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疟原虫3个感染阶段中的裂殖子入侵细胞的全过程已基本清楚,而对子孢子入侵蚊唾液腺和动物肝细胞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其基本过程与其它顶端复合体类似。为配体-受体结合模式。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疟原虫孢子侵袭蚊唾液腺,感染性子孢子入肝途径,粘附和入侵肝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蚊唾液腺是疟原虫子孢子从卵囊释放后的靶器官。子孢子从卵囊中逸出时表面覆盖着高浓度的环子孢子 (CS)蛋白 ,而所有种属疟原虫的CS蛋白其结构都是相似的。该蛋白中部具有种属特异性重复区 ;两端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伸展区 ,分别为 :N 端重复序列 (Ⅰ区 )和C 端细胞黏附序列。有资料显示 :CS蛋白能结合到蚊的唾液腺 ,但不能结合到其他开口于循环血淋巴的器官 ,如蚊胃、卵巢和马氏管等。为了检测CS蛋白与唾液腺的结合是否与子孢子入侵唾液腺有关 ,进行了本项实验。以CS蛋白 (恶性疟原虫CS序列的重组蛋白 )和抑制性N 端肽段 (为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斑须按蚊体内柏氏疟原子虫孢子的感染能力。方法 收集并计数感染后不同时间蚊唾液腺内子孢子数;收集感染后第20天蚊胃部、体腔和唾液腺内的子孢子及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按不同的子孢子量分组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检查各实验组小鼠疟原虫感染状况。结果 1.感染后第14天,在唾液腺内发现子孢子。子孢子的密度在第20天出现一小峰,第30天达高峰,而后迅速下降。2.经尾静脉注入30个子孢子即可在小鼠体内检出红内期疟原虫。3.唾液腺及体腔内的子孢子均可使小鼠感染疟疾。4.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未能使小鼠感染疟疾。结论 不同发育时期唾液内的子孢子感染力具有差异,成熟囊合子内的子孢子尚需进一步分化、成熟才能获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4.
疟原虫子孢子经传染蚊注入人体后,几分钟内侵入肝细胞,尔后几天内增殖为成千上万个能感染红细胞的裂殖子。尽管对子孢子和疟原虫的肝组织期有了一定认识,但仍不了解其到达肝脏并进入肝细胞的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子孢子蛋白(CS)可结合到肝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s)上。本文作者就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对于子孢子入侵的意义作了简要综述。 肝细胞被子孢子感染的速度及选择性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和鉴定约氏疟原虫卵囊、唾液腺子孢子差异表达蛋白,找出疟原虫子孢子侵入相关蛋白。方法采用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分离感染和未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中肠和唾液腺差异表达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BIORAD凝胶扫描仪和PDQUest图象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肽质指纹图谱,用Mascot在相应的查询条件下搜索NCBInr数据库。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一维和二维蛋白图谱。凝胶扫描结果发现未感染蚊中肠有135个蛋白点,感染蚊中肠有158个蛋白点,相同有107个,pI偏酸性。未感染蚊唾液腺有178个蛋白点,感染蚊唾液腺有201个蛋白点,相同有167个,pI分布较均匀。选择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分析,得到了6个蛋白肽质指纹图谱,查询数据库初步鉴定疟原虫来源的蛋白质有5个,另1个来源于蚊组织。疟原虫来源蛋白为一些表面蛋白、代谢和运动相关的蛋白等。结论建立了一种较好的疟原虫子孢子蛋白分离和鉴定方法,并证明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表达大量差异表达蛋白,部分可能与其识别、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疟疾是赤道几内亚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调查表明有冈比亚按蚊复合体的5种按蚊分布,冈比亚按蚊复合体和催命按蚊是非洲热带地区主要的传疟媒介。传统方法通过解剖单个按蚊的唾液腺获得按蚊感染疟原虫子孢子率,但这种方法费力费时。以后发展了血清学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试纸条法是将针对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单抗固定到试纸条,快速简便,按蚊不需要特殊保存条件。近年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反应(PCR)被用于扩增感染按蚊中恶性疟原虫特异DNA序列,PCR法有极高的敏感性,蚊唾液腺中子孢子少至10个时能被检测到,而试纸条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体内发育的差异。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分别采集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病例的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感染后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中华按蚊的卵囊阳性率和阳性蚊比率、子孢子阳性蚊比率和感染度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嗜人按蚊的子孢子阳性率、阳性蚊比率和卵囊阳性蚊比率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而子孢子感染度则高于间歇期疟原虫感染。结论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卵囊和子孢子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和鉴定约氏疟原虫卵囊、唾液腺子孢子差异表达蛋白,找出疟原虫子孢子侵入相关蛋白。方法采用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分离感染和未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中肠和唾液腺差异表达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BIOIRAD凝胶扫描仪和PDQUest图象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肽质指纹图谱,用Mascot在相应的查询条件下搜索NCBInr数据库。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一维和二维蛋白图谱。凝胶扫描结果发现未感染蚊中肠有135个蛋白点,感染蚊中肠有158个蛋白点,相同有107个,pI偏酸性。未感染蚊唾液腺有178个蛋白点,感染蚊唾液腺有201个蛋白点,相同有167个,pI分布较均匀。选择7个差异蛋白点进行分析,得到了6个蛋白肽质指纹图谱,查询数据库初步鉴定疟原虫来源的蛋白质有5个,另1个来源于蚊组织。疟原虫来源蛋白为一些表面蛋白、代谢和运动相关的蛋白等。结论建立了一种较好的疟原虫子孢子蛋白分离和鉴定方法,并证明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表达大量差异表达蛋白,部分可能与其识别、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赤道几内亚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的调查表明有冈比亚按蚊复合体的5种按蚊分布,冈比亚按蚊复合体和催命按蚊是非洲热带地区主要的传疟媒介。传统方法通过解剖单个按蚊的唾液腺获得按蚊感染疟原虫子孢子率,但这种方法费力费时。以后发展了血清学检测方法和分子检测方法。试纸条法是将针对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单抗固定到试纸条,快速简便,按蚊不需要特殊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0.
疟疾依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媒介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一疟原虫,以按蚊为传播媒介。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ovale)和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此外还有猴、鼠、鸟和爬行类等动物性疟原虫。当感染有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人体时,蚊虫唾液腺中的疟原虫子孢子随蚊虫的唾液侵入人体进入肝脏,开始红外期阶段。在肝细胞中行裂体增殖而形成许  相似文献   

11.
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增殖分为2个时期,即寄生于肝细胞内的红细胞外期和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红细胞内期。红细胞外期(exoeryghrocytic stage)当受染的雌性按蚊吮吸人血时,疟原虫子孢子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约半小时全部侵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即进行裂体增殖,迟发型子孢子则进入休眠状态,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疟原虫,经过5~40 d发育成熟,胀破肝细胞逸出成千上万的裂殖子(merozoite)进入血流,进入血流的裂殖  相似文献   

12.
疟原虫动合子入侵按蚊中肠激活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观察疟原虫 -蚊媒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经遗传选育的两个冈比亚按蚊抗性株 ,一个株系可通过黑化包被反应杀死入侵按蚊中肠上皮细胞的疟原虫动合子 ,另一个株系可将入侵中肠的动合子溶解。在疟原虫易感蚊株中也可见到通过尚未明白的机制使移行发育的疟原虫明显减少 [1,2 ]。摄入中肠的配子体细胞中仅有少部分可发育为成熟的动合子 ,只有少部分动合子能穿过中肠上皮细胞后继续发育为卵囊。当卵囊发育成熟破裂时 ,最终仅有少部分子孢子释放出来进入唾液腺 [3,4 ]。出现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可能是通过激活蚊的先天性免…  相似文献   

13.
蚊唾液腺是疟原虫子孢子从卵囊释放后的靶器官。子孢子从卵囊中逸出时表面覆盖着高浓度的环子孢子(CS)蛋白,而所有种属疟原虫的CS蛋白其结构都是相似的。该蛋白中部具有种属特异性重复区;两端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伸展区,分别为:N-端重复序列(Ⅰ区)和C-端细胞黏附序列。有资料显示:CS蛋白能结合到蚊的唾液腺,但不能结合到其他开口于循环血淋巴的器官,  相似文献   

14.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疟疾海岸”是疟疾的高发区 ,然而居住在此的美拉尼西亚人却很少受到疟原虫的感染。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疟疾是通过按蚊传播的。按蚊在吸血时把疟原虫子孢子注入到感染者的血液中。子孢子首先感染肝 ,在那里一个子孢子产生出数万个裂殖子 ,受感染的肝细胞最终会把裂殖子释放到血液中。裂殖子借助红细胞 (RBC)膜上的蛋白受体侵入RBC内 ,并引发疟疾严重的并发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医学专家库曼与他在巴 新和美国的同事合作发现 ,入侵RBC的疟原虫蛋白P是一种存在于疟原虫表面的 ,被称为RBC结合抗原1 4 0 (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劣按蚊血淋巴中丝氨酸蛋白酶与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利用二维电泳分离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和吸食正常血的大劣按蚊血淋巴蛋白;然后进行Western blot,用丝氨酸蛋白酶抗体进行识别,并比较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区别;选择感染后不同时相点对大劣按蚊蚊胃和唾液腺进腺镜检,以观察蚊体内疟原虫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显示,正常对照组无阳性蛋白点,感染组有2个阳性蛋白点,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44ku和27ku,等电点分别为8.0和5.0;镜检显示,感染7d时可见卵囊颗粒样病变,11d时卵囊发育不同步且黑化明显,之后检出的卵囊数逐渐减少。蚊唾液腺内未见子孢子。结论大劣按蚊血淋巴中的丝氨酸蛋白酶与约氏疟原虫感染相关,可能参与蚊抗疟原虫感染的黑化包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硝喹对斯氏按蚊体内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感染约氏疟原虫1 d前给予常规蔗糖水或硝喹蔗糖水(含100 μmol/L硝喹)供斯氏按蚊吸食,停糖水24 h后用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昆明鼠血餐,观察硝喹处理后约氏疟原虫在蚊胃内的卵囊数量变化。感染6、14 d后停常规蔗糖水24 h,随后给予常规蔗糖水或硝喹蔗糖水供斯氏按蚊吸食,观察斯氏按蚊血淋巴及唾液腺中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变化。结果 感染前1 d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感染第7天蚊胃中约氏疟原虫卵囊数量[(119.2 ± 16.1)只]较常规蔗糖水组[(207.3 ± 21.8)只]显著降低(t = 3.207,P < 0.05)。感染第6天停常规蔗糖水24 h,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按蚊血淋巴中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峰值[(952.3 ± 22.7)只]在感染第14天出现,常规蔗糖水组按蚊血淋巴中子孢子数量峰值[(1 287.0 ± 39.0)只]在感染第12天出现;感染第17天,硝喹蔗糖水和常规蔗糖水组按蚊唾液腺中子孢子数量分别为(9 467.0 ± 1 304.0)只和(10 533.0 ± 758.7)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07,P = 0.506)。感染第14天停常规蔗糖水24 h,将斯氏按蚊暴露于硝喹蔗糖水后,按蚊唾液腺中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数量[(21 900.0 ± 2 613.0)只]较常规蔗糖水处理组[(10 533.0 ± 732.3)只]显著增加(t = 4.188,P < 0.05)。结论 在斯氏按蚊感染疟原虫不同时期给予硝喹处理对其体内约氏疟原虫发育影响不一,未感染斯氏按蚊经硝喹处理后可减少疟原虫传播。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对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均采用解剖蚊唾液腺的方法来观察蚊体内的子孢子[1],该法操作难度大、费时、准确性差,且对蚊体内未进入唾液腺的子孢子无法判断。1995年我们采用全蚊压片荧光染色的方法能简单、快速、敏感地检测蚊体内的子孢子[2],为进一步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我们做了深入的观察。  材料和方法1 仪器NikonModelHB10101AF型荧光显微镜,物镜为20×,目镜为10×。2 荧光染色液采用吖啶橙(acridineorange简称AO,中国医药公司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提供)。用pH7.2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液稀释(1∶10000),装入有色瓶内备用。3 …  相似文献   

18.
前已报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大鼠肝细胞与枯氏细胞的吞噬活性水平呈正相关,而与其异化代谢水平呈负相关。体外试验证明,伯氏疟原虫子孢子可主动侵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很快死亡而子孢子则完好无损,但在免疫血清条件下,巨噬细胞中子孢子迅即退化。大鼠感染伯氏疟原虫急性期,其血清在体外有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往研究提示红内期感染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抑制或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影响子孢子的入侵。现用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敏感的Wistar大鼠,观察其在感染约氏疟原虫急  相似文献   

19.
哺乳类动物的疟疾感染是从子孢子进入血循环而后侵入肝实质细胞后开始。据报道子孢子侵入肝实质细胞是子孢子对肝细胞表膜的识别而后结合的特异性过程,此过程可为向溶酶体胺类药剂所破坏。为进一步观察这种作用,作者以伯喹和向溶酶体胺类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使用Hep G_2人肝肿瘤细胞。斯氏按蚊叮咬伯氏疟原虫感染的NIH/NMRI小鼠血21天后解剖,取其唾腺,在灭活鼠血清中分离获得子孢子。子孢子侵入肝细胞的试  相似文献   

20.
当疟原虫的子孢子离开成熟孢子囊进入蚊唾腺时,微结构、活力、抗原性和感染性均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对它进一步入侵和生存有关,这可能显示了细胞膜在裂殖子对红细胞的识别和粘附的重要性。作者用自由流动电泳法对鸡疟原虫子孢子的细胞表面进行了研究:将感染有疟原虫的埃及伊蚊的中肠和唾腺,置于冷组织培养液(M199)中解剖,在组织匀浆器内磨成匀浆,经250g离心5分钟,去除蚊组织沉淀,使子孢子浮悬于M199中,在Bencham等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