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抗凝血酶III和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含量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探讨C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CHD患者血浆纤溶系统失衡,其中UAP和AMI最明显并伴有高凝状态,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凝血功能、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禹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RSA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APTT、FIB、PAI-1和t-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FIB和PAI-1显著降低(P0.05),t-PA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FIB和PAI-1无显著变化(P0.05),t-PA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和PAI-1低于对照组,t-P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减少、瘀斑和总并发症发生率(4.0%、4.0%、22.0%)均低于对照组(16.0%、18.0%、46.0%)(P0.05)。结论肝素治疗对RSA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发色底物法、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血液黏度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 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J-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血浆D-dimer、vWF含量明显增高,PC:A、AT-Ⅲ:A明显减低,t-PA含量减低,PAI-1含量增高,FIB含量增高、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它们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所以,可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IB等指标作为其血栓前状态的筛选指标,可将分子标志物血浆D-dimer、vWF、PC、AT-Ⅲ、t-PA、PAI-1的检测,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RSA)的病因非常复杂,血栓前状态与RSA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指明:凝血因子Ⅴ突变、凝血酶原基因多态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FHR)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蛋白S缺陷、纤维蛋白原基因变异、抗磷脂抗体(APL)阳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和缺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均可能是RSA的病因。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有血栓前状态的RSA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其妊娠结局,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们仍积极探索RSA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方法,并总结辅助生殖技术中血栓前状态的治疗经验,提出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溶标志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D-二聚体在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亚洲诊断标准,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的方法,随机选择136对MS病例与对照.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此4种纤溶标志物与MS各组分的关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AI-1、L-PA、FDP、D-二聚体与MS的关系. [结果]4种纤溶标志物与MS组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t-PA与MS之间为负相关外,PAI-1、FDP、D-二聚体与MS存在正相关;调整MS其他危险因素,特别是炎症因子hs-CRP与瘦素后,t-PA仍是MS的保护因素,但其与MS的OR值降低;而FDP、D-二聚体在调整后与MS的关联性明显增大. [结论]PAI-1、t-PA、FDP、D-二聚体有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t-PA、FDP、D-二聚体可能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系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而凝血系统活性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是导致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增高,是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后机体的局部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安装髋臼假体时、安装股骨假体时、皮肤缝合时、术后1 h和术后20 h采用股静脉插管采集患者双侧肢体的血液标本,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三项指标。结果术中术侧肢体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比术前显著增加。在术中及术后1 h内,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有显著差异。在安装股骨假体时,术侧和非术侧肢体中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创伤对局部纤溶系统的影响不同于非术侧肢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机制相关与局部纤溶系统的临床相关性仍需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钠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前置胎盘和早产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复发性流产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记录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结束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t-PA/PAI-1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 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t-PA、PAI-1及t-PA/PAI-1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胎盘前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率和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用于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产妇能纠正和改善血栓前状态,降低前置胎盘和早产风险,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流产(RSA)的病因非常复杂,血栓前状态与RSA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指明:凝血因子Ⅴ突变、凝血酶原基因多态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FHR)基因突变、蛋白C缺陷、蛋白S缺陷、纤维蛋白原基因变异、抗磷脂抗体(APL)阳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和缺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均可能是RSA的病因。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有血栓前状态的RSA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改善其妊娠结局,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们仍积极探索RSA血栓前状态的治疗方法,并总结辅助生殖技术中血栓前状态的治疗经验,提出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功能指标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32)、严重脓毒症组(n=28)和脓毒症休克组(n=20),均给予抗凝治疗,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55)和死亡组(n=25)。检测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RB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T、D-D、AT-Ⅲ、PC、RBP水平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APTT、PT、TT、D-D、PAI-1高于对照组,FIB、AT-Ⅲ、PC、R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APTT、PT、TT、D-D、PAI-1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FIB、AT-Ⅲ、PC、RBP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