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汇函》,明代聂尚恒编撰,成书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书中卷十一外科病的内容取自《古今医鉴·卷之十六》,但二者内容略有不同,用《医学汇函》可以改正通行本《古今医鉴》的许多错误.以《医学汇函》首刻本明代崇祯年跃剑山房本对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和商务印书馆本《古今医鉴》中通治、破伤风、金疮、救荒、虫兽伤及汤火伤部分,改正了误字,补充了脱文.如“默”改为“点”、“盖”改为“尽”、“赢”改为“赢”、“肠痛”改为“腹痛”、“重”改为“肿”、“筮”改作“茎”、“患”改为“蛊”、“盪”改为“烫”、“朱”改作“末”、“同”当改作“回”、“不可多服”后补入“要忌醋,食之令人肠断”9字、“淋漓”前补“热”字、“硫黄等”后补“分”字.  相似文献   

2.
《医学入门》是明.李为初学中医者而撰。书中卷一有专章专论本草,并详细记载了各种中草药的药名、五味及功效,提出只有对症求药,随宜用药,才能获得万全之效。并将本草分为治风门、治热门、治湿门、治燥门、治寒门、治疮门、食治门7大类。  相似文献   

3.
李梴编著《医学入门》为明代重要的综合性医书,适逢整理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发现其中大量内容录自《医学入门》,但是个别词句略有不同。故以崇祯年间跃剑山房本《医学汇函》为对校本,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对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的《医学入门》中的讹字进行校勘,防止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讹字勘误主要为"阖"当改为"阁","欠"当改为"次","系"当改为"击","玩"当改为"性"等14条。  相似文献   

4.
《医学汇函》系明代医家聂尚恒1628年编撰的一部综合性医书。该书大量辑录了《医学入门》《医学正传》《王叔和脉诀图要俗解大全》《补注通真子脉要秘括》《图注八十一难经》《俗解八十一难经》《古今医鉴》等书的内容,且间附聂氏《奇效医述》的验案。明代崇祯元年(1628)跃剑山房本为首刻本,内有高崇谷序,其后有跃剑山房二刻本及明代带月楼本。《医学汇函》保留了以上诸书的明代版本,可对各书当代通行本的文字错误进行勘误,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今医鉴》,明代龚信编著,其子龚廷贤续编,又经王肯堂订补,成书于万历三年(1576)。其主要内容后被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收录。《医学汇函》首刻本[崇祯元年(1628)跃剑山房本]可以改正《古今医鉴》当今通行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和商务印书馆本)的许多错误。该文即对见于两通行本的错误作以改正。  相似文献   

6.
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的部分内容取自《古今医鉴》,但其所据版本与今日所见《古今医鉴》通用本略有不同,用《医学汇函》可以改正今本《古今医鉴》的许多错误。本文从误字例与脱文例两方面,对通行本《古今医鉴》的若干错误进行勘误补正,以正误于后学。  相似文献   

7.
明代聂尚恒编撰的《医学汇函》为明代综合性医书,书中部分内容取自《古今医鉴》,据《医学汇函》跃剑山房本可以改正当今通行本《古今医鉴》的一些错误。对通行本《古今医鉴》中的水肿、经闭、癖疾、口病、痈疽、癣疮、癖疾、杨梅疮、疥疮、出痘三朝证治例等部分中出现的12处错误进行了校勘补正。如"瘴"改作"胀","枣仁"改作"桃仁","服"改作"敷","口疳"改作"口疮","须"改作"虽","俱""伹"均改作"但","疥"改作"癣","丸"改作"散","者"改作"处","筋"改作"箸","坐版"改作"坐板";并在"过三日变成水泡"后补上"甚至紫黑泡"5字等。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伤寒论》原文为依据,从既病早治,球于萌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安内攘外,截断病传,瘥后防复,防贯始终等四方面阐述了仲景“防寓于治,防治结合”的治未病思想特点,揭示祖国医学的预防医学学术思想虽导源于《内经》,实完备于《伤寒杂病论》。“防寓于治,防治结合”的思想是仲景预防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监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熊立品《治疫全书》的医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及整理,认为《治疫全书》中辨证论治疫病的思想主要遵从吴又可治疫理论,明辨伤寒与瘟疫;同时对春温的阐述颇具特色。对当今临床辨证治疗研究瘟疫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温病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对《医用生物学》及《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菁  赵志敏 《农垦医学》2003,25(1):51-53
我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担任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医用生物学》和大学本科三年级的《医学遗传学》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两门学科发展速度较快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才能跟上其学科的发展趋势。1 对《医用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医用生物学》课程包括细胞学、胚胎学、生命多样性及其进化、生物和环境等内容 ,其中胚胎学内容与学生二年级所学“组织与胚胎学”内容重复 ,生物与环境又与二年级所学《公共卫生》课程有所重复。而生命多样性及其进化在中学已经学习过。细胞学内容是我们重点讲解的内容 ,但是由于课时大量被重复课程占用 ,…  相似文献   

11.
怎样使用《中国医学文摘》查检医学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8~1997年《中摘》所刊载的“宫外孕”、“内胚窦瘤”和“胎儿生长迟缓”三个医学课题进行实际查检,在载文量、收录期刊范围、报道时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中国医学文摘》的优点和不足,供情报查新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查阅文献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绪言部分表明自已信奉古方派,强调《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重要性;在总论部分对汉方医学理论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阐明个人见解。篇中主要以方剂为编排次序,将同一方剂之条文,编列该方下,加以注释,藉以标明该方的主治症候及运用时机,并对方中药物效能进行解析。汤本氏特别重视补充相关的治案与经验,力求以实际经验论证仲景学说。该书传人中国后,相当风行。而“方证相应”之说,藉由《皇汉医学》一书的引入中国,引起相当大的回响,对临床上运用经方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仲景学说的探讨不当只局限于此,更不应当忽视中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徐大椿(以下简称徐氏)著作《医学源流论》中的“治未病”思想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将该思想运用于临床,发挥其理论的学术特色。 [方法] 通过研读《医学源流论》及相关现代文献,从医与患两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概括总结其“治未病”思想。[结果] 《医学源流论》涉及到“治未病”思想的相关章节有15章,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章有32篇。徐氏专设《防微论》阐释“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并在多个章节以“医”与“患”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溯源穷流,针砭时弊”的理论,结合中医各家思想,囊括内外妇儿各科治法治则,涵盖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多方面的调摄。徐氏要求医者时言辞锋利,但对患者多以委婉之词,在多个章节也予以反复提示,意在表明将“治未病”思想发挥最大作用,不仅仅需要医生拥有高明的医术,而且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以此达到“标本相得”的效果。[结论] 《医学源流论》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完善了“治未病”思想,独具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光绪年间由陈子贞所编写的《医学证旨择要》为当时的医学教材,崩漏是妇人卷的主要篇章之一,从证治规律、发病年龄、病位及病因病机、崩漏的辨证治疗几个方面对书中崩漏的证治规律进行探讨,对中医诊治崩漏具有一定借鉴、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图书馆馆藏《医学切要》手抄本,署名“阳曲傅青主手著”。将《医学切要》自序及内容与王肯堂《证治准绳》比较,可知《医学切要》实系《证治准绳》杂病部分之删节本,并非傅山所著。  相似文献   

16.
从研究对象来看,医学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后天医学”与“先天医学”。“后天医学”关注生命形体生后死前的阶段,“先天医学”则拓展至生命诞生前与消亡后的情况,道医内丹医学属于先天医学。“文化符号”具有高度的凝练性、便于传播的传递性、深刻的隐喻性、鲜明的指向性、象征的稳定性五个特征,而秘传于气功修炼内部的具有鲜明先天医学属性的《修真图》与《内经图》,是道教内丹先哲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启迪后学的文化符号载体。解读此二图蕴含的深刻象征内涵,对于认知生命仍然具有良好的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点校出版了刘纯的《医学全书》,其中载有《杂病治例》一卷,此乃刘纯的一部纲领性的杂病要诀,分门别类地记载、论述了74种病症的治法要诀,文辞通俗、简约、易懂,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以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医学文献对照出版的《医学全书》点校本中的《杂病治例》,改正了书中所存在的断句、标点、字误、字脱等错误,并分别做了理由说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研究《医学正旨择要·十二中风篇》,探讨所载中风病与情志相关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关系,总结出中风病与情志相关的7个证型。该研究对中医诊治因情志因素引起的中风病具有一定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朝鲜《医林撮要》所载中朝医学交流史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丧鲜内医郑正先撰、杨礼寿校正,成书于16-17世纪时期的《医林撮要》一书,共13卷128门,它引用了大量李朝前期的朝鲜医书及当时已成书的中国医书资料,是一部非常切合临床应用的综合性方书。特别是书中所收载的“中朝质问方”和中朝传习方”中的方剂,若干处与中国宋代医书《仁斋直指方论》等有诸多联系,是中国和朝鲜医学交流过程中的重要记录。但它与记载中朝两国政府官员之间医学质问的傅懋光《医学疑问》毫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药木香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多种本草文献,发现《神农本草经》中的木香可能不是现代菊科木香类植物,而是沉香,因为从形态、气味、功效等方面综合判断,沉香与《本神农草经》中的木香相吻合。《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木香”,而无“沉香”,陶弘景将“木香”与“沉香”一并记载于《名医别录》中,为后人的误识埋下了伏笔。自《唐本草》始认为“木香”主要为菊科的木香类草本植物,这种认识一直影响至今。马兜铃科藤本青木香在《唐本草》和《本草图经》等本草著作的“木香”条中均有记载,但不做“木香”药用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