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荆州区和江陵县2008年在感染季节实施2次人畜药物化疗及查灭钉螺措施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降至1.45%和2.73%,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3.30%和3.01%;钉螺感染率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28.96%和16.62%。2008年考核评估与2007年预评估比较,现场查病抽查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由2007年的2.87%降至1.26%,耕牛感染率由2007年的4.42%降至1.80%。血吸虫感染季节2次化疗可显著降低人畜血吸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评价基于垸尺度的实施以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为主综合措施的效果。方法 方法 以 “垸” 为单位收集安乡县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数据, 采用趋势 χ2 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安保垸累计淘汰牛2 606头, 干预后第5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8.04%降至0.70%,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56%降至0.05%; 安澧垸累计淘汰牛535头, 干预后第3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87%降至1.0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0.17%降至0.07%; 安造垸累计淘汰牛62头, 干预后第2年,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2.67%降至0.39%, 垸外钉螺感染率由1.12%降至0; 安昌垸未淘汰牛, 人群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76%降至 1.23%。结论 结论 以淘汰牛为主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能较大幅度降低疫区人群和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探索江苏省东台市肠道线虫病防治策略及其效果。 方法 方法 在肠道线虫病高感染地区东台市采用全民服药辅以健康教育的措施来达到控制目标, 继而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 实施重点人群强化服药驱虫, 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等综合防治策略, 达到并巩固肠道线虫病防治成果。 结果 结果 1999年东台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防治前(1989年) 的79.97%下降至6.30%, 钩虫、 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3.31%、 0.60%和2.57%, 达到了肠道线虫病控制标准。2002年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降至3.73%, 钩虫、 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2.46%、 0.20%和1.08%, 达到了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标准。2004年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降至1%以下。 结论 结论 东台市人群肠道线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是科学有效的, 值得在肠道线虫病重流行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5-2009年连续5年在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湖北省监利县红城乡窑圻垴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46%降至0.91%,下降了37.67%,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耕牛感染率由11.48%降至2.74%,下降了76.13%;活螺平均密度由0.194只/0.1 m2降至0.071只/0.1 m2,下降了63.40%,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监测结果表明,现阶段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仍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0~2008年湖南省南县对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新尚村开展了螺情及人畜病情监测。结果显示19年来,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8.52%下降至0.27%,家畜感染率由54.83%下降至3.33%,活螺密度由0.8200只/0.1 m2降至0.1581只/0.1 m2,感染螺密度由0.0500只/0.1 m2降至0。表明该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但居民血检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加强防治力度,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肠道线虫病防治工作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状况 ,对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方法 回顾建国以来采取各项防治措施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的变化 ,分析上海地区防治肠道线虫病面临的新情况及挑战。 结果 随着药物驱虫、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及粪水管理等多项防制措施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 195 5年的 6 2 .6 %降至 2 0 0 0年的 8.2 % ,下降了 88.5 %。其中 ,蛔虫感染率由 5 2 .1%降至 6 .3% ,下降了89.0 % ;钩虫由 12 .9%降至 0 .1% ,下降了 99.0 %。 6年监测结果表明 ,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每 3年自然下降幅度约为 5 0 %。蛲虫感染率仍较高 ,1999年为 18.9%。 结论 上海地区肠道线虫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 ,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如 :防治人群构成的改变、感染率高峰向老年组转移、外来输入性感染者对本地人群的影响、特殊人群的高感染率以及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等。应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及粪水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以及加强肠道线虫感染状况的监测 ,以便更快速、有效地降低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规划达标地区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资料和疫情监测点资料,评价防治效果,分析疫情变化趋势。结果通过防治策略的实施,至2010年,规控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58%,较2008年下降了13.4%;耕牛感染率降至0.67%,较2008年下降了11.8%;钉螺面积上升至30156.34hm~2,较2008年上升了5.3%;活螺密度上升至0.81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15.7%;感染螺密度0.00066只/0.11m~2,与2008年基本持平;急感发生例数分别为19、25和16例。规阻县人群感染率降至0.20%,较2008年下降了13.0%;耕牛感染率降至0.05%,较2008年下降了37.5%;钉螺面积上升至410.08hm~2,较2008年上升了2.1%;活螺密度上升至0.92只/0.11m~2,较2008年上升了95.7%;无急感和感染螺存在。结论 3年来,两类达标地区人畜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均出现回升趋势:规控县感染螺密度和急感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2004-2015年阳新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层次和流行规律,采取综合治理的防治策略,持续实施卫生、水利、林业、农业等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分析比较2004-2015年该县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 阳新县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后,全县推算病人数由2004年的22 240降至为2015年的1 471;人群感染率由2004年的8.57%降至2015年的0.16%;急性血吸虫感染(急感)病人由2004年的64例降至0,2009年以后未发生急感病例;耕牛感染率由2004年的8.87%降至0;钉螺面积和易感地带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3 446.21、1 111.59 hm2降至2015年的2 285.75、41.28 hm2;钉螺感染率由2004年的0.76%降至0。结论 自2004年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整县推进的防治策略后,阳新县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但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仍需加大富河流域的治理力度,并强化家畜传染源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观察芜湖县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芜湖县人畜血吸虫感染、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等调查资料,以及逐年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和防治效果。结果2008-2011年,全县流行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0.73%下降至0.25%,家畜感染率由0.37%降至0;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密度分别由2.58 hm2和0.005 4只/0.1 m2降至0.46 hm2和0.001 6只/0.1 m2。结论芜湖县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水平已处于较低水平。但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力度,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两年的初期效果,以优化防治策略。方法从2005年实施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秋浦河流域1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中,随机抽取疫情未控制和控制村各3个,调查比较2005和2006年的螺情和病情。结果阳性螺密度疫情未控制村和控制村分别由2005年的0.091只/0.11m2、0.0028只/0.11m2降至2006年的0.0048只/0.11m2、0.0004只/0.11m2;钉螺感染率疫情未控制村由2005年的0.24%降至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9,P=0.003);疫情控制村由0.30%降至0.05%,无统计学差异(χ2=3.193,P=0.074)。疫情未控制村和控制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5.86%、3.67%下降至2006年的2.28%、0.95%,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期观察表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进一步控制秋浦河流域的血吸虫病疫情,尤其是在降低滩地污染上。  相似文献   

11.
环境改造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通过环境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环改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对7个观测点57项环改工程连续5年监测病情、螺情变化,周围7岁以上人群采取血清学方法进行病情调查,环改处采取10m框距查螺,捕获钉螺全部解剖。结果:实施环改工程5年后,人群患病率、急感患病率、钉螺面积、易感地带面积、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降低64.1%、100%、71.7%、90.5%、96.5%和95.9%。结论:环改工程是消灭钉螺、降低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和县陈桥洲建立安全牧场、实施放牧规划控制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耕牛感染率两年后由建场前的26.1%下降为2.0%,下降了92.5%。滩地钉螺感染率也显著下降,野粪的污染已明显减轻。初步显示实施安全放牧不失为控制洲滩地区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宣州区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宣州区1999—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分析全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征。结果1999—2009年,人群血检阳性率下降了59.16%:急感病例出现波动: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耕牛平均感染率下降了52.87%;钉螺面积出现上升态势.增加约130hm2。结论10年来.宣州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总面积增加.形势严峻.提示全区血防工作要结合疫情特点.加强钉螺的监控.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确保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宣州区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宣州区1999—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螺、病情资料,分析全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疫情分布和流行特征。结果1999—2009年,人群血检阳性率下降了59.16%:急感病例出现波动: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耕牛平均感染率下降了52.87%;钉螺面积出现上升态势.增加约130hm2。结论10年来.宣州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钉螺总面积增加.形势严峻.提示全区血防工作要结合疫情特点.加强钉螺的监控.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确保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制定平原湖沼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农场东大垸分场及官庄垸分场为轮种区 ,荻湖分场为对照区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 15年纵向调查。结果 :实施水旱轮种后的 1995年与轮种前的 1980年比较 ,轮种区钉螺面积由 762000 m2 降为 84600 m2 ,下降率为 88.89%, 533300 m2 的水田未查到钉螺 ; 人群感染率由 2 9.54%降为 3.87% ,下降率为 86.89% ;耕牛感染率由 19.10 %降为 2 .0 % ,下降率为 89.53% ;农业产值及人均收入均大幅度增加。对照区人和耕牛感染率下降幅 度较小 ,而 1991年起推广水旱轮种后 ,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加大。结论 :水旱轮种结合人、 畜化疗措施能有效控制平原湖沼区血吸虫病流行 ,且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推广价 值。  相似文献   

16.
在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采用选择性群体化疗、选择性群体化疗加易感地带药物灭螺和单纯治疗粪检阳性对象3种对策,3年后居民患病率分别下降为62.9%、59.2%和14.1%。水上流动渔船民采用群体化疗,血吸虫病患病率仅下降41.5%。家畜群体化疗组,感染率下降77.6%,只治粪检阳性组化疗前后感染率无变化。3种对策实际污染指数下降分别为74.7%、84.6%和36.2%。前2种对策虽下降幅度比较大,但都未达到阻断传播的阈值,感染螺密度和哨鼠感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7~2013年不同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钉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3年螺点卡报表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资料,分析不同年份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流行类型和程度不同的地区上述指标的年间变化。 结果  2007~2013年间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减少了332.28hm2和29.68hm2,分别下降了10.69%和100%,江洲湖滩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39.64%~51.93%,山丘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2.95%~3.51%。2007~2013年钉螺感染率由0.148%下降到0,下降了100%(χ2=27.82,P<0.01)。7年间江洲湖滩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0hm2,山丘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6hm2(占100%),江洲湖滩、山丘型期间实有钉螺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7.66%~97.92%、2.08%~2.34%。 结论  铜陵市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策略为主的综合治理力度,同时根据湖沼型和山丘型地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不同特点,制定一环境一策,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逐步消灭钉螺孳生的环境,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制定平原湖沼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农场东大垸分场及官庄垸分场为轮种区 ,荻湖分场为对照区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 15年纵向调查。结果 :实施水旱轮种后的 1995年与轮种前的 1980年比较 ,轮种区钉螺面积由 762 0 0 0 m2 降为 8460 0 m2 ,下降率为 88.89% ,53330 0 m2 的水田未查到钉螺 ;人群感染率由 2 9.54%降为 3.87% ,下降率为 86.89% ;耕牛感染率由 19.10 %降为 2 .0 % ,下降率为 89.53% ;农业产值及人均收入均大幅度增加。对照区人和耕牛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小 ,而 1991年起推广水旱轮种后 ,螺情病情下降幅度加大。结论 :水旱轮种结合人、畜化疗措施能有效控制平原湖沼区血吸虫病流行 ,且符合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围栏放牧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围栏放牧对降低血吸虫感染性的效果。方法建立围栏放牧试点并设对照区纵向观察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实验区 (A) 2 0 0 0年与 1998年比较 ,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 6 5 83% ;而对照区 (B) ,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仅下降 2 0 0 0 % (u =11 0 4 ,P <0 0 1)。A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 6 7 2 1% ,B区仅下降 0 8% (u =12 37,P<0 0 1)。 3年中A区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 71 19% ,77 14 % ,10 0 %。且草场仅第一年发现野粪阳性率为 11 36 % ,而B区则年均野粪阳性率均在 10 %以上。结论实施围栏放牧不仅可大大的降低牛血吸虫病感染 ,消除传染源 ,降低湖洲易感地带的感染性 ,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 2002—2019 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情况,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 2002—2019 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等变化情况。 结果 2012—2019 年连续 8 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 人群校正感染率由 0. 43%降为0,家畜校正感染率由最高的 4. 20%波动下降至 0。 2002—2019 年有螺面积总体呈现波动上升,2016 年钉螺面积出现高峰,2010—2019 年连续 10 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人群校正感染率与耕牛存栏数成正相关,与血防经费投入呈负相关。 结论 2002—2019 年濂溪区血吸虫病人畜病情稳步下降,在钉螺孳生环境未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以人畜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的血吸虫病控制策略效果明显,但相关项目经费的减少对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和迈向消除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