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及护理措施.方法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其中7例同时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例行左肝半叶切除.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短;残石率0.结论 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好、安全,联合胆道镜取石疗效更佳,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9min,平均住院日为5.4d;I期缝合胆总管60例;留置T形管81例,其中残余结石3例,术后8周均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38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本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7.4%(37/38),1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探查胆总管未见结石,1例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枚,2例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均于术后6~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手术时间90~19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术后住院5~10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多镜联合)微创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分阶段采用内镜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22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胆道手术史,其中胆总管多发结石合并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萎缩20例,胆总管多发结石合并右肝Ⅵ段胆管结石伴萎缩2例;先行内镜取石再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不放置T管。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16例、左肝外侧叶切除4例、右肝Ⅵ段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住院5~12d,平均7.1d。结论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胆道镜微创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最大限度发挥了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优势,真正体现了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周春  范耀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088-4090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transcyst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witllcholedochoscope。LTCBDEC)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治疗。结果157例手术成功(91.2%),发现胆总管结石103例,阴性探查54例,7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I期缝合术,3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95rain(65min-240min)。术后出现胆管残石2例,胆痿7例,戳孔感染3例,出血1例。术后2d~5d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1d(4d-7d)。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其中7例同时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1例行左肝半叶切除。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短;残石率0。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好、安全,联合胆道镜取石疗效更佳,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T管胆道镜再取石治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胆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后36例残余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存在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16例呈现开口狭窄伴远端扩张的“葫芦状”;9例合并胆管的汇合异常;上述因素导致胆道镜检查治疗过程中胆管开口发现困难,不易取净。8例在胆道镜取石术后经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证实结石残留,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结论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是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MRCP检查可以提高胆管残余结石的检出率,术中胆管扩张对取净结石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诊治肝外胆管结石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术中采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管检查取石15例。结果:15例全部探查成功,住院时间8~15 d,平均9.6 d。腹腔引流管于术后2~3 d拔除。术后无胆瘘发生。本组9例获得随访,无一例结石残留。结论:肝外胆管探查术应首选经胆囊管途径,此术设备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阐述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因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取石失败行T管引流外,其余6例均取得成功,术中失血(10~50)mL,手术时间(47~150)min,温氏孔引流时间(3~5)天,术后在院时间(4~6)天,术后无胆漏,无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出现。结论:应用腹腔镜、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精准到位,手术不破坏胆总管完整性,取石彻底、恢复快、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联合胆道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12例患者分别行单侧/双侧穿刺入路,置入支架。其中肝总管内置入单枚支架7例;双侧肝管穿刺,行左肝和右肝胆管同时置入支架3例;采用单侧肝管穿刺入路,于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均置入支架2例。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术后7 d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1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发生支架内梗阻,行二次介入治疗,1例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十二指肠梗阻,再行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结论:根据不同梗阻部位,采取不同胆道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高位胆道恶性梗阻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2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预防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探讨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近15年因肝胆胰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等肝外胆道损伤共26例进行分析。结果:行胆囊切除术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手术致肝总管横断2例,胆总管横断7例,胆总管结扎4例,胆总管裂伤9例,右肝管裂伤2例,副肝管横断2例。结论:胆道周围的炎症水肿,萎缩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症和高位胆囊手术时易发生胆管损伤;门静脉高压症和术中出血,胆管损伤的机会增大;术中经验不足或过于自信亦是造成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肝胆胰手术的经验积累,克服盲目自信,术中规范操作可以降低肝胆外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0月间33例腹腔镜下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240min,术中出血60-300ml。所有腔镜手术患者均放置"J"形内引流管,并I期缝合胆总管。"J"管6-8d后通过胃镜取出。1例患者因术中胆总管出血中转开腹,术后轻微胆漏1例,经持续腹腔引流2周后治疗痊愈。住院时间8-12d。平均随访40个月,患者无腹痛、寒热往来、黄疸等症状。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弹道碎石在胆总管结石治疗的微创术式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1996年以来我院20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诊治体会、经验教训。结果:本组20例均为单纯胆囊切除术。发生原因:胆囊床迷走小胆管2例,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3例,胆囊管结扎线脱落5例,胆总管缝针刺伤3例,经带血管蒂肝圆韧带大网膜修补等处理,术后恢复满意18例。2例术后胆总管狭窄,行胆肠Roux-Y吻合术,无1例死亡。结论:减少医源性胆瘘关键在于预防,术中规范正确操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正常解剖关系及变异,正确放置引流管等均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经皮穿刺皮下空肠盲襻置管引流减压、胆道造影及皮下空肠盲襻切开胆道取石术治疗胆道残余结石或复发性结石并急性重症胆管炎11例。结果:穿刺胆道引流减压后全组病例临床症状立即缓解。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3例,胆总管多发结石5例,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3例。其中10例取净结石,治愈率91%(10/11);1例改行经腹胆道切开取石及胆肠Roux-en-y吻合,经腹手术率9%(1/11)。并对胆道取石方法和手术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代鸿华 《河北医学》2012,18(7):945-947
目的:回顾性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发生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102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胆道损伤及处理措施.结果:右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部份损伤1例.本组患者均于术中发现,通过及时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细致、规范的操作,胆囊三角良好的暴露,辨清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管之间的关系,意识上注重胆囊三角的变异情况,是避免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关键.胆管损伤后的及时修复吻合、胆道支撑引流或行胆肠Roux-Y吻合,是治疗胆管损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彬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53-105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4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再手术中,12例随访1~10年均恢复良好,1例因胆囊切除术后10d胆汁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再手术后3d死于MSOF。1例肝总管端端吻合,术后仍有胆道感染症状,术后8个月再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随访3年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发现医源性胆道损伤应立即行胆道端端吻合或修补并置T管支撑、引流,术后发现者再手术者易出现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 对1997~2002年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7例、拔T管后胆漏6例、T管周围胆漏3例、T管早期滑脱和T管不慎拽出各1例、胆道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1例。本组保守治疗16例(80%),再手术治疗3例(15%),鼻胆管胆道引流1例。1例胆道损伤因过晚二次手术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除T管后,主要原因与局部炎症、迷走胆管存在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相似文献   

19.
液电碎石取石术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液电碎石法(EHL)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采用液电碎石法,在纤维胆道镜的直视下,用液电碎石电极头将胆总管、肝总管或肝内胆管内嵌顿的或较大结石击碎后,用取石网篮全部取出。结果:12例病人中,11例一次取净.1例在操作中出现高热、寒战,对症治疗后好转,行2次碎石而取净,无胆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液电碎石取石术是治疗胆道难取性结石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EHL的应用可以缩短取石时间.减少反复多次胆道镜取石.提高胆石的取净率,避免再次外科手术取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操作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40~145 min,平均70 min,术后1~3 d恢复进食,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1例胆囊床出血保守治愈,1例脐部感染抗炎换药治愈,术中无胆管损伤、胆漏、内脏损伤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中转开腹(4.5%),转开腹原因: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无法分离,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Mirizzi综合征,1例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腹痛胆管狭窄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的基本操作及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具备娴熟的开腹胆道处理能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