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酸分泌对胃-食道反流的影响刘欣,董蕾,罗金燕(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胃-食道反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般认为胃-食道反流的发生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以及胃食道屏障压下降有关。本文采用五肽胃泌素胃液分析及单光子辐射计算机断层显象(SP...  相似文献   

2.
体位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初步探讨许军英,张锦坤(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消化病研究室)本研究对12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有下段食管炎的病人行食管内PH监测、食管内及胃内压力的测定,比较直立位和卧位餐后反流的发生频率及发生机理。发现,直立位与卧位时...  相似文献   

3.
诊断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食管pH值动态监测王邦茂,黄乃侠,吴琳,黄象谦,王俊平,杨欣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应用动态pH值监测仪对9例正常对照组(C0组),29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食管下段pH值进行了24小时动态监测,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贲门癌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对22例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胃食管24 h监测pH值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的测定。结果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亦增高,术后监测指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病理性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其反流液不是单纯的酸性胃液,还含有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碱性液体,对胃食管粘膜有更强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5.
可曲式内镜下胃成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英]/SwainCP…Gastroenteroloyy.—1994;106(4pt2).—A189我们研制和应用了一种不用剖腹探查和腹腔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患者在可曲式内镜下进行治疗的损伤很小的...  相似文献   

6.
胸痛是胸部及邻近组织炎症 ,缺血、外伤、肿痛、机械压迫、理化刺激等因素引起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 ,主要病因有胸壁病变 ,肺胸膜病变 ,心血管病变 ,腹腔病变 ,其中心血管病变和食管疾病引起的胸痛在临床上非常相似 ,其性质、部位 ,放射等特点相同 ,均可以被硝酸甘油所缓解。因此 ,二者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研究发现 ,在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的患者中有 1 10无冠心病证据 ,这部分患者称为“非心源性胸痛 (NCCP)” ,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有 5 0 %为食管疾病所引起 ,称为“食管源性胸痛”。1 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 (GER)和反流性…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 或食管粘膜损害。在西方发病率非常高 ,美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4 4%的成年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烧心症状 ,14 %每周至少一次 ,7%成年人每天均有烧心症状。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 :烧心、反酸等症状发病率为 8 97% ,食管 2 4小时pH监测证实有异常反流的GERD发病率为 5 77%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为 1 92 %。虽低于西方国家 ,但远高于我们的估计。1 GERD的分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ERD)、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往常被认为是G…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返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动力紊乱、排空延迟,而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易发生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多见。发病率高达80%-85%,由于可出现窒息、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现已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科2000年2月。2004年2月期间胃食管反流60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研究赖鼎元(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西沙必利(cisapride,CIS)是一种新的全消化道运动促进剂,本研究观察CIS治疗胃─—食管反流(Gastn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疗效。本文观察3...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检查方法的评价郑岳,柯美云,王智凤,贝濂(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本研究旨在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有反流症状的病人检查,以评价几种主要检测手段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6名(年龄24~73,平均52岁,男:女12/1...  相似文献   

11.
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程荣墀(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叶军(浙江省温州市康复医院内科)15例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而胃肠道症状不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发生误诊。经内镜检查及病理切片证实食道病变的存在,抗反流及抗酸剂治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临床特点及食管测压分析许君望,王淑英,谢凯(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本研究通过对24例胃食管反流(GER)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食管测压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可能发生的机理。材料和方法:间歇性、发作性胸痛患者24例,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 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n=8)胃食管反流组,采用结扎幽门+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B组(n=8)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组,采用结扎近段空肠+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C组(n=8)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 4h分别测定食管下段pH值及观察食管炎程度,并进行肉眼及镜下食管炎评分.结果 A、B组食管下段pH值分别为2.43±0.17和4.06±0.20,明显低于C 组(5.89±0.19,P<0.01);A组与B组比较,食管下段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 .01);A、B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分别为2.13±0.35,2.37±0.52及2.13±0.35 ,2.25±0.46,明显高于C组(0.25±0.46,0.25±0.46,P<0.01),而A组与B 组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均可致程度相当的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4.
盐酸灌注豚鼠食管反流性疾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反复酸灌注的方法模拟人胃食管反流,建立豚鼠食管炎模型,以便为探讨反流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将胃管插入豚鼠食管至食管中、下端,灌注含0.5%胃蛋白酶的0.1 mol/L HCl(8drops/min,20 min/d),连续灌注14 d。 结果: 酸灌注后出现明显食管炎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食管下段粘膜基底细胞层增生,乳头延长、角化过度。部分食管鳞状上皮过度增生、核增大、变圆。固有层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粘膜下层内血管扩张、充血。气管、支气管粘膜也见水肿、基底膜增厚,部分上皮脱落,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连续酸灌注的方法成功地复制了豚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同时伴有气管、支气管粘膜炎症,为探讨反流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为临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管状胃重建胃食管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的吻合途径(颈部吻合、胸腔吻合)及管状胃不同宽度(≥3 cm、3 cm)进行分组,分别为:颈部吻合+≥3 cm组(14例)、颈部吻合+3 cm组(15例)、胸腔吻合+≥3 cm组(15例)与胸腔吻合+3 cm组(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天开始行24 h食管p H监测,连续监测3 d,指标包括:反流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收集患者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烧心、胸痛、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的次数及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行内镜检查,观察患者食管黏膜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胃黏膜炎症分级。将所有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p H4的累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出现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患者反流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不同组间内镜下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吻合+3 cm组患者食管黏膜炎症分级最轻。出现反流症状患者的管状胃宽度和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呈线性相关,管状胃宽度增加,食管黏膜炎症分级越严重,反流症状的次数、p H4的累积时间越高。结论食管癌术后采用管状胃重建胃食管,胃食管的宽度对患者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术中因为患者个体原因无法将管状胃宽度控制到合适范围时,应加强患者反流相关指标监测,便于及早采取措施防治胃食管反流,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98例,全部进行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14C-尿素呼气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功能三项指标及其联合分析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且经临床诊断确诊的患者60例为实验A组,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但经临床诊断检查排除确诊的患者65例为实验B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PGI、PGII、G-17水平.建立ROC曲线分别评估PGI、PGII、G-17三项指标及其联合分析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及预警价值.结果 两个实验组PGI、PGII、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实验组PGI、PGII、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PGI、PGII和G-17指标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诊断及预警价值.指标联合分析显示,PGI和PGII联合、PGI和G-17联合、PGII和G-17联合以及三项指标联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亦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预警价值.结论 将PGI和G-17指标联合分析,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预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胃食管反流病筛查中推广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酸和胆汁反流与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相互关系.方法 369例成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其中具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者 114例,男10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5岁.对伴及不伴反流症状2组的症状积分、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及体重身高指数(BMI)进行比较.结果具胃食管反流症状者的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结论胃食管反流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密切关系.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症状者的症状积分及呼吸紊乱指数明显较只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术后患者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情况.方法胃术后患者5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共15例,B组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Ⅰ型吻合患者,共9例 ,C组为无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Ⅱ型吻合患者,共24例,D组为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共9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平均( 43.1±12.4)岁,均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无食管下段炎症,并排除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前分别对A、B、C、D 4组患者根据烧心、反酸、胸痛、呕吐胆汁每一症状不同程度进行症状评定及记分,计算出总积分.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行食管内24h pH及胆汁监测.结果胃不同类型手术组患者D组症状积分高于A、B、C 3组(P值分别<0 .05,0.05,0.01),而其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指标并不高于A、B、C 3组,提示全胃切除术后的不适症状与食管内的酸及胆汁反流无关.食管内pH监测发现A、B、D 3组反流时间%并不高于对照组(P>值0.05),C组酸反流时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D 3组(P 值<0.01,0.05,0.01,0.01),而后3组之间无差异.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发现A、C 两组胆汁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均<0.01),B、D两组较对照组无差异,各手术组之间比较,食管内胆汁反流次数A组>B、D两组,C组>D组,反流大于5min次数A、C两组>B、D两组,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百分比A组>B、C、D 3组,B、C、D 3组间差别不显著,总体分析,食管内胆汁反流A、C两组>B、D两组.结论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不同类型胃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