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爱尔眼科医院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56例80只眼,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40只眼,治疗组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普南扑灵)和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滴眼,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1d和用药后3d、1、4周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I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4周,治疗组干眼症状分、BUT、SI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组内各时间段干眼症状分、BUT、SIt、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林琳晋秀明  童女侠 《眼科》2013,22(3):157-160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MGD相关性干眼患者42例(84眼)。方法  随机选择其中22例(44眼)为试验组,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20例(40眼)为对照组应用妥布霉素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观察睑板腺功能及其干眼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指标 睑板腺功能方面:裂隙灯显微镜下评价眼睑睑缘变化,睑板腺开口的变化,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干眼方面: 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情况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MGD病程、MGD体征和干眼体征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和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TBUT均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的CFS评分在治疗后2、4周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睑板腺挤压试验评分明显较低,而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BUT值明显较高(P均<0.05)。结论  单纯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GD相关性干眼均有疗效,但后者在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漆雅  吴倩  于刚 《眼科》2015,24(4):268-271
目的 观察无干眼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无干眼症状的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例(60眼)。无干眼症状的屈光不正患儿20例(40眼)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受试者进行病史询问以及外眼、眼前节及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荧光素染色评分0~12分,无染色为0分。主要指标 BUT、SIt和F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BUT分别为(7.35±2.46)s、(11.95±2.183)s( t =9.569,P=0.000);SIt分别为(18.28±5.123)mm、(16.50±5.149)mm( t =1.702,P=0.092);FL评分不为0者分别为13例(20眼)、6例(6眼)(χ2=4.193,P=0.041)。观察组中FL评分、BUT与病史长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无干眼症状的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也可能存在泪膜稳定性下降和角膜上皮完整性受损的改变。(眼科,2015,24:268-27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中度干眼的41例(41眼)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0.02%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B组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2组患者在用药前、治疗14d后及治疗28d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结果用药28d后,A组和B组干眼患者在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比B组更有助于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改善(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减轻眼表的炎性充血,改善睑板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在家庭使用的条件下便携式干眼熏蒸治疗仪中药熏蒸对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诊断干眼的患者96例,平均年龄(55.60±12.30)岁。方法 将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应用便携式干眼中药熏蒸仪,并加入珍芪滴眼液和眼用消炎熏剂雾化熏蒸治疗,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剂点眼,每日5次,每次1滴。观察用药4周受试者干眼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疗效指数=(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100%,疗效指数≥90%为临床显效,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SIt)、角膜染色均恢复正常;90%>疗效指数≥30%为临床有效,SIt、BUT、角膜染色3项中有1项以上改善者;疗效指数<30%为临床无效,SIt、BUT、角膜染色均无改善。主要指标 总有效率(临床显效率+有效率)、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症状评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时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的66.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168)。治疗4周时试验组BUT为(5.54±2.39)s,对照组为(4.56±2.09)s,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试验组症状评分为2.75±1.94,对照组为3.67±2.0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结论 使用便携式干眼熏蒸仪中药熏蒸疗法能有效治疗干眼,该疗法不亚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潇  王忠海  李莹  姜洋  罗岩  陈秉钧  丁欣 《眼科》2014,23(4):274-279
目的 观察0.1%玻璃酸钠滴眼液(S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在单纯干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单纯干眼患者70例(组Ⅰ)和接受LASIK手术后的患者40例(组II)。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组Ⅰ和组II各分为两个亚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别使用0.1% SH滴眼液(A组)和bFGF滴眼液(B组),每日4次,组Ⅰ局部连续使用14天,组II连续使用30天。在不同时间点(组I用药前、用药7天和14天,组II手术前、手术后1天、3天、10天和30天)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问卷调查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干眼症状,包括易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和眼红,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为0~9分。主要指标 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结果  单纯干眼组(组I)治疗后干眼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14天易疲劳(P=0.006)和眼痛(P=0.040)的改善ⅠA组优于Ⅰ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在ⅠA、ⅠB中分别为94.3%、78.6%。BUT(P=0.055)、Schirmer Ⅰ试验(P=0.573)改善ⅠA高于ⅠB, FL(P=0.375)减少ⅠB优于Ⅰ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组(组II),患者术后1、3天较术前出现不适症状,术后30天所有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异物感(P=0.004)、烧灼感(P<0.001)、眼胀(P=0.005)、眼红(P=0.007)改善分数IIA组优于IIB组。术后10天,BUT、Schirmer Ⅰ试验均较术前减少,FL较术前增加,术后30天各项体征较术后10天改善(IIA组BUT: P=0.142,Schirmer Ⅰ试验:P=0.053,FL:P=0.005;IIB组BUT: P=0.006,Schirmer Ⅰ试验:P=0.010,FL:P=0.079),IIA组与IIB组各项体征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UT:P=0.251,Schirmer Ⅰ试验:P=0.369,FL:P=0.060)。所有患者用药后未见副作用。结论 SH和bFGF滴眼液均能促进单纯干眼和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维持泪膜稳定性,减轻症状。SH滴眼液在改善某些(如易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眼胀、眼红、眼痛等)症状方面优于bFGF滴眼液。(眼科,2014, 23: 274-2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对干眼的疗效。设计 前瞻性、随机、开放、阳性滴眼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2013-2015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干眼患者96例,平均年龄(60.95±12.22)岁。方法 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给予珍芪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1滴。观察用药4周受试者干眼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主要指标 总有效率(临床显效+有效)、症状总分、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总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计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试验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41)。治疗4周时试验组BUT为(7.53±3.78)s,对照组为(6.08±2.99)s,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症状总分试验组为1.92±1.99,对照组为2.32±2.3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结论 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能有效治疗干眼,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基础上,该疗法优于珍芪滴眼液点眼治疗。(眼科,2016, 25: 347-350)  相似文献   

8.
李洁  黄蒂  周希彬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4-1635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30眼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graph 5M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以及睑板腺检查。Keratograph 5M与传统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评分与OSDI评分及BUT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行分析,Keratograph 5M分析眼表状况的重测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结果 70例(135眼)患者OSDI评分为(15.8±3.4)分,SⅠT为(6.0±7.7)mm,泪河高度为(0.27±0.13)mm,BUT为(7.9±5.5)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3.3±1.4)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为(3.4±1.6)分。测得的BUT时间越短,SⅠT越短(r=0.474,P<0.01);泪河高度越低,SⅠT越短(r=0.432,P<0.01)。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673、0.752,P<0.05),与BUT呈负相关(r=-0.638、-0.603,P<0.05)。眼表综合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84~0.89之间)。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直观地评价干眼患者眼表状况,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入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 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11b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x2=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 Ⅰ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11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0、10.70、6.10、7.92,P=0.00);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2周结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量与OSDI和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1,P=0.018;r=0.586,P=0.022),与BUT间呈负相关(r=-0.697,P=0.004).结论 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眼表免疫炎症标志物HLA-DR抗原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毛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8-1920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20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波姆眼用凝胶,疗程为1mo.对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眼部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1β 和TNF-α 水平、OSDI和F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UT和SⅠ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泪液中IL-1β水平、TNF-α 水平、OSDI、BUT、SⅠt、FL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65,P=0.024).两组患者中无1例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药物不耐受.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陶远  刘英 《眼科》2015,24(3):153-155
目的 观察使用含苯扎氯铵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患者改用不含苯扎氯铵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的干眼症状及泪膜质量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仅需局部使用0.004%曲伏前列素眼水控制眼压的患者22例(44眼)。方法 入选患者先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及干眼症问卷调查,然后换用不含苯扎氯铵的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换药后7天、1、3个月重复上述检查。并对换药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 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更换药物后1、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7.69±1.17 s和9.47±1.01 s)较换药前(6.95±1.24 s)明显延长(P均=0.0000),基础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0.80±1.58 mm和12.36±1.54mm)较换药前(8.43±1.73mm)明显增加(P均=0.0000),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24.73±7.27和21.45±6.88)较换药前(29.68±11.58)明显降低(P=0.0003和0.0000)。结论 更换为不含苯扎氯铵的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患者的干眼症状减轻,泪膜功能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刘明  陈珺 《眼科新进展》2016,(10):946-948
目的 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不同用药时间对干眼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双眼干眼症的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普拉洛芬14d组(39例)、普拉洛芬30d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普拉洛芬14d组给予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14d)联合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30d);普拉洛芬30d组给予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30d)联合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30d),对照组仅给予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30d)。给药方法均为局部滴双眼,每次1滴,每天4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fluorescentstaining,FL)评分。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普拉洛芬14d组SIt(7.11±1.36)mm和BUT(8.42±0.79)s均高于对照组SIt(5.19±0.85)mm和BUT(5.92±1.24)s;FL评分(0.73±0.72)显著低于对照组(1.88±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It=8.000,P<0.001;tBUT =10.870,P<0.001;tFL=-7.667,P<0.001);治疗后普拉洛芬30d组SIt(7.38±1.01)mm和BUT(8.12±1.00)s均高于对照组,FL评分(0.88±0.6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It=9.125,P<0.001;tBUT=9.565,P<0.001;tFL =-6.667,P<0.001);但治疗后普拉洛芬14d组与普拉洛芬30d组的SIt、BUT和F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SIt=-1.125,0.4>P>0.2;tBUT=1.304,0.2>P>0.1;tFL=-1.000,0.4>P>0.2)。结论 短期应用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即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它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6-06期间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具有干眼症症状患者280例28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人工泪液种类的不同,分为四组:(1)对照组:术后连续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术眼1wk,3次/d;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1wk,3次/d;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mo,4次/d.(2)聚丙烯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聚丙烯酸点术眼1mo,4次/d;(3)聚乙二醇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聚乙二醇点术眼1mo,4次/d;(4)玻璃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连续使用玻璃酸钠点术眼1mo,4次/d.观察并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1、2、3wk及1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干眼症状评分、角膜染色评分等.结果:(1)BUT:四组患者治疗后BUT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BU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组术后2wk的BUT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Ⅰt:四组患者治疗后SⅠt均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的SⅠ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玻璃酸钠组治疗后SⅠt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眼症状评分:四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聚丙烯酸组、聚乙二醇组及玻璃酸钠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组治疗后3wk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染色评分: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wk各组角膜染色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wk,1mo玻璃酸钠组角膜染色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后干眼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含有玻璃酸钠成份的泪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李琦  王军  李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00-1704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的变化,比较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疗效和差异.方法:选取2015-02/0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干眼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A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B组)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组(C组),每组30例3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d进行干眼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照相.结果:三组各项检查值在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各项检查术前与术后7、30、90d比较,除睑板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各组SⅠt、BUT检查低于术前,FL、OSDI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SⅠt、BUT及OSDI评分结果A、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检查结果A组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d,三组SⅠt、BUT、FL、OSDI评分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三组各项检查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会影响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功能,局部应用小牛血眼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均可改善干眼患者的症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在延长BUT方面优于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修复角膜上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对比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在临床治疗干眼患儿时的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8/2016-08于本院接受人工泪液治疗的水液缺乏型干眼儿童共128例25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4例128眼,联合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wk行眼表综合分析系统(Keratograph 5M)检查,测定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裂隙灯下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2wk后两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wk后,两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2wk后,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2wk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6wk后,联合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而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临床治疗干眼儿童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全身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患者22例(4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只眼及对照组22只眼,实验组给予1%环孢素滴眼液每日2次及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各项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平均值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结果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T在治疗后6周、8周较治疗前延长(t=3.83,4.62;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Fl评分均值为6.6±1.5,较治疗前(8.5±1.7)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BUT及Fl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160只眼)。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5±8.2)岁。SAC发作期的糖尿病患者40例(80只眼)为观察组;糖尿病常规眼科体检者40例(80只眼)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发作时与病情缓解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分泌量(SⅠt)、泪河线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眼表各相关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非参数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05);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5,1.218,0.787,1.014,0.962, 1.231;P>0.05)。观察组发作期患者的OSDI、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分别为(44.79±17.26)、(5.47±2.30)s、(1.45±1.13)及(3.75±2.20),对照组分别为(28.49±9.18)、(10.39±3.66)s、(0.98±0.80)及(2.83±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7、14.015、4.293,6.011;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增高,但BUT缩短。两组患者OSDI、FL、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6,8.230,5.795,-6.016;P<0.05)。经治疗缓解后,各项相关参数有所改善,OSDI和睑板腺综合评分仍高于对照组,BU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的OSDI、睑板腺综合评分及BUT分别为(35.89±10.76)、(1.10±0.84)及(8.40±3.7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3.840,-6.233;P<0.05)。两组患者SⅠt和TM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5,1.214;P>0.05)。观察组发作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SⅠt、TMH及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52,-0.640,-0.343;P<0.05)。OSDI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79,0.817;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45,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21,-0.559;P<0.05)。观察组SAC缓解期糖尿病患者的OSDI与TMH和BUT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21,-0.398;P<0.05)。OSDI与睑板腺综合评分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72,P<0.05)。SⅠt与TMH呈正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99,P<0.05)。BUT与FL和睑板腺综合评分呈负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97,-0.602;P<0.05)。 结论SAC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的OSDI、FL、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均有影响,但对SⅠt及TMH的影响不大;SAC缓解期患者眼表的OSDI、BUT及睑板腺综合评分恢复较慢;OSDI与SⅠt、TMH、BUT、FL及睑板腺综合评分等眼表相关参数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