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文安  潘庆然 《广东医学》1997,18(9):634-635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因黄疽出现时间早、发展快、黄疽重,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核黄疽,甚至死亡,故早诊早治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1992年6月一IWe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3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诊断标准[1]:①ABO系统母子血型不合,结合临床表现;②直接Coombs’试验(改良法)及/或抗体释放试验及/或游离抗体阳性者。本组病例母亲血型均为O型,婴儿为A型12例,B型者26例。1.2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4例。入院最早时间于生后2小时,最晚于生后5天,…  相似文献   

2.
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疗法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萍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7,18(4):286-286,28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患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黄疽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胆红素浓度超过12—15mg/dl(205.2-256.5umol/L)时。称病理性黄疽[1],它由溶血、感染、酶活性不足、胆道梗阻等原因引起,对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患儿,我们采取光照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为1994-1995年收治的45例新生地黄疸,男性22例,女性23例;3-7天18例;7-28天27例;出生体重>2500g28例,<2500g17例;合并呼吸道…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ABO溶血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浩彬  俞明 《广东医学》1997,18(9):589-590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病因,严重病例可发生核黄值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重视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因而提高了治愈率。我院儿科自1986年5月一1996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ANO溶血病8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占同期新生儿高胆住院人数的7.8%.其中男39例,女47例;足月儿73例,早产地13例72例为第1胎,14例为第2~第4胎,入院日龄1小时~10天,母亲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乙型肝炎2例,曾分娩重复黄疸儿5例,自然流产史4例。患儿合并富内窘迫7例,生后窒息9例,头颅血…  相似文献   

4.
选择2003年5月~2004年4月,我科产后访视足月新生儿185例,2.5kg〈体重〈4kg。诊断标准:①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儿。②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4~7天,并逐渐加深,持续不退大于2周。③黄疸以轻、中度为主。④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及饮食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无肿大,并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及新生儿感染、溶血症等因素。⑤停母乳后48~72小时,黄疸明显消退,再哺乳又加深。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以下简称新生儿高胆 )是新生儿期的常见危重症之一 ,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 ,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为了明确我区的新生儿高胆的病因 ,探索在基层医院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我们对 1 1年来我科收治的 86例新生儿高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66例 ,女 2 0例。男∶女 =3∶1 ,发病日龄 :新生儿早期 (生后 7d以内 ) 36例 ,新生儿晚期 (生后 7d~ 2 8d) 50例。原发病 :新生儿早期的 36例中 ,感染性疾病 1 9例 ,新生儿溶血症 8例 (其中ABO血型不合溶血 5例 ,RH溶血 3例。头颅血肿 6例 ,新…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剧,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核黄疸而造成死亡.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方法.换血可及时移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我院于1993~1995年对5例新生儿溶血症进行换血疗法,换血过程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术后的精心护理是预防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G—6—PD缺陷症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葡萄糖 - 6 -磷酸脱氢酶 (G-6 - PD)缺陷症系广西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 ,二者可独立发病或同时并存。我院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确诊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30例 ,其中 7例并存 G- 6 - PD缺陷 ,发生率 2 3.3% (7/ 30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1例 ;第 1胎 6例 ,第 2胎1例 ,均系足月儿。黄疸出现时间生后 2 4小时内 5例 ,2 4~48小时 2例 ,最早为生后 4小时 ,最晚 36小时。胆红素峰值日龄 2~ 5天。皮肤粘膜呈金黄色 1例 ,桔黄色 4例 ,淡黄 2例。肝脏肋下 1.0 cm…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4年5月~1997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新生儿病理性黄值退黄时间较单纯西医组明显缩短,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92例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疽诊断标准(见左启华主编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3):①黄疽出现早,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疽进展快,悦清胆红素浓度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值程度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26~34μmol/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4周末肉眼观察仍有黄疸或黄疽退而…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患病新生儿1268例,早产儿198例,足月儿1043例,过期产儿27例,死亡96例,死亡率7.57%。新生儿死亡病例96例,男58例,女38例。有胎龄记录者82例,其中早产36例,足月52例,过期产8例。死亡时间: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39例,7天内死亡45例,28天内死亡12例;生后24小时内死亡42例,7天内死亡39例,28天内死亡15例。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5年4月~1997年6月共收治母乳性黄疽90例,其中4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33例,女11例,年龄最小4天,最大24天,早产儿3例,足月儿41例,早发型(生后3~5天内出现黄疽)18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5年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以来.共收治15例母乳性黄直婴儿。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患此均为母乳喂养,年龄38~52d.黄疽出现时间均为生后3~4d,黄疽持续时间为34~48d。1.2临床表现1.2.1黄殖于生后3~4d出现,表现黄疽持续不退,以皮肤为明显。1.2.2生长发育正常.精神好、营养使,无发热、呕吐、腹泻,大便色黄,吃奶好,无感染和阻塞性黄疽的症状。1.2.315例均查肝功、澳抗及总胆、间胆、直胆。15例肝功全部正常,澳抗均为阴性.总明(166~205.Zumol/L),间胆(111.2~162.sumo…  相似文献   

12.
李晓琴  朱学敏  刘小莉 《西部医学》2009,21(12):2165-2165
1病例资料 病例1:男,年龄3天,体重3.6千克,术后呼吸机支持166小时,ICU时间14天,术后出现低血糖、低血钙、低血小板、新生儿黄疸。病例2:男,年龄8天,体重2.5千克,术后呼吸机支持88小时,ICU时间9天,术前新生儿硬肿,术后出现高血糖(〉15mmol/L)、低血钙、肺出血、低氧血症、新生儿黄疸。两例患儿均成功救治,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肝脏转运系统尚不健全,易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亦可并发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1]。1990~1994年我科收治6例核黄疽患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2例;日龄<8天5例,11天1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4例。1.ZIG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6例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嗜睡、拒乳、高热、抽搐、四肢强直、拥抱反射消失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6例均正常,而血清胆红素均>342umol/L,最高1例达sl3umol/L。按新生儿核黄疽诊断标准[’],6例均确诊为“新生儿核黄疽”。1.3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横县ABO溶血、G6PD缺陷及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所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检测G6PD缺陷采用NBT法,ABO溶血病采用免疫学三项试验.黄疸干预标准采用2001年全国新生儿黄疸推荐方案.结果98例可明确病因,以G6PD缺陷最多见.42例(42.9%)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78.3%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与其他组相比,p<0.001.70.6%ABO溶血病在生后48小时内住院,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峰值在<72小时也以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最高,p<0.05.11例并发核黄疸,9例为G6PD缺陷,1例为G6PD缺陷合并ABO溶血病.结论横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49.6%为G6PD缺陷所致.11例核黄疸中10例与G6PD缺陷有关.72%G6PD缺陷时黄疸多在48小时内出现.但生后两日内住院率低.36例ABO溶血病中,19例合并G6PD缺陷,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时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显黄占78.9%,小于72小时血胆红素值226.71±103.19μmol/L.ABO溶血病出现黄疸早,但黄疸程度不如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  相似文献   

15.
苏耘  朱国平 《广东医学》1997,18(8):544-545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特殊的病理状态。过去人们把新生地黄疽的病因归之于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感染、先天性服道闭锁等。近年来,人们发现母亲在分娩时,使用催产素亦可导致新生儿黄疽发生率的升高。然而,产时究竟用多长时间的催产素,才会使新生儿黄道发生率增高,至今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催产素的使用与新生儿黄疽的关系,以及产前使用催产素的持续时间与新生儿黄值的发病率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l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用op3年7月一!g对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202例。人选条件:第一产足月成熟儿、经…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常见病,其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实验室检查也很重要。我们于1995年~1997年对23例批对溶血病患儿在血型抗体、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方面作了动态观察,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因黄殖在产房转入新生地区的母“O’型,子“A”或“B”型患儿为实验对象。患儿入院后均做血清免疫学三项检查,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rns)、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其中符合ABO溶血病的23例患儿在生后7天内、10天、14天、21天、30天,直至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动态观察血清免疫学三项、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浓…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 ,尤其是早期新生儿肺炎死亡率较高。本文就本院1995年~ 1998年收住的 96例早期新生儿肺炎与产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998年共收治新生儿肺炎 194例 ,其中早期新生儿肺炎 96例 (44 3% )。 96例中男 6 1例 ,女 35例。胎龄 30~ 36周 19例 ,37~4 2周 74例 ,大于 4 2周 3例。体重小于 2 50 0克 2 9例 ,2 50 0~ 4 0 0 0克 6 4例 ,大于 4 0 0 0克 3例。入院日龄自出生半小时~ 2 4小时 6 5例 ,~ 3天 2 0例 ,~ 7天 11例。 96例中 87例有产科异常 ,占 90 6 %1 2 …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可以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从1995年10月~1999年4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及ry诊断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标准。男236例,女84例,男:女为2.8:1;年龄为生后1小时到10天。早产30例,足月产268例,过期产22例。出生时APgar评分1分钟评分<3分82例,5分钟评分<7分118例。体重1500-2500克32例,2501~4000克260例,4001~4500克28例。临床表现:意识障碍320例,其中过度…  相似文献   

19.
母儿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通过基因遗传影响后代,造成母儿血型不合,发生流产,早产、死贻、死产及新生儿溶血性黄疽,严重者引起新生儿核黄疽或死亡。本资料仅就我院住院分娩124例孕妇ABO血型不合及17例新生儿溶血病作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1992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我院分娩总数2124例。孕妇ABO血型不合124例,占584%,其中发生新生儿溶血症17例(均为ABO溶血),发病率为13.71%。首次妊娠6例,再次妊娠11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2例。1.2凡在我院门诊的孕妇,进行夫妻双方血型鉴定,AB…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新生儿病房近6年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169例,现将其病因加以分析,以提供临床参考。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1856例,其中硬肿症169例,发生率为9%,以早产儿最多,占70.4%,发病时间从生后2小时至20天,以生后3天最多(94%),其中生后24小时内占60.9%,硬肿程度:轻度136例(80.5%),中度26例(15.6%),重度7例(3.9%),寒冷季节发病率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