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对204例不孕症患者371个周期行IUI治疗,随机分为4组: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组共102个周期,克罗米酚(Clomiphene,CC)组98个周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HMG/HCG)组120个周期,CC/HMG/HCG组51个周期,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CC/HMG/HCG组(19.6%)与HMG/HCG组(20.0%)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NC组(6.9%)及CC组(8.2%)(P〈0.01)。CC/HIMG/HCG组的HMG用药量和用药天数显著小于HMG/HCG组(P〈0.05)。结论CC/HMG/HCG和HMG/HCG促排卵联合IUI均能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CC/HMG/HCG促排卵药费支出少,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宫腔内人工授精97个周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选择84对患者97个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按自然周期、克罗米芬(CC) 补佳乐 HCG、克罗米芬(CC) HMG HCG分为三组进行围排卵期IUI技术比较。结果 84对患者进行97含属期IUI,自然周期11个,有1例妊娠,妊娠率0.09%;克罗米芬(CC) 补佳乐 HCG组57个周期,有8例妊娠,妊娠率14.04%:克罗米芬(CC) HMG HCG组29个周期,有6例妊娠,妊娠率20.69%。结论 使用促排卵药物,尤其克罗米芬(CC) HMG HCG组,诱发排卵数目多,子宫内膜厚。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助孕方式用于小卵泡排卵性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301例小卵泡排卵患者的455个自然监排周期和459个促排卵助孕周期,根据患者输卵管情况及配偶精液结果,在病人知情同意条件下分为用药促排组、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AIH)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发育情况决定促排用药及剂量。比较三组间排卵日/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最大卵泡直径、Lufs发生率、OHSS发生率、周期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经以上助孕方式治疗后IVF-ET组的HCG日优势卵泡(≥15mm)数、周期妊娠率均高于其他两组,Lufs发生率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OHSS发生率及多胎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促排组及AIH组中应用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CC+HMG的三种用药方案中,CC+HMG周期妊娠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早期流产率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治疗对小卵泡排卵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促排药物使用CC)联合HMG则有利于减轻CC的副作用,避免HMG引起的卵泡过小即排卵的情况,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在药物促卵泡发育的同时,根据患者适应症采用辅助助孕技术AIH或IVF可进一步提高妊娠率,是小卵泡排卵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治疗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宫腔人工授精病例56例、78个周期临床资料,依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CC+HMG组、LE+HMG组、r-FSH组。结果三组年龄、不孕史无明显差异,P0.05,r-FSH组妊娠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r-FSH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PCOS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授精方法与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因素。方法558对不孕夫妇采用不同促排卵方式和授精时间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共进行了623个周期治疗,周期妊娠成功率为13.3%。授精时子宫内膜的平均厚度为9.70±2.29mm。使用药物促排卵患者中,克罗米芬组(CC)组、尿促性腺组(HMG)组和CC+HMG组的IUI成功率分别为28.2%、5.2%和25.0%,HMG组与CC组及CC+HMG组相比差异显著(P分别等于0.000及0.001)。单次或双次IUI的成功率分别为10.9%和14.4%,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56)。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为自然周期排卵、以何种药物进行促排卵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UI成功的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对最佳操作点进行判定,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时最容易成功妊娠。结论年轻、克罗米芬促排卵、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05mm者IUI容易成功。单次或排卵前后双次IUI与妊娠成功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来曲唑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LE+HMG)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年龄不超过38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AIH治疗,共580对夫妇(1191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6组,包括自然周期组512个周期、单纯克罗米芬促排(CC)131个周期,单纯HMG促排126个周期,CC+HMG促排148个周期,单纯LE促排133个周期,LE+HMG促排141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促排卵联合AIH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5种促排卵方案里,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LE+HMG组显著高于单纯LE组和CC组(P0.05),而与CC+HMG组及HMG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HMG组双胎率相对最高(%),LE+HMG组的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宫外孕率(%),显著低于另4种方案组(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AIH治疗,可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流产率和多胎率。  相似文献   

7.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1073个周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组,促排卵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组,分别为8.6%和2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促排卵组中FSH组妊娠率最高,为45.5%,尿促性腺组(HMG)、克罗米芬(CC)+HMG组和来曲唑+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22.0%、18.8%和20.0%,三者比较无差异,但三者明显高于CC组或来曲唑组(13.9%和10.6%)(P〈0.01)。自然周期组无自然流产、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流产率13.9%,多胎妊娠率19.2%,OHSS发生率0.5%,40例多胎妊娠中35例和5例OHSS均发生于HMG组。结论促排卵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但促排卵增加多胎妊娠、流产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中FSH、CC+HMG或来曲唑+HMG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相对减少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龄妇女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的人工授精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高龄女性人工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201例,促排卵周期379例,比较两者的成熟卵泡数、妊娠率、流产率等,并分析其受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不孕原因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生化妊娠率(8.45%vs 11.60%)、临床妊娠率(7.46%vs 10.29%)、异位妊娠率(0vs 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流产率(8/15,53.33%)高于促排卵周期流产率(7/39,17.95%)(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成熟卵泡数量,CC组(1.87±0.85)、CC+HMG组(1.80±0.75)高于LE组(1.29±0.53)、LE+HMG组(1.38±0.63)、HMG组(1.35±0.60)、rFSH组(1.35±0.48)(P0.05);临床妊娠率CC组(1/23,4.35%)低于其他组(P0.05);各促排卵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患者各种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女性的自然周期流产率高于促排卵周期流产率;高龄女性采取合适的促排卵方式可以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抽吸术后辅助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PCOS患者内分泌及基础窦卵泡数的影响,并观察其在治疗后促排卵的反应性及妊娠情况。方法对于52例耐克罗米芬(CC)的PCOS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肌注HMG 75IU,连用5天后,行B超检查,经阴道抽吸两侧卵巢内小卵泡,保留1~3个相对较大的卵泡,继续应用HMG注射,当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mm时,注射HCG诱发排卵,36h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观察卵巢体积变化、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妊娠率、多胎、OHSS发生和周期取消例数。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了92个周期的穿刺治疗,2个穿刺周期后患者睾酮(T)和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比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卵巢体积明显缩小,35例双卵巢内窦卵泡数降到10个以下,穿刺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2个穿刺周期中,83个周期排卵,排卵率达90.2%,其中单卵排卵率占68.4%(63/92),临床妊娠25例,妊娠率48%,无1例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对于CC耐药或对Gn反应不良的PCOS患者采用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及辅助人工授精助孕的治疗方式可极大提高单卵泡排卵和单胎妊娠率,避免多胎和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促排卵在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的促排卵方法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以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6月间在我院不孕专科就诊的 195对夫妇作为观察对象 ,分为 3组 :CC/HCG组 ,共 10 3例 ,379个周期 ;CC/FSH/HCG组共 5 8例 ,16 4个周期 ;自然周期对照组 ,共 34例 ,5 5个周期。结果 自然周期对照组的周期妊娠率为 7 3% ,病例妊娠率为 11 8%。CC/HCG组的周期妊娠率为 12 0 % ,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CC/FSH/HC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病例妊娠率为 34 6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CC/FSH/HCG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C/FSH/HCG组周期妊娠率为 2 2 6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例妊娠率为 6 0 3%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采用CC/HCG或CC/FSH/HCG促排卵可提高IUI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影响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以提高IU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2个IUI治疗周期的159例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时机、IUI治疗周期数、不孕原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促排卵周期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P〈0.05);小于等于30岁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30以上组(P〈0.05);随不孕年限延长临床妊娠率降低、单次排卵前、单次排卵后和双次授精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IUI治疗周期数以3个周期为宜、不孕原因与临床妊娠率有关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促排卵方案和年龄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提高IU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洛阳市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到我中心行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1253个周期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排卵方案分组,自然周期组(NC组)425个周期,氯米芬组(CC组)157个周期,来曲唑组(LE组)60个周期,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260个周期,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216个周期,来曲唑+尿促性腺激素组(LE+HMG组)135个周期,比较NC组和促排卵组以及不同促排卵组之间的一般情况、临床结局。结果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均高于NC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低于CC+HMG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低于LE+HMG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IUI安全性较高,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IUI是不错的选择,口服药物联合针剂促排可显著提高IUI治疗周期妊娠率,LE在促排卵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远期影响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行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腹腔镜术后的EMs不孕患者进行的318个人工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年龄、不孕年限、腹腔镜术后时间、用药情况、周期数、是否促排卵、r-AFS分期、IUI时机分别进行妊娠率的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术后人工授精的周期妊娠率为13.21%。年龄≤35岁的周期妊娠率高于35岁以上者(χ2=6.687,P〈0.05),不孕年限≤5年的妊娠率高于5年以上者(χ2=5.430,P〈0.05),腹腔镜术后1年内行人工授精的妊娠率高于1年以上者(χ2=6.005,P〈0.05),Ⅰ~Ⅱ期患者的妊娠率高于Ⅲ~Ⅳ期患者(χ2=8.264,P〈0.05),加用促排卵治疗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者(χ2=4.569,P〈0.05),3周期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高于3周期以上者(χ2=4.031,P〈0.05),双次IUI者妊娠率高于单次者(χ2=4.37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是否使用GnRH-a则与妊娠率无关。结论 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行人工授精治疗的最佳时间是术后1年内3周期内有较高的妊娠率,建议同时加用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4.
供精人工授精与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供精人工授精(AID)及供精体外受精(IVF—D)的临床结局,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6月686例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及93例接受供精体外受精(IVF—D)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86例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患者共行1309个人工授精周期,均采用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周期临床妊娠率16.88%(221/1309)。单次排卵前授精周期妊娠率19.89%(37/186);单次排卵后授精周期妊娠率14.46%(134/927);双次授精周期妊娠率25.51%(50/196)。3种授精时机相比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X^2=15.49,P=0.001),双次授精妊娠率最高,单次排卵前授精妊娠率次之,单次排卵后授精妊娠率较低。3个周期累积成功率60.2%(153/254)。接受供精IVF患者93例,共135个移植周期。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率53.76%(50/93),解冻移植周期妊娠率50%(21/42)。平均周期妊娠率52.59%(71/135)。AID单胎妊娠率高于IVF—D(91.86%与60.56%;X^2=39.65,P=0.001),AID多胎妊娠率低于IVF—D(1.36%与26.77%;X^2:68.4,P=0.001),AID宫外孕率与IVF—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0与1.41%,Fisher检验,P=0.24),AID自然流产率与IVF—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79%与11.27%;X^2=1.49,P=0.22)。AID妊娠率低于IVF—D(16.88%与52.59%;X^2=96、73,P=0.001)。结论采用双次宫颈管内供精人工授精(ICI)方法简单,妊娠率满意,供精体外受精(IVF—D)妊娠率高,但多胎率高于AI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超声监测下观察使用中西药物促排卵前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情况。评价药物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不孕症210例患者进行常规用药前妇科检查及用药后卵泡发育及排卵监测,观察三个周期,观察有无优势卵泡、排卵率、妊娠率、卵泡黄素化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情况。结果 210例不孕症患者经克罗米芬(CC)和尿促性素(HMG)促卵泡生长及绒促性素(HCG)促排卵,辅以中药和其他对症治疗药物,促排卵。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成三组观察药物疗效,一组,cc组,二组,HMG组,三组,联合用药组。三组的优势卵泡率分别为46%,64%,94%;排卵率分别为30%,46%78%;受孕率分别为11%,28%,57%;无优势卵泡率分别为:34%,22%,5%。卵泡黄素化率分别为:14%,0.9%,0.1%;卵巢过度刺激率分别为:0.9%,0.4%,0%。结论 CC+HMG+HCG+中药联合应用促排卵效果较好,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cc+HMG+HCG+中药是不孕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大大提高了受孕率,成为不孕症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补肾助孕中药对促排卵后子宫内膜LIF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给予患PCOS的不孕妇女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克罗米芬(CC)/hCG或CC/hCG加服中药方案。选择促排卵周期中单卵泡成熟排卵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C/hCG促排卵者26例,为A组;CC/hCG同时服用补肾助孕中药促排卵者28例,为B组。同期选择25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为对照组,为C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组妇女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LIF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LIFmRNA在3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均有表达,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C组均高于A组(P分别〈0.05、0.01),差异有显著性;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CC/hCG促排卵治疗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加服补肾助孕中药后改善了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精子的体外生存时间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关系。方法:从1993 年6 月1998 年6 月,选择女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排除排卵障碍和输卵管阻塞因素,血液内分泌激素LH、FSH、PRL、E、P等正常) 或经治疗后达到正常,男方患少、弱、畸形精子症之不孕患者。将液化后精液上泳30 分钟后,置于培养箱中,分别于0、9 、12、24、36 、48 小时观察其精子的活率和活力。活率≥50 % 者为阳性,活率< 50 % 者为阴性,结果以生存时间(SST) 表示。宫腔内人工授精按常规操作进行。结果:治疗60 例,137 个周期,妊娠19 例,总妊娠率为31-7 %(19/60),周期妊娠率为13-8 % (18/137) 。其中SST9小时5 例无1 例妊娠,12 小时10 例2 例妊娠(20% ,2/12) ,24 小时16 例4 例妊娠(25 % ,4/16),36 小时29 例13 例妊娠(44 .8% ,13/29),48 小时均为阴性。结论:精子的体外生存时间对于判断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有重要临床价值,生存时间越长,妊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30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精液采用混匀上游法,对301例不孕症患者进行IUI。结果301对夫妇,行435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78个周期,累积妊娠率24.9%,周期妊娠率17.93%,其中2例发生宫外孕,葡萄胎2例,7例双胎或多胎,48例单胎,19个周期流产,其余孕期顺利。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率,而3组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注射HCG后授精时间4组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合并不孕的方法。方法对40例52周期LUFS合并不孕患者采用促排卵,配合经阴道B超下卵泡刺破术释放卵母细胞结合人工授精或指导同房的方法治疗。结果52周期中妊娠14例,妊娠率26.9%,其中1例为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不通,将右侧卵巢成熟卵子移至左侧受孕。结论卵泡刺破术是一种治疗盆腔环境正常的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合并不孕,创伤小,简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215例患者进行的488个IUI治疗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病因、IUI周期次数、用药方案、HCG/LH(+)日成熟卵泡数和内膜厚度、授精时机以及注入宫腔内的前向活动精子数(TMS)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临床妊娠78例,周期妊娠率16.0%,患者妊娠率36.3%。其中患者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厚度〉14mm、人授时已排卵者妊娠率显著下降;IUI周期次数的增加≥5周期、TMS〈5×106患者的妊娠率也有下降的趋势;男方少弱精子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率显著低于宫颈因素和多次促排卵不孕(不明原因?)的患者;患者的不孕年限、用药方案、HCG/LH(+)日成熟的卵泡数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卵泡个数为3个的妊娠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女方年龄、子宫内膜厚度、授精时机及不孕因素是影响IUI结局的重要因素,IUI周期次数、成熟卵泡数、注入宫腔的TMS对妊娠结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