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王军教授辨治下肢慢性丹毒的经验。下肢慢性丹毒以其疾病反复、病程长久、治疗困难、愈合不良而成为丹毒中的疑难杂症,王教授采用温阳法和综合外治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取得了良好疗效。选取验案1例,阐述王教授用温阳法治疗下肢慢性丹毒经验,为下肢慢性丹毒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余薇 《山东中医杂志》2011,(12):856-857
<正>丹毒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7年5月~2010年4月用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3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为我科门诊患者,均符合下肢急性丹毒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9~70岁;单侧发病32例,双侧6例;足癣病史28例,外伤病史1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  相似文献   

3.
<正>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淋巴管炎症,多见于下肢小腿、足背及头面部,起病急,常伴高热。发于下肢者多有足癣、皲裂,发于头面部者常有邻近感染病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丹毒3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拟射黄汤,由射干、黄芩、黄柏、黄连、栀子组成,并经多年临床实践,对丹毒、蜂窝织炎、足癣感染疾病运用外洗的方法治疗,每验之均获佳效。现将治疗外科疾病5则报告如下。1丹毒傅某,男,35岁,右下肢疼痛1天。患者前1天下午突然右下肢疼痛,并有发热恶寒等...  相似文献   

5.
下肢丹毒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的方法多种多样,疗程短,效果显著,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本文从内治、外治、内外同治、针刺、综合治疗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近5年来中医中药对下肢丹毒的治疗进展,认为在下肢丹毒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治疗将优于西医单纯抗生素治疗,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丹毒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如足癣、刺伤等侵入皮肤,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1].该病起病急,患者常表现为恶寒发热,局部皮肤发红变赤,边缘清楚,触之皮温增高,蔓延迅速.可多发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下肢为最常见,复发率高达43%[2].由于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尤其是下肢丹毒反复发作时,可引起下肢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如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时可导致软组织蜂窝组织炎,严重者发生肾炎、败血症等的后果,给患者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本文应用如意金黄散凝胶治疗早期下肢急性丹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如足癣、刺伤等侵入,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发于头面称抱头火丹,发于躯干称内发丹毒,发于腿部称腿游风,新生儿丹毒称赤游丹.  相似文献   

8.
丹毒作为外科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黏膜细小伤口或者皮肤等部位的皮内网状淋巴管遭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发生于下肢的丹毒被称为下肢丹毒,临床上西医下肢丹毒主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治愈,停药后患者容易复发,中医治疗下肢丹毒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该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在下肢丹毒方面的治疗文献,就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40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如意金黄散+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各2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愈时间和半年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治疗下肢丹毒,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连一帆  徐婷  梁松平  周丽琴  朱慧  王丹 《河南中医》2022,(12):1942-1944
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排毒、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等作用,治疗下肢丹毒效果显著。刺络放血疗法联合其他特色疗法如拔罐、口服中药、外敷中药等,可以促使病灶处炎症消退、皮损愈合,增强治疗效果。但该疗法尚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框架,刺络放血疗法的针刺角度与力度、出血量效关系等操作要点完全依靠医者经验,缺乏统一数据化标准;(2)该疗法的有创性决定了其仅仅适用于下肢丹毒,对于颜面部丹毒及新生儿丹毒则不适用,凝血功能异常者也不能使用;(3)该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今后,可尝试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管齐下"治疗下肢丹毒(湿热下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31例,以四妙散加减内服、醋调金黄散外敷,及静点青霉素治疗。结果:治愈29例,占93.54%;好转2例,占6.45%;无效0例,占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三管齐下"治疗下肢丹毒,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犀黄丸治疗急性下肢丹毒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常发生在小腿和面部,发生在下肢者系因足癣或足部损伤所致。笔者于1991年10月采用犀黄丸治疗该病11例,获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下肢丹毒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青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加自拟凉血消丹汤内服和院内自制赛金膏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老年人尤为多见。它是在急性丹毒的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急性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反复发作后,可使受累组织肥厚,淋巴管阻塞,形成慢性淋巴水肿,局部可呈象皮样肿。临床上大都重视急性丹毒的治疗,对复发性丹毒注意不够,但实际上老年性复发性丹毒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很多,而且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一旦再次受到细菌侵袭,就可能造成急性发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对该病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的来说,老年性复发性下肢丹毒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治疗下肢丹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下肢丹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每次480000U;对于青霉素皮试阳性者,改为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每次0.4g;合并有足癣者外搽达克宁霜。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治疗。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毒副反应,出院后观察2个月,实验组患者无复发病例出现,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结论:采用中药贴敷治疗下肢丹毒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复发率,用药安全,无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以抗生素静滴和硫酸镁外敷对于下肢丹毒的治疗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丹毒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50例丹毒患者全部痊愈,实验组5 d治愈14例,7 d治愈7例,10 d治愈4例,平均治愈时间(6±1.6)d。对照组5 d治愈7例患者,7 d治愈10例患者,10 d治愈8例患者,平均治愈(8±2.6)d。在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处理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静滴和硫酸镁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可有效治疗下肢丹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玉姣  王军 《陕西中医》2015,(3):328-32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与西药联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予以萆薢胜湿汤、金黄膏外敷,以及青霉素G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青霉素G、硫酸镁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1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97.37%,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本法治疗下肢丹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年来火针疗法的机制及其治疗丹毒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1994-),以"火针""机制"及"丹毒"为关键词,对搜索到的火针疗法的机制研究报道及火针治疗丹毒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火针疗法机制的认识逐渐完善,火针治疗下肢丹毒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火针治疗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金黄散外敷联合威伐光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金黄散外敷联合威伐光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3%、45.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0%、70.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散外敷联合威伐光治疗下肢丹毒整体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释放淋巴液治疗下肢淋巴水肿并发急性丹毒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60条肢体)下肢淋巴水肿并发急性丹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除常规抗感染、压迫治疗外,行针刺释放淋巴液;对照组常规治疗及外热敷硫酸镁。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主观感觉好,患肢周径减轻明显(P0.05),丹毒改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月随访,针刺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释放淋巴液疗法联合压力及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淋巴水肿并发急性丹毒,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