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梅 《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09-110
目的掌握湾里区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为制定15岁以下儿童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 128名1~15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 3 128名儿童中HBsAg阳性104名,阳性率为3.32%。合格接种乙肝疫苗2 438人,接种率为77.94%。结论 HBsAg携带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合格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是阻断乙肝传播的有效途径,今后需提高乙肝疫苗的合格接种率,重点在大年龄组(6岁以上)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实现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3%以下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凯里市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为凯里市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今后更加规范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贵州省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操作手册(2009年修订)》的要求,对凯里市公办、私营、未注册的幼儿园、小学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对凯里市2010年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托幼机构、小学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时,持证率分别为92.59%、80.09%;经入托、入学查验证补证后持证率均为100%。全市托幼机构、小学查验证时和补种后的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小学为百白破疫苗+白破)、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分别为68.83%、78.46%、75.71%、67.81%;96.92%、96.98%、97.35%、78.73%。各疫苗的补种率分别为86.96%、81.40%、85.00%、31.46%。入托儿童报告全程接种率高于入学儿童,补种率低于入学儿童(除乙肝疫苗外)结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补种率有待提高,教育、卫生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许昌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预防接种工作现状,为扎实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11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11年学校、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覆盖率100%,新生查验登记率99.27%,持证率94.98%,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87.76%。经查验接种证完成补证5961人,补证率99.67%;完成全程补种14373人,全程补种率98.54%,漏种疫苗中乙肝疫苗补种率最高100%,白破疫苗补种率最低97.99%。结论许昌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较好,但仍需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新生儿近五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避免疫苗漏种、迟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收集新生儿出生日期、健康状况、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结果 20 759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 303例,首针接种率97.8%,去除禁忌症,及时接种率100%。母亲HBsAg阳性率3.1%。结论我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保持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指导意义,从而有效地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6.
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属乙肝高流行区。随着新生儿乙肝疫苗策略的实施,城市中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明显下降。但目前我国一般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近年来非新生儿HBV感染率有上升趋势。提示单独实施对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不能完全控制HBV在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许昌市2011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效果,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快速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脊灰疫苗强化免疫604651剂次,接种率97.02%;麻疹疫苗查漏补种9050剂次,补种率93.92%。结论许昌市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效果显著,但仍存在有不足,应继续加强常规免疫管理和强化免疫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2009年至2011年某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鸣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86-287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为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市南海区2009至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9至2011年佛山市南海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90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生和幼托、散居儿童,应提高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并加强查漏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苗接种后及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等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兴化市城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与疫苗漏种、补种情况,提高我市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方法 按照《兴化市2015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收集2013~2015年预防接种证查验报表及资料,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兴化市城区托幼机构及小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00%;持证率99.11%.2013~2015年补种前全程接种率分别是87.98%、88.75%、92.18%,呈逐年上升的态势,3年平均全程接种率89.70%,其中幼儿园占90.78%,小学占8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种免疫规划疫苗中,托幼机构漏种率最高的是A+C群流脑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小学漏种率最高的是白破疫苗,最低的是乙肝、卡介苗.结论 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疫苗接种率,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预防相关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商丘市不同年龄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龄400人为调查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感染的五项标志。1~59岁不同年龄人群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及分析我市14岁(含)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从1—59岁人群中随机抽去400名对象采血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7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率为32.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6%,HbsAg携带率为,1~4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100%,5~14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53%,15—59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50:人口乙型肝炎病毒HBsAg流行率为6.16%~18.79%,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结论商丘市居民HBV感染率在下降,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化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调查180名儿童的免疫接种相关资料。结果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风(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5%、99.4%、99.6%、98.3%、93.3%。而居住类型、儿童排行、出生地点为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流动儿童、医院外出生儿童及超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努力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影响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7个门诊接种点行计划免疫的儿童200例,将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的计划免疫,研究组给予全面的查漏补种,分析儿童接种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辖区内的儿童接种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实施查漏补种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与合格率,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西平县乙型肝炎流行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西平县师灵镇聂河行政村及柏城镇建设路居委会作为调查点,以家庭户为单位对1~74岁健康人群进行调查,对所有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送漯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对 HBsAg、抗_HBs、抗_HBc3个项目进行检测,阳性者送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进行复核。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率即 HBsAg 携带率为2,09%,其中男性携带率2,98%,女性携带率1,16%,农村携带率1,93%,城镇2,24%;不同年龄组 HBsAg 携带率0,56%~8,08%,且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1~14岁乙肝疫苗接种率95,53%,首针乙肝及时接种率83,50%,乙肝抗体阳转率74,38%。结论该县乙肝病毒携带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虽说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53%,HBsAg 携带率较低,但4~15岁组的 HBsAg 为1,18%,高于1%以下的标准,这可能与乙肝疫苗接种后抗_HBs 阳转率低有关,今后应加强乙肝综合防治,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4年来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5个县1~59岁人群共2219例,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江西省调查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88%、61.15%、38.53%,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41.19%,HBsAb阳性率增加了27.74%,HBcAb阳性率下降了42.98%;尤其是1~14岁儿童与1992年比较,HBsAg阳性率下降了75.67%,HBsAb阳性率增加了74.10%,HBcAb阳性率下降了78.02%。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HBsAb阳性率,降低HBsAg和HbcAb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乙肝免疫状况.为评价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1年、2003年河南省计划免疫综合监测点的973人进行了免疫监测(检测血清HBsAg、HBsAb、HbcAb)。结果2001年、2003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5.65%和73.30%;HBsAb阳性率分别为43.82%和56.02%;HBsAg携带率分别为6.09%和5.24%。结论河南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所提高,HBsAg携带率有所下降,但HBsAb阳性率较低。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的应加大对乡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免疫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淮南市城乡育龄妇女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防治认知程度,调查乙肝病毒的免疫现状,为育龄妇女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乙肝防治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检测被调查对象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统计乙肝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结果 育龄妇女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49%.乙肝防治认知水平越高,乙肝疫苗接种比率越高.HBsAg阳性率平均6.29%,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低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2.51%vs8.66%),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b阳性率平均为46.73%.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b阳性率呈正相关.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b阳性高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77.67%%vs27.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2.32%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者HBsAb阴性.结论 我市育龄妇女乙肝的免疫保护率不高,易感者多,乙肝防疫工作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扩大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制定更为全面的HBV疫苗预防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使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飞宇 《江西医药》2002,37(4):314-316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流行区,全国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约10%,全国人群乙肝感染率高达60%.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卫生部、财政部已报请国务院批准,从200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依照计划免疫各项要求统一进行.为了更合理有效使用乙肝疫苗,现就乙肝疫苗使用现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及其所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泰山区辖区产科医院每月上报的产妇HBsAg检测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泰山区2009年报告住院分娩产妇11974人,HBsAg筛查率为96.92%,已筛查的产妇中HBsAg阳性率为3.30%。医院出生新生儿合计为11974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8.15%,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早产、难产、低体重和患病。结论2009年泰山区辖区产科医院对住院的孕产妇HBsAg筛查率较高,其所生的新生儿24h内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