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都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如对本病认识不足而不规范治疗.将会加重病情及带来严重不良后果,采取合理的保守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作者就我院近年来发生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22例残胃排空障碍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是胃手术后比较少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98例,术后出现胃瘫并发症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残胃排空障碍系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内容物和食物不能和延迟排入吻合后的十二指肠或远侧空肠,为胃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约在1~5%,在并发症中占首位。发病原因甚为复杂,可归纳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类型。功能性排空障碍,多为吻合口水肿,常发生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2周,属于暂时性,水肿的原因与术前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操作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gastmparesis)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对3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道力  刘斐 《人民军医》2000,43(10):593-593
我们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不同程度上消化道症状的 30 2例残胃内镜下改变加以分析 ,以探讨术后残胃病变的特点及残胃癌的检出与术前病变的关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2 4 3例 ,女 59例 ;年龄 1 976岁。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为 6个月 4 1年 ,其中≤ 1年 4 1例 ,1 1 4 9年 1 2 0例 ,≥ 5年 1 4 1例。术前诊断 :胃癌1 94例 ,术后时间≤ 1年 31例 ,1 1 4 9年 93例 ,≥ 5年70例 ;胃良性变 1 0 8例 ,术后时间≤ 1年 1 0例 ,1 1 4 9年 2 7例 ,≥年 71例 ,其中消化性溃疡 1 0 3例 ,胃外伤、急性胃扩张症各 2例 ,急性胃扭转 1例。1 2 …  相似文献   

6.
胃部分切除后残胃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发生残胃癌.本文就我院1977年~1993年4月胃镜所查145例残胃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9例,女26例,年龄24~71岁.原发疾病胃癌56例,消化性溃疡88例,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例.患者多数以上腹部痛疼、胀满、上消化道出血、胃癌术后复查而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7.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FGD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4年 4月间收治的 6例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 3~ 14d。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 6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 16~ 2 7d恢复胃动力。胃造影和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 ,而且对胃蠕动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和肠内营养 (EN)可以促进胃动力的恢复。结论 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胃造影、胃镜的机械刺激作用以及充分的营养供给对胃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营养不良患儿的胃动力及排空.方法应用B型实时超声对30例营养不良患儿液体试验餐后的胃运动与排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营养不良患儿餐后胃体蠕动和胃窦收缩频率明显减少,液体胃排空速度明显减慢(P〈0.01).结论 提示对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可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丁林,普瑞博恩)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以增加胃排空速度,增加能量的摄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切除胃经胸骨后途径与食管颈部  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王桂洪,李玉华胸外科主题词食管肿瘤,胃排空障碍,手术后并发症 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是极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告仅1.0%左右。但在颈部吻合操作不当时则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贲门癌术后残胃排空功能变化,探讨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用豆奶粉40g,水200mL,加入18.5MBq^99Tc^m-DTPA,制成试验餐,于术后18 ̄20d例行贲门癌近端胃次全切除患者,和5例健康人(N组)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诊断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胃癌根治术后1个月~10年采用水或微粒声学造影超声检查残胃的资料。结果:残胃和吻合口总体显示满意率85.3%(359/421)。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后残胃的显示满意率93.4%(211/226),近端胃次全切除后残胃的显示满意率75.9%(148/195)。超声检出残胃复发癌56例,其中肿块型21例,胃壁局部增厚型16例,胃壁弥漫增厚型14例,溃疡型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6%(56/67),误诊7例(12.5%),漏诊4例(7.1%)。结论:残胃声学造影超声检查能够良好显示残胃和吻合口,有助于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 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采用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评价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77例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患者 ,其中足月儿 46例、早产儿 31例。用胃食管显像测定 6 0min胃排空率 (GE6 0 % )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RI)。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早产儿的胃排空率 [(2 8 3± 7 7) % ]明显低于足月儿 [(4 9 2± 12 8) % ],P <0 0 0 1。胎龄与胃排空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足月儿无症状反流率为 6 0 9% (2 8 46例 ) ,早产儿中高达 83 9% (2 6 31例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食管显像检测新生儿胃排空和胃食管反流是可行的 ;早产儿的胃排空率低于足月儿 ,正常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3.
所谓残胃早期癌是指胃良性病变初次手术后经5-10年又发生的早期癌。这种狭义的残胃早期癌报告甚少,作者报告1例因良性溃疡术后18年发生的残胃早期癌:另报告1例因胃溃疡术后14年经X线和内窥镜检查证实的残胃Ⅱc型早期癌,因患者高龄而以化疗观察中。第3例为胃癌行胃切除术后4年在贲门区又发现Ⅰ型的早期癌。滕田等把残胃癌据初次手术是良性和恶性分为两大类,把后者又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切除右胸内食管胃吻合术胃排空障碍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是极少见的并发症,献报告仅为1.0%左右,但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右胸内吻合时如手术操作不当则易发生胃排空障碍,一旦发生如不及时纠正,常造成病人营养下降,容易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本总结从1990年以来,对部分中、下段食管癌患  相似文献   

15.
食管支架多用于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癌复发,但常会掉入残胃内,如果残胃过小,则取出困难。1999年3月~2004年6月,我们成功取出小残胃内食管支架14例。  相似文献   

16.
颈、胸段食管癌术后的核素胃排空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胃排空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和定量的优点.我们用蛋黄糕干粉、水加99mTc-DTPA制成实验餐,对24例健康人和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胃代食道组28例、结肠代食道组14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组28例)进行了核素胃排空研究.结果表明,胃代食道组胃排空较正常对照明显加快(P<0.01),结肠代食道组(卧位)和胸段食管癌术后组胃排空较正常组明显延迟(P<0.01).而过快或延迟的胃排空都说明食管癌术后即使在3年以上,胃排空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胃手术后近期并发胃十二指肠瘘死亡率高达4%,我院10年来遇到17例。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瘘10例,胃空肠吻合口瘘3例,胃残端瘘2例。除1例全胃切除空肠食道端侧吻合外,余皆行Hofmeis-ter手术顺蠕动吻合。另有球部溃疡修补术后破裂和胃壁切口缝合后破裂各1例,死亡7例(十二指肠残端瘘5例,吻合口瘘1例,胃壁切口瘘1例)。特小结如下: 一、瘘发原因 1.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残端内翻过多,缝合时张力大。1例在溃疡疤痕上缝闭残端。近侧空肠袢过短2例。吻合口水肿1例。2例残端处感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术后术消化道重建方法很多,目前尚无一种公认为最理想的方法。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3年4月对残胃癌及胃窦癌或/胃体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14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4岁,平均50.7岁。胃窦癌累及胃体8例;残胃癌4例,其中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再发癌3例,胃溃疡行胃大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胃镜的广泛应用及胃粘膜病理学的深入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已被广大学者所重视。为预防发生这种并发症,我们于1986~1989年对17例胃大部切除后,采用乳头式间置空肠残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及短臂定向引流型Roux—y式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上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胃瘫 )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6— 2 0 0 2年临床诊治 11例施行上腹部手术后发生术后胃瘫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 4~ 10d。 1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经非手术治疗后 9例 ( 82 %)胃肠动力在术后 4周内恢复 ,2例 ( 18%)在手术半年后恢复。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