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33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结果骨折椎体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得到明显恢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生理弧度恢复。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是维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泉兵 《广西医学》2011,33(11):1531-1532
目的 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6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26例患者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术后3~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脊髓神经...  相似文献   

3.
杨新年 《吉林医学》2012,33(21):4512-4513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38例,行后路手术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30例。随访5个月~2年,并评价其患者的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现象出现,内固定物稳定、无松动、破裂。而行后路手术者有2例出现神经功能失常。结论:前路手术治疗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8枚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经后路8枚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辅以伤椎撬拔、植骨、减压及融合。其中2例后路减压不彻底的患者行Ⅱ期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结果2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术后均随访12~28个月,疼痛均消失,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愈合好,无Cobb,s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8钉撑开固定具有良好的抗旋转和强大的支撑作用,能较好地纠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各种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术后观察并随访2组的近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占位及椎间盘退变)和远期疗效(矫正丢失情况、脊髓损伤恢复、腰部疼痛情况、侧块和螺钉断裂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和椎管占位均获得矫正(P<0.01),但术后观察组的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椎管占位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的退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伤椎前缘和Cobb’s角的矫正丢失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腰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侧块和螺钉断裂,4例螺帽松动,而观察组未发生断钉、断棒情况,仅1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较好,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崔文军  杨金峰  王道明 《吉林医学》2011,32(16):3294-3295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20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CT或MRI复查显示脊髓受压解除,无明显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晚期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Cobb's角由术前的22°恢复到5°.IVW术前0.63±0.05,术后0.91±0.03.螺钉植入椎弓根位置的优良率85.53%,椎体压缩高度恢复优良率89.47%;术后随访12~24个月,4枚椎弓根螺钉折断,3枚弯曲,1例连杆折断,2例后期发现Cobb角有平均5°再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施行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恢复满意.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内固定术后腰背疼痛缓解明显,末次随访显示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2例,C级2例,D级6例,E级22例.结论 椎体成形术联合脊柱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6月,对50例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施行术前辅助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并椎板减压或不减压治疗.评估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ps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ASIA神经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定,A 级4例,B 级3例,C级3例,D级11例,E级29例.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获得理想的伤椎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性,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及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椎后路开窗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2008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分别采用AF椎弓根钉固定和Gss钉棒系统固定行脊椎后路开窗式治疗.结果 行AF椎弓根钉固定脊椎后路开窗治疗19例,行Gss治疗17例,2种术式,术后椎弓根钉位置良好且无松动断裂现象,患者术后后凸成角、锥管狭窄、椎体前缘压缩、椎体后缘压缩与术前比较效果显著(P<0.05);但2种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Frankel分级获得1~3级改善,随访2年无异常.结论 后路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苗巍 《中国医药导刊》2013,(6):1086+108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经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经椎弓根定量植骨和骨髓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并经椎弓根植入定量自体松质骨和骨髓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撑开复位内固定或加经椎弓根移植自体骨和骨髓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不同时期伤椎的前后缘高度比、楔变角、后凸角的变化。结果:35例病人术后早期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s角、伤椎前后缘相对高度也得到改善,但远期效果二组有明显差别,定量植骨组矫正角度丢失及高度丧失比未植骨组少。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经椎弓根定量移植自体骨和骨髓能增加远期椎体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通过对7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椎弓根钉内谷底治疗观察,加强术前对患者的探视,重视心理护理及必要的宣教。手术护士了解手术方式,掌握手术步骤和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加强管理,积极主动配合。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疗效确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侯建思 《当代医学》2013,(10):83-84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0年6月间入兴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实施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术后处理,观察手术前后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正常高度比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前缘、后缘恢复情况良好,cobb后凸角矫正效果较好,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材料松动或断裂,患者伤口恢复情况良好,无切口感染现象,神经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恢复椎体高度及神经功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伤椎经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一侧置钉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椎管容积率、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上下间隙角的变化,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5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椎体楔变角、上下间隙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即刻相比仅少许丢失.结论 采用伤椎一侧置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一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以及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7例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8~37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稳定型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4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至3年半(平均21.4个月),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创伤少等优点,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因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就诊于我院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后路减压治疗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单予以后路减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后路减压联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