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距离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再灌注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首次AMI并成功实施溶栓治疗的住院患者180例.根据Killip分级,Ⅰ级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Ⅱ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Ⅲ级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溶栓时给予双上肢缺血-再灌注处理:双上肢闭塞5 min,再灌注5min,循环3次.观察溶栓后2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电图ST段回落率、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术后7、14 d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Killip分级Ⅰ、Ⅱ级患者中,溶栓后2 h内,治疗组室性早搏(PVC)、阵发性室速(PVT)、室颤(V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2 h治疗组ST段完全回落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治疗组CK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LVEF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Killip分级Ⅲ级患者中,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ST段回落、CK峰值及LVE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距离缺血后适应可减少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在AMI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是否选择缺血后适应处理,需要进行更大样本、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剧仲华 《中外医疗》2009,28(36):87-8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产生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A、B2组,比较2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1)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61.9%,B组64.9%(P〉0.05);(2)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丛艳艳 《当代医学》2021,27(4):110-112
目的 探讨养心通痹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NT-Hs)水平、心肌梗死面积(MI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K、hs-CRP、TNT-H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S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后加用养心通痹汤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程度,改善患者LVE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A组,n=21)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B组,n=41)。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hs-CRP、入院1周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半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入院时hs-CRP显著高于B组(P〈0.01),入院1周时CPK、CK—MB高于B组(P〈0.01)。心肌坏死标志物cTnⅠ,A组亦明显高于B组(P〈0.01)。心肌梗死后半年心功能NYHA分级A组患者高于B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虽然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在再灌注治疗早期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大,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同期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血管再通指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等. 结果 溶栓患者中23例(65.7%)再通,发病6h以内和6-12h内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发生率8.6%,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溶栓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再通后随机分成两组,灯盏细辛组行再灌注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再灌注治疗后给予常规处理。测定两组再灌注治疗后2d及2周的LVEF、FS、CO、A、E、E/A值。结果治疗2d灯盏细辛组2d与对照组2d心功能比较,灯盏细辛组2周与灯盏细辛组2d心功能比较,灯盏细辛组2周与对照组2周心功能比较:LVEF、FS、A、E、E/A统计学上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在再灌注治疗过程中能使顿抑心肌的心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李斌 《海南医学》2007,18(9):45-46
目的 比较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性以及溶栓后五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及心功能状况.方法 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结果 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5.5%和66.7%(P<0.05);死亡率为13.6和6.3%(P<0.05),溶栓后五周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分别为18.2%和3.2%(P<0.05),心肌射血分数EF值分别为51.46±10.1和61.6±11.3(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患者且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BN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ERP)和脑型钠尿肽(BN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1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冠心病组,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胸闷症状患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心绞痛类型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n=68)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n=47);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5)、双支病变组(n=38)和三支病变组(n=42),并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按美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患者分为心功能Ⅰ级(n=25)、Ⅱ级(n=40)、Ⅲ级(n=35)和Ⅳ级(n=15).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BNP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NYHA心功能级别、LVEF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P<0.05);单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双支与三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三支病变组hs-CRP和BNP水平较双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5);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r=0.65,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301,P<0.05);BNP与NYHA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78,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6,P<0.05).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血清CRP和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心绞痛危险分层和心功能分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