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庭健康》2012,(5):42-43
根据有关报道: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历经了50年的发展,己在全球34个国家得到应用。它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哆个弧段组成。镜片与泪液层分布不均,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改变角膜几何形态,在睡觉时戴上,逐步使角膜弯曲度变平、眼轴缩短,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近视的发展,被誉为“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角膜塑形镜是什么角膜塑形镜(OK镜)由一种高分子、高透氧的硬性接触镜材料制造而成,采用特殊的逆几何形态设计。孩子在夜间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其优势在于夜间配戴,白天摘镜,使孩子在白天获得清晰的裸眼视力,摆脱框架眼镜带来的困扰。同时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南方日报》一则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提醒公告,将角膜塑形镜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凭借"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宣传,角膜塑形镜被不少家长青睐。它对青少年的近视具有一定矫正视力和减缓度数加深的作用,然而少数企业和医院擅自夸大其矫正范围,埋下安全隐患。眼科专家提醒,虽然角膜塑形镜可以起到延缓近视发展速度的作用,但并没有外界传的那么神奇,且并非人人可戴。  相似文献   

4.
在童年时期戴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的进展,会不会影响角膜健康?成年之后还能做近视矫正手术吗?中低度近视人群如果希望白天不戴镜框眼镜和隐形眼镜,是挨一刀——做近视矫正手术,还是每天折腾——睡前戴角膜塑形镜?这篇文章会给你建议。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 ,简称OK镜 ,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非手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其通过配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 ,达到减低角膜屈光度的目的[1] 。 1996年 ,美国验光师Reim博士用特殊材料设计出高度透氧、快速塑形的新一代OK镜 ,即第三代镜片 ,多数患者在 3个月内即可完成角膜的塑形过程 ,使角膜塑形技术更趋完善[2 ,3 ] 。我们自 2 0 0 0年 7月引进此项新技术治疗中学生近视 ,并随访观察了近期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月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和角膜形态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7日—2019年12月27日曾经配戴过角膜塑形镜后停戴的19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受试者具体近视度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近视度数-4.00D,研究组近视度数≥-4.00D。按照停戴时长,对照组又分为对照1组47例和对照2组54例,研究组又分为研究1组51例和研究2组46例。对照1组以及研究组1组停戴时间≤3个月;对照2组以及研究组2组停戴时间3个月。分析4组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屈光状态和角膜形态的变化。结果停戴角膜塑形镜后,4组受试者球镜度数和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的柱镜度数年增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研究组1组的角膜陡峭K值、平K值和平均K值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停止配戴,眼轴结果:低度组眼轴正常率比高度组要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存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患者角膜的中央厚度水平、形态基本可恢复到既往状态,停戴后患者的近视眼度数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是一种新型的近视矫正手段。我国自1998年引进OK镜以来,颇引人注目。正确认识OK镜,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才能使这项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一、OK镜能根治近视吗?OK镜是利用镜片的形态定量修正眼角膜的弧度,从而暂时降低眼睛的近视度数。通常配戴一夜后可以在一整天维持较好的视力。近视能在不  相似文献   

8.
<正>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公认的、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非手术性的视力矫正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裸眼视力。此外,角膜塑形镜还可以减缓眼轴的增加,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合适的角膜塑形镜?下面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者角膜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以序贯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为日戴型,观察组为夜戴型,比较两组患者佩戴前后的角膜形态变化。结果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两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较佩戴前均有明显的变化,均于T2时变薄更为明显,T4时均有所恢复,与佩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角膜塑形镜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较佩戴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略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角膜上皮染色率为31.67%,观察组为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角膜上皮染色均以1级为主。结论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角膜形态造成潜在的改变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环曲面和球面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眼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近视患者70例,按照角膜塑形镜设计方式分组,环曲面与球面角膜塑形镜各35例,比较两组戴镜后裸眼视力、角膜点染发生率及停戴后角膜曲率变化.结果 戴镜后3个月环曲面组UCVA高于球面组,且两组均明显高于同组戴镜...  相似文献   

11.
李上  李谊 《妇儿健康导刊》2020,(4):50-51,65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中央平坦中周边陡峭,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在密闭的空隙里,中央薄,中周部厚,加上眼睑的挤压,在中央部产生正压而中周部产生负压,“推-吸”作用造成角膜塑形效果,从而暂时性降低近视程度,提高裸眼视力,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性的矫治方法,处于近视进展期的青少年配戴者可以获得延缓近视进展速度、程度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18岁轻中度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2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结果在戴镜2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角膜塑形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的3·15晚会上披露,郑州一家销售角膜塑形镜的郑州市科视视光技术有限公司在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眼科医生的情况下为学生进行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其所销售的"欧几里得"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用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验配不合格或致角膜上皮脱落,严重者引发角膜感染。近年来,号称"不用手术就能根治近视""7天摘掉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矫治效果的差别.方法 利用检影验光和fareast综合验光仪进行配前裸眼视力、屈光度数检查,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近视程度越轻,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效果越理想.结论 使用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发展有明显效果,但对高度近视的矫治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正>0K镜OK吗头晕眼花的妞妞妈妞妞白天盯着电子屏上网课,晚上喜欢看电视,近视度数蹭蹭上涨。中小学生近视有没有根治的方法?OK镜OK吗?是不是越贵越好?青少年适合戴吗?安全吗?宝葫芦OK镜就是角膜塑形镜,外观和隐形眼镜类似,但它需要晚上戴,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状,使角膜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达到白天不戴眼镜便能拥有正常裸眼视力的效果,被认为可延缓视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眼低度近视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为科学矫正和规范治疗近视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小学近视单眼患者120例,近视侧眼屈光度为(-1.00~-2.50)D,对侧眼屈光度为(-0.50~0.50)D。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每组60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于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戴镜后12个月及停戴1个月后测量患者的眼轴长度(AL)且戴镜前与停戴后1个月还需测量患者的等效球镜度(S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AL及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配戴12个月后,试验组戴镜眼AL[(24.91±0.11)mm]较对照组[(25.02±0.09)mm]短,对侧眼AL[(24.58±0.24)mm]较对照组[(24.20±0.13)mm]长。停戴塑形镜1月后,试验组戴镜眼SE[(-2.22±0.78)D]较对照组[(-2.64±0.21)D]高,对侧眼SE[(-0.96±0.84)D]较对照组[(-0.37±0.54)D]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4.58,P值均 < 0.05)。  结论  与佩戴框架镜相比,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单眼近视患儿患眼AL延长、控制患眼近视进展,促进对侧健眼眼轴延长及屈光度增加,降低屈光参差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眼视轴发育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双眼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06例(212眼)近视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53例(106眼)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另外一组53例(106眼)给予框架眼镜控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屈光度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控制,佩戴镜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患者在佩戴前后数据比较不具有可比性,P<0.05。而将两组控制后数据对比,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指标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等指标上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的近视发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佩戴角膜塑形镜早期所引起的视觉功能性异常及分析其原因。方法143例(275眼)近视患者用临床问诊,一般检查,屈光检查,角膜荧光染色及角膜地形图等方法观察患者戴镜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情况,眼部刺激症状,重影和炫光,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戴镜3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早晨复查时≥1.0232眼(84.3%),0.6~0.828眼(10.2%),0.4~0.515眼(5.5%)。其中视力维持时间短24眼(8.7%),视力欠矫43眼(15.6%)。眼痒、烧灼、干涩等不适感17例(11.8%)。重影和炫光12例(8.3%)。角膜散光或原有角膜散光增大21例(14.6%)。结论角膜塑形镜使用早期出现的视觉功能性异常经过更改镜片参数,以及科学佩戴及护理,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佩戴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控制近视,恢复裸眼视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术降低近视度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戴角膜塑形镜的68例(13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组,55例(110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裸眼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0.40±0.13升至0.76±0.15),等效球镜和角膜曲率则显著降低[分别由(-3.52±1.25)D降至(-2.63±1.06)D;(43.21±1.28)D降至(42.30±1.25)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等效球镜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由(-3.55±1.27)D升至(-4.65±1.29)D],眼轴亦显著延长[由(24.30±0.53)mm升至(25.16±0.55)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角膜感染发生.结论 角膜塑形术可有效降低近视度,减缓眼轴的增长,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齐备 《现代养生》2015,(5):113-116
(续)第三节特殊疑难问题处理方法本节主要介绍验配角膜塑形镜时常见的疑难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验配的成功率。分析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各个环节,大致有以下原因可导致角膜塑形镜验配失败:角膜曲率测试有误、试戴片曲率参数选择有误、试戴片配适评估有误、屈光参数测试有误、订单信息填写笔误、订单信息传送有误、镜片制作参数有误、寄送地址有误,配发给配戴者有误等等。其中大多数经过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