之处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心身医学的理论,人的健康和疾病是受生物学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的。人不论在健康或疾病的条件下,心理因素的生理学效应均可产生致病与治疗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赵旭东 《中国医刊》2004,39(9):53-55
前面已经连续几期介绍了心身医学基本服务技术中的关系技术、认知改变技术和处理躯体和情绪不适技术.本期介绍第四类技术--改变行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心身医学模式下谈高血压病的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西医学的发展方向,它引导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身疾病是指以躯体疾患为基础,在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格缺陷皆起着相互作用,在其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行为疗法及心身综合疗法易于奏效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5):426-426
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推进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拟于2010年8月在天津举办"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医学(Psychophysiological medicine)。目前心身医学着重研究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不是精神病或神经症,而是一类有躯体症状及体征,与社会紧张刺激、遗传素质及人格特征和情绪有关的躯体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溃疡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日益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而取代了早年传染性疾病。即或单纯的生物、理化因素导致的疾病,也莫不存在身心  相似文献   

18.
心理心血管病学简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旭东 《中国医刊》2004,39(10):51-53
1 心身医学对于各科临床的意义 心理心血管病学(psychocardiology)是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系统思想、整体论指导下的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心理与生理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将两者看做是生命过程中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两个密不可分的侧面;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作用因素难以分清先后和因果.各科临床医师诊治病人时,一定要对两方面都加以注意,善于发现与躯体疾病共患的精神障碍,及时进行处理,或邀请精神科医师帮助处理;即使当前没有明显精神科问题,也要主动做好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俊兰 《包头医学》2010,34(2):117-11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探讨产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及其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产妇的健康及至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7):757-757
在200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美心身医学行为医学与心脑血管疾病国际论坛的基础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药与保健》杂志编辑部、北京中医药学会等单位承办的”第二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定于2009年9月5日-6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