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治疗小脑萎缩验案邢文台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验案:马某,女,52岁。病历号:040986。1994年8月8日入院。患者因头晕、肢体乏力4年,生活不能自理而入院。入院前曾于外院经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萎缩。用激素及中药治疗,其效果均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也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氏与疾病作斗争的以验总结。它通过腧穴,用针灸来刺激经络之气,由局部推向远离部位、以至全身,使经络畅通,调和气血,调整各种病理变化,以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我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从1956年开始试用针刺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效果良好,这样就启发我们进一步学习祖国医学。同年冬季,在本院针灸室的帮助下,进行了针灸学习,12月正式  相似文献   

3.
南宋王执中所撰《针灸资生经》(简称《资生经》)广罗前人针灸经验,兼抒已见,将针灸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尤其以灸法的载述独见其长,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类纂性临床针灸学专著。该书一卷论列腧穴;二卷论述针灸方法及定穴等,其中尤以灸法为多;三卷至七卷叙述各科195种病症的取穴施治。书中记载验案80余例,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法、取穴或处方用药,以及疗效评价,是针灸古籍中附案最多,内容较为充实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蔡云生主任系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出生于江苏徐州针灸世家,家传第5代,自幼师从其母研习针灸,尽得家传。一生执着于针灸事业,临验丰富,尤精于腧穴的功用及辨证应用。临床上蔡师采用至阳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胃痉挛疗效确切,笔者有幸师从蔡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病缘"气滞血瘀,胃气失和"急性胃痉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此类患者多由于胃黏膜慢性炎症,长期"带病"工作,胃肌的收缩和舒张相对减弱。饮食不当(如冰冷、滚烫、酸辣食物刺激)、腹部受凉、情绪因素、食物过敏等相关因素,使胃壁平滑肌  相似文献   

5.
眼病验案六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为人体视觉器官,外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内与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故很容易遭受身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病,针灸治疗眼病适应范围颇广,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在也门医疗队工作时,常接受眼科转来的病人,应用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今举验案六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药物并用救治急重型细菌性痢疾的验案分析王霭平用针灸加中药治疗急重型细菌性痢疾(菌痢)取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治疗分析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患者男,45岁,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样便3天,于1986年9月8日由急诊收住本科。患者缘于3天前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大学生痛经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将60例大学生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艾灸关元穴附近的热敏点;针刺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三阴交;针灸组:艾灸组和针刺组方法结合。结果艾灸组20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95%;针刺组20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0%;针灸组20例,显效19例,总有效率100%。均于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观察比较。结论艾灸组、针刺组、针灸组均有效,针灸结合的疗法效果更佳;针灸治疗大学生痛经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炎是针灸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而言,针灸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其中症状较重,如伴有眼干、视力下降以及耳后疼痛明显或耳部疱疹者,相当西医诊断膝状神经节和岩浅大神经等神经节段较上位的损伤,预后相对较差.2005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选定<扁鹊心书>卷下主治"贼风人耳,口眼喎斜"的三五七散和<金匮要略>中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化裁为基本方,配合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内科急症为来势猛、病情重、变化快的病症,及时抢救才能挽救生命。针灸治疗此类病症早有先例,其适应症也在扩充。笔者就近年来针灸治疗内科急症综述如下,或许有助于促进针灸在本领域中的应用。(一)传染病急症:徐氏等以针刺曲池、足三里、上巨虚治急性菌痢20例,全部治愈,并较药物组大便转阴早2天。张氏等以针刺下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灸神阙,治疗急性菌痢317例,并以磺胺、抗生素等治107例为对照。结果针灸组治愈286例,药物组治愈95例,治愈率及治愈日数均以针灸组领先。张氏等以针灸对急性菌痢患者及急性菌痢猕猴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10.
正癫痫是一组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突然、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病,也是脑部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癫痫反复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也常常使患者产生羞辱感,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由于传统抗癫痫西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而新型抗痫药价格昂贵,因此针灸治疗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愈来愈被患者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很多中医学者运用针灸治疗癫痫取  相似文献   

11.
第十二次中国科协论坛"科学理解传统医学——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于2011年6月20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开幕,来自海内外的34名针灸专家参加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  相似文献   

12.
激光针灸作为社会科技进步的时代产物,是一种将低水平激光应用于经络系统的治疗方法,拓宽了传统针灸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其脑效应研究于近20年兴起,本文从当前应用较多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3种技术层面对激光针灸脑效应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加以论述。研究表明激光针灸在刺激不同穴位时产生的脑效应能够体现穴位的特异性且与其主治存在关联,同时有相似作用的穴位产生的脑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激光针灸作用机制仍未探查清楚,脑效应研究为探索其治疗以疼痛为代表的某些疾病的疗效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组织工程研究的国际平台上,要有更多来自中国专家的名字,要有更多来自中国重点实验室的成绩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沿革于20世纪70年代的针灸针麻原理研究室,及80年代以后的针灸经络研究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地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形成经脉-脏腑相关规律与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同时在阿是穴、相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温针灸3壮治疗,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VAS评分量表、PSQI评分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1壮组总有效率为25%、温针灸2壮组为50%、温针灸3壮组为85%,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2壮组与温针灸1壮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温针灸3壮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1壮组(P<0.01),温针灸3壮组与温针灸2壮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3壮疗效较1壮、2壮相比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3壮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性灸量。  相似文献   

15.
尿失禁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除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生物反馈及手术等治疗外,针灸治疗简、便、廉、验,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本案1例患者因子宫脱垂手术后出现尿失禁,住院期间行多种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经采用深刺八髎穴结合灸关元、中极穴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治疗常用的3种皮肤消毒剂消毒效果进行对比评价,为临床科学选择消毒剂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接受针灸治疗的72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75%酒精、复合碘消毒液、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醇作为皮肤消毒剂,进行针灸部位消毒前后效果对比试验。记录各组患者3个部位消毒前后的菌落数,计算杀菌率和杀灭对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碘消毒液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醇对针灸部位皮肤消毒效果均优于75%酒精,复合碘消毒液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醇差异不明显,从长时间抑菌效果来看,复合碘消毒液优于75%酒精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结论复合碘消毒液对针灸部位皮肤的消毒效果最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预针灸,即针灸治未病。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健康、无副作用的非药物疗法,包括针刺穴位、艾灸以及温针灸等,其治未病疗效非常值得临床推广。本文从针灸治未病的由来、作用、原理、与其他中医治未病疗法的对比、古今针灸治未病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展望这几个角度分析预针灸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RFE)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RFE组、联合组3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增加针灸治疗,RFE组增加反复促通技术治疗,联合组增加针灸联合反复促通技术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的Barthel日常生活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联合组BI、FMA及SS-QOL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针灸组和RF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邓钰 《中国康复》2020,(7):386-386
2017年,全球约有12.5亿人患有偏头痛。本研究评估针刺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受试者为无先兆的阵发性偏头痛患者,年龄15-65岁,均为单纯针灸患者。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护理、人工针灸或假针治疗,每天20次,每次30分钟,疗程8周以上。非穿透性假针灸在远离头痛区域的节段背部的四个双侧非针刺穴位进行。主要结果变量是随机分组后1至20周内每4周偏头痛的平均天数和发作的变化。次要结果包括在17至20周内偏头痛平均天数或偏头痛发作平均次数减少至少50%的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20.
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理论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在骨伤等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刀疗法使用的工具,因其形似针灸的针,而其尖端又有一个小小的刀刃,即可发挥针刺的作用,又有手术刀切割的功能,故称其为针刀,因其体积较小,治疗时副损伤较小,又称为“小针刀”,“小刀针”等。习惯上,我们把采用针刀为主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针刀疗法,或小针刀疗法。1针刀的模式和型号针刀是一种新的微型医疗器械,既有针灸针的性能和作用,又有手术刀的性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