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贵在早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导致需要换肾(肾脏移植)或透析治疗(血透或腹透)才能维持生存的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的病因,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毒症的肾脏替代治疗,目前采用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及肾移植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症(DN)尿毒症患者不能进行肾移植手术。需行透析治疗。因透析治疗有不少并发症.故透析方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腹膜透析应用于临床的早期阶段。人们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替代治疗往往倾向于首选腹膜透析。但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对糖尿病肾病应首选哪种肾脏替代治疗,如何评价腹膜透析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利弊,文献中出现了不同争议。本文对比观察了近年来行HD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46例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为临床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腹膜透析治疗,统计对比全部患者透析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透析治疗后血肌酐(513.5±11.2)umol/L、尿素氮(20.3±1.5)mmol/L,明显小于透析治疗前的(725.6±12.3)umol/L、(25.4±1.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透析治疗后的血红蛋白(105.6±2.9)g/L、血白蛋白(31.7±2.0)mg/L,明显高于透析前的(93.8±3.1)g/L、(28.2±1.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期间感染、出血、腹膜炎、腹腔脏器粘连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0%。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切透析治疗期间安全性较好,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腹膜透析仍需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推进腹膜透析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特殊护理。方法: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进行心理、饮食、专科特殊护理。结果: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中脑出血死亡4例,心肌梗塞1例。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结论: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终末期肾衰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其生存率,是糖尿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举措,以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方法随机选取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5例,我们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同时配合全方位的护理举措,观察患者在住院期间内以及出院后1个月的时间内,腹膜透析治疗的基本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观察期内均顺利完成次数不等的腹膜透析治疗,未见腹膜透析管堵塞、隧道炎、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例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低血糖,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我科采取的护理举措可以有效地配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092侯积寿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常导致肾功能衰竭。在美国每年进入血透中心的肾衰患者约1/4是由于糖尿病肾病。英国每百万人口中胰岛素依赖型(I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CAPD前后的生活质量和血液生化检验指标、生存率、主要并发症等。结果:CAPD可显著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及重要血液生化检验指标,提高生活质量,血糖控制良好。结论:CAPD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安全有效,腹腔给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可在家中进行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手工腹膜透析与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龙南妇幼保健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工腹膜透析组与自动化腹膜透析组,各30例,比较两组矿物质代谢指标[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矿物质代谢达标率、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局。结果 自动化腹膜透析组Ca、P、iPTH指标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Ca、P、iPTH代谢达标率高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 <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Scr、BUN水平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 <0.05);自动化腹膜透析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持续腹膜透析率、肾移植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动化腹膜透析组转血液透析率低于手工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 相较于手工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中的矿物质代谢效果更佳,可减轻肾功能损伤,且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发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降压药使用和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象为于本院住院的并发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患者共55例,记录其基本资料、血糖、血压、降压药使用及其他生化资料,分析其血压控制率及用药方案。结果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患者总体高血压控制率为21.8%,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透析组高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非透析组(P0.05)。应用可乐定在两组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患者的舒张压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使用1、2、3、≥4种降压药的患者血压控制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DN终末期肾衰患者并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且控制率与所应用降压药数无相关。透析、应用可乐定片均是其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降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透析患者的尿白蛋白有助于控制其舒张压。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也称持续非卧床式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用方法。近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寿命随着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已明显延长,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现悲观,失望,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躯体化症状,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与自杀。而病人的情绪状况,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情绪,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腹膜透析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血液透析期间护理周期长,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恢复,加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能够加快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研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方法,提出了血液透析时护理要点,即实施认知护理,宣讲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及治疗案例;透析前实施细节护理,做好透析室内准备工作,加强信息核对,做好健康宣教和患者心理疏导工作;透析中期护理时,建立无菌屏障,皮肤严格消毒,密切关注患者生命特征;加强透析后细节护理时,指导患者正确压迫穿刺部位,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和适时锻炼身体。结果:通过实施血液透析护理,能够加快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能够规范血液透析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终末期肾病是世界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增幅较大,给国家、社会和患者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本文对中国终末期肾病流行现状及两种透析治疗方法(即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技术应用、费用和支付情况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建立全国或地方肾病登记制度,进行终末期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规范两种透析治疗的临床应用;鼓励研究机构开展两种透析治疗的经济学评价和技术评估研究,为协助医保部门制定适宜的支付方式提供实证基础,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约占终末期肾病27%~36%。在美国,透析病人30%为糖尿病性肾病。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肾移植者亦逐年增多,在美国占到肾移植病人的20%,欧洲稍低,约占11%。近10余年来,随着各种强有力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组织配型技术的改进以及肾移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7-1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7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组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治疗组,各36例。对两组进行前瞻性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尿量、钙磷、血脂、白蛋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量、24 h净超滤量、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采用肾小球滤过率(r GFR)评估患者残余肾功能;采用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每周总肌酐清除率(Ccr)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透析6个月后,72例患者中69例获得随访,HD组死亡脱落1例,PD组中脱落2例。两种透析方式均可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PD治疗组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态指标均有所升高,但HD治疗组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可使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稍下降,但PD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D治疗后患者的尿量显著减少,而PD治疗组的则稍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间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相近,并发症方面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机透析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24例患者在血肌酐达到707μmol/L时开始行长期血液透析(正常组),剩余18例患者透析前患者血肌酐在224~675uomL/L间,均因不同病情提前开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提前组)。结果:正常组中有13例患者死亡,剩余11例患者均已出现程度不一的血管病变情况,且均须通过血液透析机行长期透析。提前组中有2例死亡,4例须每周行2次长期透析,2例须每7~10d内行1次透析,有1例患者在出院1年后每周行1次血液透析,1例患者行肾移植,8例患者未再行透析治疗。结论:提前进行血液透析能够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有效延长透析间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警惕肾损伤     
很多糖尿病的患者最担心并发症。他们认为糖尿病本身并非很可怕。血糖高一点儿问题不是很大,关键是如果出现了眼睛或。肾脏并发症就很糟糕了。甚至误以为一旦查出糖尿病。肾病后离。肾衰竭或做透析就不远了,这些完全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谢娟紫 《现代医院》2007,7(8):94-95
目的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方法针对17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常最见护理问题,采取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透析前、中、后的护理。结果可有效防止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5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Cox模型回归法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截尾和未截尾组中年龄、白蛋白、糖尿病病程、并发症个数等级、截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肌酐、白蛋白在Cox模型回归分析中有意义。结论年龄、并发症个数等级、白蛋白可能是糖尿病终末期肾病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庄巧瑜  谢扬 《现代医院》2013,(11):77-7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后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减少术后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14亿,位于全球第一~([1])。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的发生率约为10/1 000人每年~([2]),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可高达25%,在世界某个地区每20秒就有人因糖尿病失去下肢~([3])。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除了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吸烟、足部自我护理不当外,其中糖尿病肾病(特别是患者透析)也是其原因之一~([4])。糖尿病足溃疡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最后的结局会导致截趾/截肢或因感染而死亡。本案例将会阐述1例在本中心规律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合并足溃疡的患者,通过医护合作和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足部伤口治疗、血糖管理等干预,效果良好,现将相关结果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