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就“六淫”之概念、属性及致病特点,提出了几点新见解:1.认为六淫概念之风、暑、湿、燥、寒、火六种外感病邪中的火邪以改热邪为宜。2.六淫致病除暑有明显季节性外,余皆在主气季节较常见,但不限于主气季节。3.教材未言明燥邪属性,本文认为燥属阳邪更具临床指导意义。4.认为五版教材将风性主动列入“内风”特点而删去不妥。从临床表现看,外风可有“动”的特点,风性主动可作为外风致病特点以保留.  相似文献   

2.
六淫在中医病因学与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六淫的概念,有称之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有说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有指出“是气候变化侵犯人体的不正之气”。对此,笔者认为,不仅承认六淫是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而且需明了这是不正常的六气变化,同时还要进一步确定这是致人发生疾病的不正常的六种气候的变化。这样才使之更为明确、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3.
无论何种咳嗽,皆可归为外感与内伤,其病因病机如下。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咳嗽。临床所见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方法中,没有谈及奇恒之腑辨证,而奇恒之腑是属于臧象学说的内容.我作为30年前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的学员,首倡"奇恒之腑辨证",值此"朱文锋学术思想暨纪念全国中医诊断学师资班3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为了完善脏腑辨证的内容,便于临床应用,再论奇恒之腑辨证,以供同道参考.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男子精室)为奇恒之腑,髓、骨在肾病辨证、脉在心病辨证、胆在六腑病辨证中已讨论,故奇恒之腑辨证重在讨论脑、胞宫、精室病辨证.  相似文献   

5.
《素问·五脏别论》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名曰奇恒之腑."这里明白指出奇恒之腑数为"六者".但对其中的"女子胞",一般多认为系指女子的内生殖器官子宫,或"包括妇女整个内生殖器官"(《简明中医辞典》),而子宫又为男子所无,故男子的奇恒之腑即不符"六"之数.  相似文献   

6.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它既是致病的外因,又是证候归类的一种方式。眼病六淫为病辨证特点是侧重于局部证候,结合全身其他表现,探求病因病机,然后确定治则施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审证求因,据因论治”,即所谓“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8):44-45
络病的病因 外邪袭络 ①六淫外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袭人肌表,按照阳络-经脉-阴络的顺序传变。②温、疫之气:主要是指外感温邪及疫疠之气,包括温热病邪及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相似文献   

8.
一、高原适应不全症的病机: 祖国医学千百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概括为内因、外因学说,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外因:风、寒、暑、淫、燥、火。这是很合乎辨证唯物规律的。在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病机制方面也必须考虑内因七情和外因六淫。不可否认的情况是高原存在六淫以外的诸因素,这些因素有的可以包括在凤、寒、燥、等  相似文献   

9.
正六气淫胜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亢盛。六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司天之气主司上半年的气候变化,在泉之气主司下半年的气候变化,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由于每年六气的盛衰不同,所以每年的气候、物候及疾病各具特点,故治亦不同。现将少阳火气、阳明燥气、太阳寒气淫胜的用药规律浅析如下。1少阳火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岁少阳在泉,火淫所  相似文献   

10.
刘河间对疾病病机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人体脏气本身的寒、署、燥、湿、风、火六气之间的兴衰变化,人体脏腑与自然相应。有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属性不同的区别,当脏腑发生虚实改变时,便出现为不同的性质改变。另外,刘完素还发挥了亢害承制理论,以五行生克制化解释五脏间复杂的病理联系,完备了自《内经》至《中藏经》以来在这方面的认识。脏腑六气之间有五行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六气间的承制关系是维持五运六气活动的必要条件,刘完素在剖析疾病病机时充分运用了“亢害承制”理论,揭示疾病本与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病因学把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导致人体发病称为六淫,是外感病的主要病因,也称为病邪。而风邪,又是外感病邪的先导,寒、湿、燥、火等病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导致各种疾病,因而称之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详细论述了各种风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特征,阐明了"风为百病之长"的重要意义。两千多年来,为后  相似文献   

12.
藏象学说以脏腑理论为基础,按照生理功能特点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子宫腺肌病病变部位属奇恒之腑中的女子胞。女子胞为女性特有,藏精,主生殖,是冲、任、督脉的起源且与三脉关系密切,临床中以调补冲任、振奋督带阳气等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常可取效;奇恒之腑具有能藏能泻的生理特性,故藏泻功能失调是子宫腺肌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恢复其藏泻功能成为治疗的目的与前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气象学认为,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六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则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规定:如果自然气候因发生了反常的或急剧的变化,超出了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  相似文献   

14.
略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略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王劲松查安生南京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研究生210029关键词精室奇恒之腑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3.13奇恒之腑,名出《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名曰奇恒之腑。”奇...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医病因,迄今仍沿“三因”之说。而三因中之外因,当推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首。六淫致病,一是邪从肌表(或口鼻)而入,故它泛指一切外感病;二是与时令有密切关系,故又统称时令病。所以说,外感性和时令性是构成六淫致病的两个基本特点。然而,验之临床,考之经典,六淫之中独无外火致病之例。这对学习中医者,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疑问,而且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对这个“火”的概念不清,致使从病因(如与暑、温、热之间)病理到辨证施治的全过  相似文献   

16.
内生"五邪"是指由脏腑和气血津液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与风寒湿燥火外邪相类以的病理现象.(以下简称"五邪")"它是从研究脏腑病机学说的某些特定病理现象入手,根据其与外感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之相似为基础,将这些病理表现概括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五大系统.它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而属于内生"五邪"的病理过程,为了有别于外感六淫,特冠以"五邪"之名.  相似文献   

17.
(1)六气亢害: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亢指太过。害即伤害、侵害。正常者为六气;太过者为六淫。六气能生万物;六淫能害万物。 (2)五志妄动:五志即五脏之志。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悲,肾志恐。此处之五志与七情是同义词。妄动指不当动而动,过动、乱动、荒诞不合理之动。人对外事外物,不能无动于衷,放七情在所必有。所以致病者,关键在于“妄”字上。七情太过而无节制则五脏受伤。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器官,五脏主藏,六腑主泻,五脏与六腑之间有表里相合关系,共同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生理活动。肺为五脏之一,大肠属六腑之列,二者互为表里,《灵枢.本输》将这种关系称之为“肺合大肠”。  相似文献   

19.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脑为奇恒之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恒之府,非脏非腑。脑居奇恒之府的首位,精气之所聚,主藏元神,统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剖析脑为奇恒之府,沟通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希望在脏腑辨证的平台上建立脑病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