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肺泡巨噬细胞(AM)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择115例COPD患者和5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期COPD59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5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和AM中自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IL-32、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胶体金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IL-32、IFN-γ和CRP含量均明显增高,IL-4、IL-10和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M释放除IL—1β和IL-32以外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与血清中-致;稳定期COPD组患者IL-6和CRP含量明显增高,IL—10月铂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炎性因子变化均元明显差异,而AM释放除的炎性因子变化趋势与血清中-致。急性加重期COPD组患者血清除IL-4、IL-10和IL-18含量明显低于稳定期COPD组,其余炎性因子均较高,同时这种变化趋势也体现在AM释放的除IL-1β和IL-32以外的炎性因子中。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和AM中的促炎性细胞水平均增高,抗炎性因子降低,而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状态较低,呈现出低水平的抗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89例,分为呼吸衰竭组51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8例,收集同期COPD缓解期患者39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1秒率(FEV1%)、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结果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PO2呈负相关(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变化能够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娩后产褥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分娩并确诊为产褥感染的产妇11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的10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为对照组。通过检测所有产妇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分析其与产褥感染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检出支原体感染52例(66.67%),革兰氏阳性菌感染15例(19.23%),革兰氏阴性菌感染11例(14.10%)。分娩前,两组产妇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4 h,研究组产妇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后72 h,研究组产妇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产妇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对照组产妇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先上升,后下降至分娩前水平(P<0.05)。盆腔腹膜炎患者分娩后72 h的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高于子宫内膜及附件炎,子宫内膜及附件炎血清各指标水平高于外阴阴道及宫颈炎。结论产褥感染产妇分娩后血清IL-6、IL-10、PCT、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分娩后水平,三者与产褥感染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对早期发现并干预产褥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台州恩泽医疗中心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和恢复期组(47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小儿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PCT的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L-8含量。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CT、CRP及IL-8的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的高峰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分析血清PCT、CRP及IL-8水平变化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且急性期组患儿的PCT、CRP及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5)。同时急性期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PCT、CRP及IL-8水平与肺功能通气指标PEF、FEV1/FVC及FEV1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的PCT、CRP及IL-8水平会显著升高,且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轻症支气管肺炎(轻症组)患儿35例,重症支气管肺炎(重症组)28例,以及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IL-6、CRP和PCT水平,观察治疗前后轻、重症组患儿上述水平的变化,并分析IL-6、CRP和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重症组IL-6、CRP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重症组各项水平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0.01)。轻、重症组治疗后IL-6、CRP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轻症组各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支气管肺炎患儿IL-6、CRP和PCT呈明显正相关,CRP水平与PCT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IL-6、CRP和PCT可能共同参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理过程,对三者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判定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于宜昌市某医院诊治的112例SAP患者为SAP组,另选取该院同期诊治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各40例,分别为MAP组、MSAP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和随访3月时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SAP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M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也明显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58.93%,明显高于MAP组的8.00%及MSAP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AP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预测的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2.35 mg/L,0.734)、(27.11×109/L,0.870)、(326.69 pg/mL,0.736)、(110.41 pg/mL,0.884)。结论随着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显著升高,尤其是SAP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升高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可利用上述指标对SAP患者进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及其诊断价值,为AECOP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53例AECOPD患者和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5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行肺功能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并分析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OPD组和对照组相比,AECOPD组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FEV1、FEV1/FVC和FEV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FEV1、FEV1/FVC和FEV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V1、FEV1/FVC和FEV1%随着血清中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升高而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P0.01)。结论早期检测AECOPD患者血清中IL-6、D-二聚体、PCT和CRP水平对诊断AECOPD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检测60例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6、IL-8和CRP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OPD组的IL-6、IL-8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6、IL-8和CRP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血清中IL-6、IL-8和CRP的含量可以作为COPD病情进展情况的一个有效指标,为COP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盆底神经肌肉刺激对产后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80例女性产后感染患者(排除急性期感染患者,选择有轻度炎症或炎症已局限且无局部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成模型组(抗生素治疗)和研究组(抗生素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每组40例。选择同期40例产后没有感染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13 (IL-13)、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3组IL-6、IL-8、TNF-α、IL-4、IL-10、IL-13、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研究组IL-6、IL-8、TNF-α、IL-4、IL-10、IL-13、PCT、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促进产后感染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00例为开放性骨折组,选取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2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感染45例,感染率22.5%;有41例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粪肠球菌7株占15.2%、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6株占13.0%;开放性骨折组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感染患者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同时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碳酸血症对脑卒中后肺炎(SAP)患者感染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SAP患者172例,按照入院24 h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分为低水平组52例、正常水平组63例、高水平组57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入院24 h的血常规指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分析各指标对SAP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 入院24 h,与低水平组和正常水平组SAP患者相比,高水平组SAP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例数、pH<7.35发生例数、肺部感染严重指数评分(PSI)增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P<0.05);入院5 d,高水平组SA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IL-6、CRP、PCT、乳酸水平较高(P<0.05),氧合指数较低(P<0.05)。高水平组SAP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以及28 d病死例数均高于低水平组和正常水平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三组SAP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患者入院时高碳酸血症与SAP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死亡有一定关系,该结果可能是因为高碳酸血症早期抑制了机体的炎症反应因而引发感染程度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血清PCT与IL-6的相关性及PCT在SIRS患儿病因鉴别和炎症反应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危重病患儿76例及健康对照58例,应用半定量胶体金免疫色谱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监测入选后第1、5天患儿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做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SIRS患儿的血清PCT、IL-6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血清IL-6及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的血清PCT及IL-6浓度在第1、5天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而两组间CRP浓度在不同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和IL-6水平在第1、5天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间血清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IL-6在重症患儿炎症反应中存在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能特异的反映出全身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并且PCT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85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40例和稳定期组45例。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RP、PCT水平,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PaCO_2、PaO_2。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急性加重期组血清CRP、PCT、PaCO_2明显高于稳定期组,PaO_2明显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生存时间(11.53±4.28)个月,明显短于稳定期组患者的(19.70±2.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单项指标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率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PaO_2、CRP、PaCO_2、PCT,4项联合检测对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RP、PCT联合动脉血PaCO_2、PaO_2能够敏感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95例DKD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31)、微量蛋白尿组(n=34)和大量蛋白尿组(n=30).观察各组患者CRP、sIL-2R、IL-6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n=30)进行比较.结果 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CRP、sIL-2R、IL-6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CRP、sIL-2R、IL-6 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的CRP、slL-2R、IL-6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CRP、sIL-2R、IL-6及TGF-β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KD病情及判断糖尿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嘌呤能受体(P2X7R)和痛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以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2例)和完全缓解期组(32例);将同期收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32例作为高尿酸血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4组受试者均于生化试验室检测血沉、血尿酸水平并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受试者血清P2X7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期组血沉、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期组且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痛风急性发作期组血清P2X7R、IL-1β、IL-6、IL-8、IL-18、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痛风完全缓解期组血清P2X7R、IL-1β、IL-6、IL-8、IL-18、TNF-α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P2X7R水平和CRP、血沉、IL-18、IL-1β水平呈正相关性(r=0.672、0.583、0.794、0.450,P0.05);血清P2X7R水平和IL-8、IL-6、TNF-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423、0.371、0.304,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P2X7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沉、CRP、IL-18、IL-1β炎症因子关系密切,提示P2X7R可能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MGB1、HBP、IL-10、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BP、IL-10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清HMGB1、HBP、IL-10水平与IL-6、CRP、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住院15 d, 92例脓毒症患者死亡22例,生存70例,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MGB1、HBP、IL-10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9例外科腹腔感染和24例非腹腔感染患者,依据腹腔感染范围不同,分为无感染组24例,局部感染组38例和弥漫性感染组31例,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的体温(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血清PCT、TNF-α、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与WBC的相关性。结果弥漫性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入院时T、WBC、N%、CRP、TNF-α和IL-6表达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弥漫性腹腔感染组TNF-α和IL-6表达高于局部感染组;弥漫性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无感染组比较,PCT表达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3天后,两组感染患者T、WBC、N%、CRP、TNF-α、PCT和IL-6表达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弥漫性感染组TNF-α、PCT和IL-6水平仍高于局部感染组。PCT、TNF-α、CRP、IL-6与WBC均呈正相关。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TNF-α、CRP和IL-6均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外科腹腔感染,与CRP和WBC相比,PCT、TNF-α和IL-6检测更有助于评估腹腔感染严重程度,对抗菌药物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稳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讨炎性介质对病程的影响. 方法 26例老年平稳期、病情严重度为Ⅱ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31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5ml离心,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IL-8)、(IL-6)和散射浊度测定法CRP. 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6和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白细胞介素-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的患者中有明显增高,提示它参与了COPD病程的进展,是气道炎症不可逆转的原因之一;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在COPD平稳期的病程中可能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NP)患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诊治的NP患儿80例,按细菌感染情况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0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的hs-CRP、PCT和IL-6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1L-6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1组血清PCT、hs-CRP和1L-6诊断NP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特异度与观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可作为NP患儿的辅助鉴别指标,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0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诊治的42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6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PCT及CRP、IL-6、SAA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PCT及炎性因子CRP、IL-6、SAA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CRP、IL-6、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PCT与PCT联合CRP、IL-6、SA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比传统炎性因子IL-6、CRP、SAA优秀。结论与传统炎性因子CRP、IL-6、SAA相比,血清PCT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