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择DTC术后患者102例,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前停服甲状腺激素,空腹一次性口服131I 100~120 mCi;清甲治疗后3~5 d行甲状腺激素长期替代治疗。治疗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治疗前后行甲状腺摄取131I率及131I甲状腺显像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清甲前血清TSH、Tg、甲状腺摄取131I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102例患者中,首次清甲成功37例、未成功65例,清甲成功患者的131I治疗剂量明显低于未成功患者(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P=0.020)越大,治疗前血清TSH(P=0.000)越高、Tg(P=0.000)越低,清甲疗效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清甲前残余甲状腺摄取131I率对首次清甲疗效无明显影响(P分别为0.119、0.315、0.835、0.375)。多因素分析显示,131I治疗剂量、清甲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9、0.014、0.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治疗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DT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单、双侧引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联合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1975年至2013年8月,纳入单、双侧引流的随机对照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用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CI)对单、双侧引流进行比较.在荟萃分析中用RR及其95%CI比较两组差异.混合性的数据资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当研究间出现显著异质性时,荟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P< 0.10为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和I2分析(I2> 50%为异质性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异质性的来源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分析. 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和7个观察性研究,合计89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观察重点:单、双侧引流的支架通畅率优于单侧(RR=2.03,95%CI:1.16 ~ 3.56,P=0.01);而引流的有效性(RR=1.07,95%CI:0.97~1.18,P=0.20)和患者的生存率(RR=-0.16,95%CI:-0.40 ~ 0.08,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观察重点:单双侧引流的技术成功率(RR=1.05,95%CI:0.98 ~ 1.17,P=0.34)、早期并发症(RR=1.15,95%CI:0.75 ~ 1.76,P=0.52)、晚期并发症(RR=1.09,95%CI:0.75 ~ 1.60,P=0.65)、30 d病死率(RR=0.68,95%CI:0.38 ~ 1.23,P=0.20)同样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虽然双侧引流支架通畅率较单侧好,现存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够支持双侧引流,期待更多严格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出现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老年DTC根治术后131I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病理、甲状腺吸碘率、Tg、TgAb、肺CT、颈部彩超等因素,采用相对固定剂量法,清甲治疗给予131 I 2.96~4.44 GBq,清灶治疗给予131 I5.55~7.40 GBq,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随访18~3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96例131 I治疗老年DTC后,36例治愈,50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老年DTC不同于中青年DTC,发现晚、预后较差。根治术术后1~2个月行131I清甲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故老年DTC根治术后行131I内照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6例老年DTC根治术后131Ⅰ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病理、甲状腺吸碘率、Tg、TgAb、肺CT、颈部彩超等因素,采用相对固定剂量法,清甲治疗给予131Ⅰ 2.96 ~4.44 GBq,清灶治疗给予131I5.55 ~7.40 GBq,并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抑制治疗.随访18 ~ 3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96例131Ⅰ治疗老年DTC后,36例治愈,50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 老年DTC不同于中青年DTC,发现晚、预后较差.根治术术后1~2个月行131Ⅰ清甲成功率较高,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故老年DTC根治术后行131Ⅰ内照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131-I治疗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中低危DTC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31-I剂量为1.1Bq)、高剂量组(131-I剂量为3.7Bq)组,各4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6个月后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Tg)、术后的残余组织的残留与清除情况(简称清甲)和治疗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周、6个月的TSH、Tg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在治疗后6周、6个月高剂量组的TSH、Tg值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在6个月的治疗结束后,高剂量组的清甲成功率、治疗反应中的良好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不确定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但整个治疗期间,低剂量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的不良反应比高剂量组更少(P0.05),组间其他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中、低危DTC的术后清甲的效果上,高剂量的131-I强于低剂量的131-I,治疗反应也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首次清甲治疗患者177例,分别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进行分组,131I清甲剂量均为3.7 GBq,治疗后3个月行颈部131I扫描,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灶为清除成功标准.结果 177例病人中成功清除者129例,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72.88%.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均不影响首次131I清甲效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I清甲间隔时间对首次131I清甲效果影响较大.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应以甲状腺全切为首选,并在术后4个月内进行131I清甲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此荟萃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在东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常用的在线检索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Medline)检索相关文献。主要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次要结果是出血事件。该分析采用RevMan 5.3进行,以RR和95%CI作为统计参数。结果这项分析包括8项研究,共30 366例参与者。基于笔者的研究结果,替格瑞洛主要疗效终点风险(定义为血管死因、心肌梗死或卒中的复合死亡)的数值较低(无统计学意义)(RR 1.12,95%CI0.78~1.62,I2=55%,P=0.09)。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替格瑞洛优于氯吡格雷(RR 1.38,95%CI1.05~1.80,I2=59%,P0.02; RR 1.46,95%CI 1.16~1.85,P0.02,I2=1%; RR 1.15,95%CI 1.01~1.31,P=0.03,I2=28%)。此外,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主要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RR 1.12,95%CI 0.78~1.62,P=0.53,I2=54%; RR 1.37,95%CI 0.89~2.11,P=0.16,I2=82%)。结论荟萃分析表明,在东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替格瑞洛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卒中显著降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二者主要出血风险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方法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放射活度为3.7GBq的131I清甲治疗患者做为清甲组,分别于服131I治疗前1 d及服131I治疗后1 w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制片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率;以6例G raves病患者为甲亢治疗组,口服131I平均放射性活度为165 MBq,6例服用安慰剂的正常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后两组均与清甲组同时服药或安慰剂并在相同时间用同样方法取外周血进行检测(以染色体畸变率<2.5%,且“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0.05%为正常值)。结果清甲组、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在服131I或安慰剂前1 d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服131I或安慰剂后1 w染色体畸变率及“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均无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清甲组服药后1 w染色体畸变率及“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明显增高,与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DTC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短期内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yroid ablation with low dose(1 110 MBq)131I for non-distant metastase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and its probable influence factors.Methods A total of 183DTC patients(48 males,135 females,average age:(39.75±10.14)years)treated by thyroid ablation with1 110 MBq131I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相似文献   

10.
Zhou Y  Yuan W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42-946
目的 探讨短期(2~7 d)大剂量(80 mg/d)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statins/stati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contrast”和“nephropathy/nephrosis/nephrotoxicity/kidney failure”为关键词,查找1966年至2010年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Wiley InterScience、Scopus和Ovid数据库的RCT,无语言限制.2位评价者评价每一项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5项RCT共计100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按血肌酐(SCr)水平进行分层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CKD)3 ~5期(GFR≤60 ml/min或SCr≥97.2 μmol/L)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CIN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5%比对照组7.2%,RR =0.89),且入选研究没有异质性(I2=0%,P=0.79);CKD 1 ~2期(GFR >60 ml/min)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CIN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6%比对照组11.9%,RR =0.28),入选研究也无异质性(I2=0%,P =0.87).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CKD 1~2期冠脉造影患者CIN的发生,而对CKD 3~5期的患者无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甲状腺球蛋白(Tg)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各种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Tg浓度异常.血清Tg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Tg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临床上最常见.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Tg抗原表位不同,Tg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球蛋白(Tg)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主要自身抗原.各种甲状腺疾病均可出现Tg浓度异常.血清Tg测定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的监测有重要意义.但是Tg的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临床上最常见.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Tg抗原表位不同,Tg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维持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将导致AITD的发生.这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影响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也可以通过影响甲状腺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AITD的发生、发展,因此对细胞因子在AITD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在维持正常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将导致AITD的发生.这些细胞因子可以直接影响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也可以通过影响甲状腺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AITD的发生、发展,因此对细胞因子在AITD中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糖尿病住院患者434例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 横向断面调查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长期居住于江苏地区的434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其中109例患者作了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23.27%,女性多见(P<0.05),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占16.36%(临床甲减4.15%,亚临床甲减12.21%),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91%(临床甲亢4.61%,亚临床甲亢2.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随糖尿病痛程的增加而降低(P<0.05),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0.3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随糖尿病痛程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较常见,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筛查和随访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及形态学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