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拖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以及SCL-90的抑郁、焦虑两个因子对3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拖延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15岁年龄组的拖延得分比其它年龄组的拖延得分高。拖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SCL-90的焦虑、抑郁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对中学生拖延行为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能力低是影响中学生拖延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60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患者组SCL-90总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41,5.722,4.124,3.232,5.631,4.300,3.863,1.712,1.982;P<0.05或P<0.01);抑郁和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101,7.142;P<0.01)。患者组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t=-5.591,P<0.01),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对照组(t=4.482,P<0.01)。相关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238,-0.259,-0.324;P<0.001),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407,0.435,0.442;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低,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且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20,P=0.002),女生的自我效能较低.②相关分析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效能与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生活事件总分、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分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β系数分别为-0.402,0.178,0.166.④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和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路径系数为0.07-0.08.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情绪的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通过生活事件本身,还要通过自我效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本土化的视角探索抑郁症的自评精神症状与中庸信念价值观及中庸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中庸信念价值(自我收敛、中庸核心)量表、中庸意见整合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贝克抑郁量表对112例抑郁病患进行测评。结果①患者的自我收敛价值与中庸意见整合得分呈正相关(r=0.278,P<0.001);②自我收敛价值得分与大部分SCL-90因子分呈负相关(rs>-0.256,Ps<0.01),与贝克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257,P<0.05);③中庸意见整合得分与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呈负相关(rs>-0.207,Ps<0,05)。结论抑郁症病人的中庸信念价值观及行为倾向越低,则其多组自评症状越严重,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学1周内、军训结束后、临近第一学期末进行3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对3次调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③3次调查新生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1=-0.296(P<0.01,n=441),r2=-0.340(P<0.01,n=410),r3=-0.353(P<0.01,n=437)]。结论新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最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最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新生入伍后,学员对干部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9名具有抑郁症状的大学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团体辅导前后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评估。结果抑郁得分显著降低(t=2.824,P0.05);自尊得分显著升高(t=-2.341,P0.05);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t=-2.926,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情绪、自尊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求职阶段医学专科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对23名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医学专科毕业生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焦虑量表(BA I),及贝克抑郁量表(BD I)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团体治疗后,23名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t=3.313,P=0.002),贝克焦虑量表(BA I)(t=5.471,P<0.001),及贝克抑郁量表(BD I)(t=6.038,P=0.001)总分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同时SCL-90各项因子评分较治疗前亦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毕业生求职阶段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对提升高职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院校30名特殊群体学生和30名一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特殊群体学生施予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结果①特殊群体学生的自我接纳总均分及其两因子分显著低于一般学生(t=-4.07,-3.99;P<0.001,t=-3.11,P<0.01);②团体辅导前特殊群体学生自我接纳总均分及其两因子分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r=0.108,0.076,0.118;P>0.05);③团体辅导后特殊群体学生在自我接纳及其积极自我因子的得分有了显著提高(t=-2.66,P<0.05;t=-4.58,P<0.001),SCL-90总分及其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降低(t=4.04,P<0.001;t=3.14,P<0.01);④特殊群体学生经过8次团体辅导后,参与团体活动比较主动和开放(t=-3.29,P<0.05),对他人和自我的评价变得更积极、更客观(t=-7.96,-14.16;P<0.001,t=-6.05,P<0.01)。结论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对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倦怠状况及二者间关系。方法:对47名精神科男护士和53名女护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精神科男护士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因子得分均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3.707,P0.05);(2)精神科男护士在去人格化上的得分高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4);在职业效能上的得分低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04);(3)精神科男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和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94~0.653,P0.01);去人格化除敌对因子外,与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90~0.496,P0.05);职业效能与SCL-90总分、人际关系障碍、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5~-0.427,P0.05)。结论: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护士,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女护士;男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和考试焦虑量表对293名艺术类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艺术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和家庭住址上有显著差异;②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的年级差异显著;③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r=-0.250)和考试焦虑(r=-0.175)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艺术类高中生自我效能感与焦虑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班级心理气氛、自我效能感与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及明光市4所中学685名学生为被试,用"学习投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我的班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班级心理气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245,0.295,0.288;P值均<0.01);2班级心理气氛对高中生的学习投入有明显的直接效果(β=0.30,P<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06,SE=0.02,P<0.01),班级心理气氛对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的总效应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和(β=0.36,SE=0.06,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只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SD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态度和观点的表露与恐怖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45,P<0.05),表露总水平与敌对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34,P<0.05),高、低表露者在强迫症状(t=2.302)、人际关系敏感(t=2.444,P<0.05)、抑郁因子(t=2.336,P<0.05)、焦虑因子(t=2.636,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态度和观点的表露有助于减轻恐怖心理;高表露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上比低表露者表现更健康;自我表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纠察队员的自我和谐、人格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综合性大学136例纠察队员进行研究。结果①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症状自评量表所有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但焦虑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1),其余无差异;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②经单样本t检验,大学生纠察队员16PF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③大学生纠察队员自我和谐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01);④相关分析表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同除躯体化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分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纠察队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标准,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表现,自我和谐总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专和高中非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 90量表对217名中专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该群体学生30.4%有轻度心理问题,4.1%有明显心理问题;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在强迫症状(t=-2.205,P<0.05)、恐怖(t=-3.416,P<0.01)、其他(t=-2.006,P<0.05)和总均分(t=-2.032,P<0.05)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③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抑郁(t =-2.240)、焦虑(t=-1.967)、敌对(t=-2.044)和偏执因子得分(t=-2.186)显著性高于独生子女(P<0.05).结论 该群体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例较高,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的相关程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分层抽取570名教师作为被试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E 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①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中小学与大学相比,在人际关系、敌对2个因子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1=2.04,2.39;P均<0.05);中学与大学相比,除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5.58,6.50,3.22,5.49,4.54,5.34,4.78,3.28;P均<0.01);中学与常模相比,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t3=6.67,4.25,6.57,7.28,8.24,6.83,7.79,8.94,5.07;P均<0.001);大学与常模相比,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3因子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22,5.05,1.87,4.51,3.71,3.13;P均<0.05);②教师自我效能得分与SCL-90各症状因子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教师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初中生考前焦虑抑郁情况.方法 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上海市某中学在校初一、初三学生在考前1周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初一和初三学生SAS、SDS之间项目得分呈明显的相关性异常得分比较无差异(t=1.014,P<0.05).得分异常男、女生SDS总分有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状况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La Greca等编制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0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中学生组在SASC得分中显著高于中国常模(t=10.704,P<0.001);在Piers-Harr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