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极、关元、三阴交、行间、太冲穴位埋线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66例。结果:总有效率95.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有泻肝清热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及毒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的药效学及毒理学实验研究表明,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出现,药效学试验结果可见该方剂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对四氯化碳.半乳糖胺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提示龙胆泻肝汤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消肿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给予龙胆泻肝汤配合棉花灸治疗。结果:治愈12例(80%),好转3例(20%),总有效率100%。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棉花灸有清热解毒功效,排毒力强,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病毒对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潘华 《河南中医》2004,24(2):61-62
肝胆实热证乃临床常见病之一 ,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龙胆泻肝汤源于《医方集解》 ,具有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 ,主治由肝胆实火循经上扰引起的耳鸣、耳聋、目赤不寐、胁痛、头痛、鼻衄、吐血、眩晕 ,由肝经湿热下注引起的阴部瘙痒、小便混浊、淋病、带下等病。笔者根据其证进行针灸治疗。本汤证的选穴处方是 :针泻具有清泻肝胆实火作用的太冲、丘墟 ,和具有利湿作用的阴陵泉 (使湿从小便而出 ) ,三穴配伍 ,共奏泻肝胆实火和清利肝胆湿热的功效 ,类似龙胆泻肝汤的作用。凡属于龙胆泻肝汤症 ,使用龙胆泻肝汤方者 ,均可取泻以上三…  相似文献   

5.
新、旧龙胆泻肝汤的毒理学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新、旧龙胆泻肝汤的毒理学实验比较研究,评价二者的安全性。方法:主要采用测LD50或MTD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实验则以二药最大浓度、最大容量进行小鼠灌胃,每日两次,连续28天,检测体重、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二者测得MTD均为180gkg。反复毒性实验发现旧龙胆泻肝汤明显抑制体重增长,对肾脏有一定损害,而新汤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大剂量、长期使用旧龙胆泻肝汤对体重、肾脏有一定的影响。而新龙胆泻肝汤则安全范围大,可代替旧龙胆泻肝汤。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临床报道多用于内科病症,笔者跟师多年,亲见王俊志老师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多种皮肤病,且疗效确切,扩打了龙胆泻肝汤的应用领域,为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和卡马西平联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TN)的疗效。方法 :将 1 1 9例 TN患者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 38例 ,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组47例 ,龙胆泻肝汤组 34例 3组 ,治疗前后观察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 :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组对疼痛的改善情况良好 ,对疼痛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马西平组和龙胆泻肝汤组。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卡马西平治疗 TN安全有效 ,且明显优于卡马西平和单纯的中药方剂龙胆泻肝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止泡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病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止痛时间、病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联合泛昔洛韦对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索近五年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对目前其临床应用特点、效果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龙胆泻肝汤对临床各类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且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临床新用。阐述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其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杜锡贤主任医师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首先阐述龙胆泻肝汤的历代文献论述及临床应用概况,认为龙胆泻肝汤适用于湿热证型皮肤病,临床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证型皮肤病时需根据皮肤病的不同类型加减用药,介绍了10类不同皮肤病的加减用药经验。并列举8则医案介绍了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龙胆泻肝汤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证,是临床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的经典方。肾病专家金劲松教授,临床三十载,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肾系相关疾病常获良效,现总结金教授运用龙胆泻肝汤辨证治疗肾系病证的经验与同道交流。1龙胆泻肝汤的方证特点最早有文字记载龙胆泻肝汤的医籍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一则治疗前阴病的医案,与现今传用较多的《医方集解》中的龙胆泻肝汤相比,前者利湿作用较强而  相似文献   

12.
龙胆泻肝汤曾在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主要功效为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在诸多临床科室广泛应用,治疗肝胆火旺的病证。近年来,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亦是十分广泛,新颖独到,对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川楝子、郁金、青皮、半夏)治疗慢性胆囊炎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肝胆实火,泻肝经湿热的功效,对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证,急性期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其他方剂配伍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湿热、血燥,治以疏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此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分析,阐述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型皮肤病急性期的显著效用,并列举了部分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证中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9):1215-1216
目的:探讨采用龙胆泻肝汤联合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脉冲射频方法对对照组治疗;龙胆泻肝汤联合脉冲射频的方法对观察组治疗。结果:两组在完成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以及1年,观察对比VAS评分以及QOL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临床采用龙胆泻肝汤联合脉冲射频的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免疫调节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汤是一首著名的时方。当今临床常用之龙胆泻肝汤(丸)一方,乃为清代汪昂所制。而“龙胆泻肝汤”一名,则始见于《兰室秘藏》。其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共有八首名同药异的方剂,致使对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之认识较为混乱,诸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8%、对照组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型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较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对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重度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的鼻咽癌放疗后重度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龙胆泻肝汤,对照组予泼尼松。治疗前和治疗2wk后完善耳鸣问卷调查表[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24例,对照组有效11例,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耳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针对放疗后重度耳鸣属于肝胆湿热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止痛汤治疗岭南地区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38例岭南地区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止痛汤治疗,治疗14天为一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7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龙胆泻肝止痛汤治疗岭南地区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治疗,14天为1个疗程,2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火上炎证可改善症状,稳定血压,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