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综合改革针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和新型补偿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查阅某医院会计报表,比较综合改革前后患者医药负担。利用数据测算,分析医疗服务收费的增加和政府专项补助是否能够弥补药品差价收入。结果门诊费用略有下降,住院费用略有上升,患者医疗负担未能降低。医疗服务收入的增加弥补了药品差价收入的减少,新型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结论药品零差价降低了患者药品费用,但是病人总医疗费用不降反升,加强医疗总费用控制才能减轻病人负担。政府对医院药占比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总体医疗费用的增加。医院对于医药价格调整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区域医疗市场的医疗价格对于医院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药价格改革能降低患者负担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社会和政府一直将医药价格改革的目的确定为降低社会医疗负担,但降低了药品的价格就导致医院收入的大幅度降低和亏损增大,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终将损害患者的利益。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该如何确定医药价格改革的目标?降低社会医疗费用负担的目标不是在当前经济体制和医疗体制下能够实现的。当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医疗行为规范化,让患者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地付费。同时,在政府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加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院管理,控制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患者医疗负担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医院趋利经营;信息不对称,医生诱导需求,过度诊疗;医院本身管理不善,效率不高,医疗成本过高。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控制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笔者提出3方面建议:通过政府主导作用,确立降低医疗费用的医院经营理念;加强医院管理,杜绝过度诊疗,维护患者利益;通过医院成本核算,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医药卫生领域的特殊性,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的价格管制仍然有其必要性,同时政府亦面临诸多管制困境。为此必须弱化甚至取消医生处方行为的经济激励政策,同时加大政府财政补偿力度,让医疗回归真实的公益。  相似文献   

5.
6月9日至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卫生部在南京联合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会议。会议对老百姓反应强烈的医生拿回扣、开单提成和收“红包”等顽症,进行联手重点整治。这次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是:落实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治理整顿工作,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降低药品价格,坚决制止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切实解决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价格问题,减轻群众的医药费负担。  相似文献   

6.
医疗“红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公众对部分医务人员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不正之风和医疗费用增长现象反映强烈。虽然在医疗服务中收取和索要“红包”的现象多表现在个别医生身上。但它加重了患者费用负担,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败坏医德医风,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疗服务价格是指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政府有关部门和医院根据成本投入、收益指标等对医疗服务项目所制定的收费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导患者需求的重要条件。随着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卫生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以及医疗服务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医院门诊药房将逐步改为独立的药品零售企业,自主经营,依法纳税,彻底切断医疗机构、医生和药厂、药品经销商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这无疑给“以药养医”的各类医院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淡化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和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2018年即时结报的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年度间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负担费用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递减趋势,人均治疗费用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年-2018年人均检查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6年-2017年和2017年-2018年增幅低于2015年-2016年。2016年-2017年人均耗材费用降低,而2017年-2018年人均耗材费用增加。改革后,人均医保负担费用逐年增加,人均患者负担费用和人均自付比例逐年下降。此外,2017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6年下降,而2018年人均医疗总费用较2017年增加。结论人均药品费用与人均耗材费用仍是人均医疗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医疗费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部门应逐步加强药品和耗材监管。人均自付比例虽呈降低趋势,但与医改设定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疗费用和药品监控的意义和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药师、财务、医疗科、医保办、质控部门和临床联合,采用软件、规章制度等手段开展监控管理,实施中,突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责任到人的原则。结果:监控医疗行为,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降低药占比。结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试述我国医疗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医疗费用上升的原因和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切实降低群众的就医负担。方法分析近五年居民和农村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和政府投入,特别是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支出情况。结果城市居民年均收入增长8.9%,农村增长2.4%;而在年医疗消费支出上,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13.5%和11.8%。这一数据显示,个人支付医药费比例极大地超过其收入增长的比例。同时,政府卫生经费投入的比例则下降了7.3%。结论医疗费用过高已成为制约居民利用门诊、住院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已给社会、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政府应加大对医疗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院降低药品收入构成比及有关的医疗经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前药品过度应用及医疗费用不合理增加的问题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合理的控制医疗保健的成本、控制药品的价格及降低医疗服务的费用,需要严格地制定标准。我们通过对①我院药品收入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由2001年1~6月药品收入构成比为48.1%,到2002年同期降低到38.7%。②医院总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2002年1~6月医院总收入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5.3%,其中药品收入降低了23.7%,而医疗收入增长了11.8%。②住院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变化分析,2002年1~6月门急诊患者及出院患者的平均费用比2001年同期均降低。我们认为药品收入构成比标准应成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医院收入中药品构成比标准应严格控制在40%左右;在制定医院宏观标准的同时,应合理确定不同专业科室的药品构成比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4+7"药品带量采购对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政策效应.方法:使用福建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省内异地就诊信息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后,高血压患者的总医疗费用负担下降了11.4%,其中药品费用负担下降了13.8%,非药品费用没有出现显著上涨,患者自付费用负担下降;政策对降低...  相似文献   

13.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补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补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换言之,消除了以药补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补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相似文献   

14.
医疗市场偏离于完全竞争性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对医疗市场进行管制以减轻市场失灵。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管制的经济目的是降低支付的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增进医院市场的效率,但管制政策真的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吗?政府管制下医院相对效率的变化只能用事实证据来下定论。由于美国是采取联邦制度的国家,各州所采取的管制政策内容与实施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形成一个近似科学实验室的研究环境,让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试验组与控制组的方法,分析管制政策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药品是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采购已成为医疗机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活动[1]。为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工作的有效规范和科学管理,切实保证药品质量,降低患者负担,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药品招标采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减轻群众医疗负担,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挂网采购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此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1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反映的种种问题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其目的是降低药品虚高定价,制止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减轻患者的负担。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1.1招标行为不规范一是招标主体不明、主体错位。按照市场规则,药品招标采购,供需双方是招投标的主体,但实际上在一些地区招标主体成了卫生主管部门。二是招标标的走样。《招标规范》规定,医疗机构药品…  相似文献   

17.
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调高医疗服务价格,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构建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指标,有利于政府加强医疗费用的调控,控制医疗服务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文拟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疗费用控制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8.
傅鸿鹏 《中国卫生》2014,(6):108-110
药品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为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改善药品的可负担性,欧盟各国均对药价进行严格管制。管制结果为欧盟药品价格中平均60%~70%为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医院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多次药价虚高治理不理想的经验后,浙江省在管制价格的药品范围和医院允许采购的药品范围内,提出在透明进价的基础上顺加规定差率定价的顺加作价改革政策.顺加作价改革虽然能降低药品价格,但并不能承担降低患者负担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医疗市场供方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方法:建立以医生、患者和政府为参与主体的4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和医生以及患者预期利润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监管有效的概率会随着过度医疗所取得的利润增加而提高,但会随着对医生惩罚成本的增大和医生声誉价值的增加而降低;在医生进行合理医疗的概率给定时,医生预期利润将随着合理医疗所获利润值和医生声誉值的增加而增加;患者预期利润将随着医生合理医疗时自身所得收益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过度医疗值的增加而减少。结论:我国公立医院供方道德风险有效的约束机制在于放松价格管制,提高医疗服务的市场价值,同时要形成有效的医生声誉激励机制,并在促进各方激励相容的基础上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完善政府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