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思想的相关论述,对现代"治未病"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肺癌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且预后较差。中医药在这次疫情的防治工作中,疗效确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由参与走向主导。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特色,为肺癌患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更优化的诊疗方案,十分必要。贾英杰教授团队既往研究证实,“脾胃虚弱”贯穿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恰当运用顾护脾胃法,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作用。做到未感染者早预防,已感染者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结合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实际,本着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从扶助正气、趋避邪气、锻炼身体、调摄情志、合理膳食、病愈防复六个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肺炎的中医药预防养护原则,特别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认为确立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养护方案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  相似文献   

5.
摘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拐点尚未到来的现状,探讨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并从治未病的核心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进行辨证施灸,提出三期防治方案,以尽可能阻断病源、降低新增病例和新增医学隔离观察人员数、减少复发,充分发挥艾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刘莹  马银虎 《西部中医药》2012,25(10):86-88
从中医眼科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入手,指出治未病思想对于眼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阐述青光眼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也是中医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通过整理历代医家的阐述及亲身临床实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临床意义归结为"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加以详细剖析,认为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和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人民群众的养生防病意义重大,有必要继承、掌握并熟悉运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中医"治未病"这一经典中医理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科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较大优势.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分别从“未病先防、养生固本;已病早治、标本兼顾;既病防变、控制病情;愈后防复、择时防发”等4个方面对骨科常见慢性疼痛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并对“治未病”思想在骨科慢性疼痛的防治方面给出了相关性建议,以期“治未病”思想更好的指导骨科慢性疼痛的研究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达瑞  刘永琦 《河南中医》2011,31(6):582-583
“治未病”思想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3个方面。中医耳鼻咽喉之“治未病”思想在治愈耳鼻喉疾病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中贯穿“治未病”思想,不仅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更可以减少痰病复发和并发症,对于耳鼻咽喉痰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理论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首次提出的,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健康观,是防治结合的健康模式。随着21世纪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中医“治未病”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认识的不断深入,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为贯彻中医"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中医"愈后防复"的特色优势,加快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功能康复,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专家教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等有关文件要求,对符合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恢复期人群给予个性化的中医护理康复指导,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居家中医护理康复指引》,用于指导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体系的起源和核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4层含义,是蕴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本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的特点,从"未病先防,防在未病之时""已病早治,寻求最佳方案""既病防变,控制病情发展""愈后防复,完善自我健康管理"4个方面对"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防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思想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未病先防指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以避免便秘的发生,分为顺应自然、顺时养生与调养脏腑、平衡阴阳两个方面。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防止便秘的发展与传变是既病防变思想的宗旨与核心。瘥后防复主要从饮食调整、调畅情志和运动等方式防止便秘的复发。从“治未病”思想探讨便秘的发病与防治能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便秘的特色,而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便秘的发病与防治中,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便秘的临床治疗疗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防治思路,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69-270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硬皮病的发生、发展,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硬皮病的独特作用,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硬皮病防治,指出"治未病"思想在硬皮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辩证施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特点,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4个方面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辩证施护。结果 92例患者症状缓解,25例症状减轻,3例效果不明显。结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含义,是蕴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防治理念,在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中医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岗  郑成强  刘颖  程泓  周天秀 《光明中医》2013,28(9):1808-1809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转变,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防治中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如何在糖尿病的防治中灵活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方面。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较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且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用于指导克罗恩病的防治工作,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早期预防,积极治疗,长期调理,突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历史起源和现代临床医学,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传防变"和"愈后防复"等治未病思想的内涵,探讨其在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