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阻滞治愈肋间神经前皮支痛40例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杜怀林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张忠汉腹部剧痛是急腹症的常见症状。然而,肋间神经剧痛易被误诊误治。本组对40例肋间神经前皮支痛,经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内脏疾病患者,采用痛点神经阻滞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性肌强直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确诊的神经性肌强直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 8例患者3例(21%)出现二联,三联或多联电位,2例(25%)出现神经性肌强直电位,2例(25%)出现肌颤搐电位,1例(12%)出现高频放电。结论神经性肌强直有其特征性的电生理改变,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确诊神经性肌强直尤其是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汇报1例临床罕见的膀胱神经鞘瘤。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例膀胱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远期疗效待随访。结论膀胱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肉眼血尿为其首发症状,CT对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有意义,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的作用。方法100例需要镇痛的下肢骨折、软组织广泛挫裂伤、撕脱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按创伤部位需要作腰大肌间沟腰丛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穿刺探查,有明显神经刺激征时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B组肌肉注射哌替啶1.5mg/kg,作为对照组。用药后10、30、60min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10、30、60minVAS分别为(4.25±1.15)分、(3.40±2.04)分、(3.37±1.95)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2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肌颤;B组3例用药后SpO2〈90%。经处理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提高对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4例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以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表现为起始症状,2例伴视物模糊及肢体肌力下降,2例有癫痫发作.4例均经头颅MRI检查初步诊断.本组所有病例均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同时进行预防感染等治疗,2例分别以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抗癫痫治疗.2例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开颅手术,1例在开颅手术后2周行剖宫产术,1例开颅手术后继续妊娠.本组4例患者中,3例剖宫产患者分娩3例新生儿均存活.1例于产后4个月开始化疗.1例继续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硬膜外血种.对本组4例患者产后均随访6个月,3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MRI检查在孕期是安全的,一般不需要强化.该病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该病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组织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对2003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3例。11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试验阳性,脑脊液TPPA阳性;9例脑脊液TRUST试验阳性,2例阴性。4例脑膜血管梅毒头颅MRI检查有相应责任病灶,多表现为梗死灶。经抗梅毒等治疗后有症状患者自称症状明显好转。随访6~24个月,除1例患者须行重复治疗外,其余患者无需重复治疗,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早期治疗神经梅毒更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赵玉生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098-1099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方法经验。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结果56例患者术后胸肌均无明显萎缩,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5%(2/56),3周后感觉异常症状消失,经3~12个月随访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拟行锁骨切开内固定的手术病人40例,男27例,女13例;ASAI一级,年龄18-55岁,体重40-75kg,无酰胺类局麻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2组(n=20);选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选择高位肌间沟臂丛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剂量为0.4mL/kg.  相似文献   

10.
李萍  羊毅  肖岚 《中国医师杂志》2002,4(6):679-679
有机磷杀虫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在临床工作中 ,常常遇到口服数倍甚至数十倍半数致死量 (LD5 0 )有机磷杀虫药重度中毒患者 ,经抢救成活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病 ,该病是农药中毒后的严重并发症 ,多发生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 2~ 3周[1] ,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 ,病变主要位于周围运动神经并以轴索病变为主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对 16例口服致死量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患者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 ,…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消失,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可避免过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及扩大骨窗来切除突入邻近结构的肿瘤,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以来的3年中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分成3组,其中第1组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122例,第2组应用全身麻醉42例,第3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2例。结果第1组有10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2组和第3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全麻和肌松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的抑制闭孔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3.
张迁 《中国校医》2011,25(4):296+299-296,299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对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肩周炎患者112例,行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结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1次/5d,3次为1个疗程。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6~18个月后随访,痊愈85例,占75.9%;显效27例,占24.1%;总有效率100%。结论肩胛上神经加腋神经阻滞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较臂丛神经或单纯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法疗效显著,阻滞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3例以典型三联征:闪电样疼痛,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尿潴溜为症状的脊髓痨型神经梅毒,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该病从三联征的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经有效治疗与护理,3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时1例仍有双下肢麻木感。结论:临床上做好脊髓痨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头颈部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8例,随访率85.7%。15例无复发,3例复发再次手术,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5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其中2例上臂外展无力、2例声嘶加重、1例面瘫),大多在1年内恢复。结论 颈部神经鞘瘤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不易诊断,对此病要有足够的认识;术前确诊有赖于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中保护神经是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骶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刺激骶3神经治疗2例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治疗。结果2例患者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尿失禁次数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尿急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骶神经刺激可以显著改善部分患者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相关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3例.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经典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因肝脏多发转移行开腹探查术+肿瘤活检.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脾脏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随访期间,1例因发生多器官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多发生于胰头部,也可见于胰体尾部,呈浸润性生长,术前诊断困难,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43例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无输血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0~60(平均40) min.术后住院期限为3 d~1周,平均为5 d.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邱伟  宋瑞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97-179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方法32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 前列腺素E1)16例,对照组(前列素E1)16例.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者5例、缓解7例,有效率达75.0%.对照组症状完全消失3例,缓解5例,有效率达50.0%.治疗组神经传导有效率达81.0%,对照组有效率达62.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8.88、5.37、5.12,均P<0.01).结论PGE1改善微循环可使DM患者神经受损得以恢复,通心络能降低血液中内皮素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与促进修复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其中6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10例采用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V-P)分流术,12例采用脑室造瘘加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结果 随访3~48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死亡.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2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行ETV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除1例因感染拔除V-P分流管外,其余患者按压分流泵_显示分流通畅.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或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