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洋洋 《吉林医学》2013,34(11):2148-2149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335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能安全到达相关科室。结论:妥善准备好转运前的各项具体工作,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积极完善交接管理,确保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转运时采用转运床,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在以上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死亡、转运意外和护理纠纷三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可提高院内转运专业护理的质量,降低转运危险性和医疗纠纷发生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全面安全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2452例,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院内转运的1204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面安全护理措施进行院内转运的12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5例,死亡1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1.90%;观察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54例,死亡4例,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而且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我院急诊科转运至病房的危重患者2188例,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做好转运前物品的准备、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及转运后病情的交待等.结果:2188例患者采取上述护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病房,无一例患者途中发生意外.结论: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措施后,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科室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陆莉金 《吉林医学》2014,(14):211-213
目的: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归纳影响转运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近2年院内转运156例危重患者中,有5例转运到达接收科室突生病情变化,立即气管插管抢救,有2例在住院30min内死亡,其余均安全转送到达相关科室。结论:规避院内转运风险是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 《吉林医学》2007,28(8):969-970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方法:对198例危重新生儿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的正确评估,病人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配备,与接收部门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等。结果:19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中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安全护理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院内转运的急诊科危重患者80例,实施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系列安全护理。结果 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均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其中CT、X-线、超声等检查均做到零等待,全部患者转运时,无1例因病情加重造成途中抢救和死亡,无护理纠纷的发生,转运时间平均(11.09±2.84)min;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满意79例(98.75%,79/80)、相关科室满意78例(97.50%,78/80)。结论经过检查前的充分评估,有效地计划,组织、准备及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将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危险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收治的全部需要院内转运的424例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院内转运平均用时为29.1 min,其中<20分钟有329例(77.6%);途中发生意外6例(1.42%);患者或其家属对院内转运护理干预比较满意有421例,满意度达99.3%。结论:急诊收治危重患者通常要在院内转运,转运途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缩短院内转运用时,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曾宇玉 《中外医疗》2011,30(29):135+137-135,137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院内转运的520例重症新生儿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转运中暴露出的护理隐患问题,并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安全转运,未发生1例常见转运并发症及与护理有关的护患纠纷。结论对院内转运的新生儿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及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院内转运时急诊科危重的患者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5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不同院内转运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转运时间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袁代辉 《吉林医学》2011,32(23):4945-4945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环节与措施,方法:对213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情况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5例发生轻微意外,转运过程无患者死亡。结论:采用医护专人护送,转送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风险评估;转运前备好药品、物品;与相关科室及检查部门提前联系;对创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并做好危重患者口头、书面的交接,杜绝急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1—12月南通市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对照组),2021年1—12月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院内转运580例(观察组),对比2组急诊科护理质量、院内转运风险事件、患者及家属对院内转运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2021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考核风险评估、配合能力、急救技术、应变能力、转运流程评分高于2020年度(P<0.05);观察组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1.21%,低于对照组的4.31%(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告知、转运流程、转运技术、服务态度、转运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提升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艳 《当代医学》2011,17(20):117-118
目的采用"APACHE Ⅱ"(危重病人评分)提高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方法把急诊科2009年1月~8月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2010年12月为试验组,各68例同病种的危重病人转运前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意外发生率。结果各6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风险性和意外发生率相差较大。结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采用科学的APACHE Ⅱ来进行评估,再备有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了急诊科危重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护理监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内转送急危重患者共666例,优化危重患者转运流程,设立转运合格率目标值。质控组成员对转运全程动态评估并记录于监测表格中,对监测数据每月统计分析,制成趋势图,以PDCA循环促进转运质量提高,对转运过程出现各种意外事件在全科质量控制会中分析改进。结果:转运合格率由监测初期的88.5%提高至96.7%。结论:我科开始实施对急症危重患者转运加强护理监测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转运途中的并发症及其他各种意外,不断提高安全转运系数,减少纠纷发生,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曹丽雯 《大家健康》2016,(12):244-245
通过深入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院内转运的护理策略,有助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在开展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转运前的相关评估,药品、医疗器械等也要充分准备,此外,要加强相关接入科室的协调工作。医院要不断强化医疗工作者的急救技能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确保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要素和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急诊科转运的331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护理方式;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科转运的438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安全转运护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所花时间、护理纠纷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转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加强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转运满意度。急诊科对患者转运时完全可以推行安全转运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ICU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对于ICU患者来说如何做到院内安全转运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做好人员物品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病情观察及护理,对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的应对措施,以确保ICU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对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转运前正确评估、患者及转运设备的准备、转运人员的要求、与病房的协调、转运过程中的监护。结果:100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护理工作在确保颅脑手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0年9月-2011年9月间120例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方法。结果:120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结论:转运前的充分准备,转运中的密切观察、默契配合,转运后患者安置和后续监护是ICU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传莉 《中外医疗》2010,29(21):164-16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从急诊科转送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276例。结果本组276例急诊危重患者均达到了转运目的 ,均未发生意外;同时,科室间反馈满意。结论对患者院内转运时进行安全护送极其重要,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既保证了患者在尽短的时间内安全到达相关科室,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更保证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