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采用不同开腹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经脐部半环形切口组24例,刀口平均长2.5cm,全部I/甲愈合;经右上腹,横切口组29例,刀口平均长4.0cm,1例刀口感染,无开裂;经右上腹直肌切口组25例,刀口平均长5.0cm,6例刀口感染,其中2例开裂。结论:经脐部半环形切口应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可收到创伤小,美观,愈合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在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采用不同开腹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经脐部半环形切口组 2 4例 ,刀口平均长 2 .5cm ,全部Ⅰ /甲愈合 ;经右上腹 ,横切口组 2 9例 ,刀口平均长 4.0cm ,1例刀口感染 ,无开裂 ;经右上腹直肌切口组 2 5例 ,刀口平均长 5 .0cm ,6例刀口感染 ,其中 2例开裂。结论 :经脐部半环形切口应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可收到创伤小 ,美观 ,愈合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笔者自1997年6月-2000年 6月采用经脐部弧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62例,取得满意效果,并与我院同期经肋缘下斜切口手术的41例进行对比,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脐弧形切口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操作方法、临床操作过程中的要点、注意事项以及从中获取的经验总结和此术式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86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脐环形皱襞弧形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切口长约2~2.5cm,皮下层游离后显露腹白线,经腹白线纵向切开显露幽门部,术中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将肥厚的幽门提出切口外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8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35min,平均29min。术后第2d开始喂养,出现呕吐11例,经少量多餐后,第3d均未在呕吐。术后7d切口愈合好出院83例,3例并发切口疝于术后11d腹带固定辅助治疗下出院,随诊3月,切口疝治愈。86例随诊6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环脐弧形切口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以其切口隐蔽,手术、麻醉时间短,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一个良好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部切口裂开30例伴肠瘘7例原因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姬仁胜,南温博婴幼儿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常伴有内外露或脱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可高达8~30%以上,多年来曾遇婴幼儿切口全层裂开30例,再缝合术后伴肠瘘7例,现就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个月~2岁。幽门肥厚10例,肠套迭12例,出血坏死性肠炎4例,阑尾炎4例。取右上腹直肌切口10例,右下腹直肌切口20例。本组30例均用4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其余层次均间断缝合。其中11例缝合时有腹膜撕裂情况,裂开的诱因主要是切口感染、哭闹、腹胀、剧咳;营养不良等,裂开前均有血性渗出液。裂开时间最早为术后第3天,最晚为术后第10天,术后4~8天多见。18例全层减张缝合,12例全层减张加分层缝合,减张缝合均用7号丝线。7例术后3~5天出现肠瘘,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3例行3次缝合痊愈。3年后发现腹壁切口疝4例,再缝合后愈合时间最早9天,最晚36天,住院天数最短18天,最长3个月。讨论一、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1.切口裂开与年龄的关系:婴幼儿切口裂开发生率高[1],因婴幼儿腹部组织薄弱,切口张力  相似文献   

6.
陈金国  鲁润鹏  王震 《河北医药》2002,24(2):135-135
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腹壁切口疝 2 6例 ,现就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腹壁切口疝 2 6例 ,男 9例 ,女 17例(其中 1例男性 2次修补 ,1例女性 3次修补 ) ,男 /女为1∶1.89。年龄 19~ 74岁 ,平均 4 6 .5岁。 2 9例次中阑尾切口 5例 ,右上经腹直肌切口 5例 ,右下经腹直肌切口 4例 ,左下经腹直肌切口 2例 ,右脐旁切口 3例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指右上腹至右下的大切口 ) 3例 ,疝切口或称复发疝 6例 (其中腹股沟疝 4例 ,股疝 2例 ) ,下腹正中切口 1例。 2 6例中并存老年慢性气管炎 7例 ,糖尿病 6例 …  相似文献   

7.
阑尾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手术,绝大多数采用麦氏切口,少数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术后切口疝时有发生。现就其病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98年开始采用普通手术器械结合高频电刀.开展右上腹腹直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认为该方法简便易行,容易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丽霞 《河北医药》2010,32(22):3154-315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经脐部弧形切口两种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优越性.方法 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 55例,分为腹腔镜组 (n=28)和经脐部弧形切口组(n=27).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31±19)min,接近经脐部弧形切口组;术后(6.2±1.9) h恢复进食,早于经脐部弧形切口组;住院时间较经脐部弧形切口组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无手术失败和并发症发生,经脐部弧形切口组6例伤口感染裂开.结论 腹腔镜术治疗CHPS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腹腔镜术优于经脐部弧形切口术.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对胆囊疾病有选择地采用小切口手术127例,取得了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切口疤痕短小等良效。 手术操作:小切口,即取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上端始自剑突下1~2 cm。切口长5~6cm。此一小切口如采用传统的胆囊手术方法常常会有许多困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进腹后用一把三角拉钩置于切口右上缘,右侧肋弓下,挡往因呼吸上下移动的肝脏,无需硬  相似文献   

11.
赵一富  李伯刚 《云南医药》2000,21(6):511-512
切口裂开是一种严重的术后腹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发生后死亡率可高达20%〔1〕。我科从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施行各类开腹手术2774例,发生切口裂开16例,发生率为058%,无死亡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3例。年龄42~79岁,平均556岁。裂开情况:全层裂开10例,裂开时间为术后4~12d,多为6~7d。其中正中切口裂开3例,为胃癌根治术2例及胃穿孔修补术1例。腹直肌切口裂开7例,为胆囊切除4例;肠梗阻松解1例;刀刺伤肠系膜血管缝扎修补1例及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部分切口裂开(皮肤以下各层裂开)6例,裂开时间为3~6d,多为3~…  相似文献   

12.
肥胖型胆石症患者手术切口的改进和保护赵屹(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外科仪征市211400)我国胆石症发病率高,女性居多,肥胖型患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较厚的腹壁脂肪以传统的经腹直肌切口施行手术时,手术视野暴露欠佳,操作颇为拘谨。另外,此类病人术后切口一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50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乳汁或奶块,体重减轻,右上腹触及肿块。上胃肠道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49例作了幽门环肌切开术,其中47例治愈,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经脐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经脐开腹组、腹腔镜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美观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家长对切口美观满意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术后分别有13例和17例出现呕吐,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均在出院前消失,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和经脐开腹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效果及美观程度相近,经脐开腹这一术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腹部切口裂开一直是困绕手术医生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虽多,但疗程长,增加了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均不理想。现将我院在1997年1月至1999年5月腹部切口裂开的21例病人有用白糖、红外线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以采用白糖、红外线照射治疗者为实验组,共21例,其中剖宫产切口13例,子宫切除切口8例,均无术前感染征象。术式为下腹部纵切口,术后无高热,术后3天本温均在37.5℃以下,一般表现为拆线时部分或全长自然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或表皮未全裂开,但皮下脂肪组织液化成空腔,创口无脓液,周围无红肿,纯系脂肪液化所致。以近4年我科同类手术同样切口裂开,按传统换药方法或行Ⅱ期缝合治疗20例为对照组,其中剖宫产切口14例,子宫切除切口6例。  相似文献   

16.
19例腹部切口全层裂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例切口裂开各种发病因素,提出合理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本组15例急诊二次缝合,死亡2例,缝合后一期愈合13例,2例再次裂开。结果伤口裂开与机体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手术操作不当、术后腹压增高、伤口感染等因素直接相关,有术后伤口裂开倾向者应予预防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本院收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式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胡文全  李莉  韩璐  马涛 《天津医药》2007,35(12):954-954
外科手术后,因营养不良、多器官损伤、伤口积液引流不畅或存在继发感染等因素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裂开,长期不能愈合等并发症,是临床外科医师面临的较为棘手问题之一。我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切口术中置引流管的方法治疗10例切口严重感染裂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医药》2013,(2):170-171
<正>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我院200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86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中行腹直肌外侧直切口阑尾切除术者,其中男108例,女99例,年龄2~74岁,平均年龄36.2岁。本组全部采用腹直肌外侧直切口行阑尾切除,切口选择采用右下腹腹直肌外侧与腹直肌平行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