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 ,探讨大黄素对干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相结合 ,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判断是否成功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黄素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结果 :结合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和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 ,分离纯化后可得到成分较为均一的骨髓基质细胞 ,其间存在有间质干细胞 ,经诱导后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大黄素可增加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含量 ,其中10 -6mol·L-1浓度组作用 7d时效果明显。大黄素在 2 .5× 10 -7~ 10 -5mol·L-1浓度范围内未能增加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骨钙素含量。结论 :大黄素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骨形成过程的早期 ,对矿化期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种中药成分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研究分化细胞的免疫调控能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多种中药成分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FAP)的表达.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神经细胞分化的hMSCs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hPBL)免疫调控作用.结果:h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黄芪,天麻,人参诱导1~3小时后大部分h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混合培养结果显示分化hMSCs抑制hPBLs增殖反应.结论:多种中药成分和中药制剂可在体外诱导h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hMSCs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免疫词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通过梯度分离获得成年大鼠MSCs,在细胞因子和氧化剂作用下对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诱导率。结果BMSCs被转化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estin。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所获得的神经元样细胞诱导率高(49.7%)。结论bFGF、BHA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对骨髓基质细胞作用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立冬  惠国桢  蒋星红  龚珊 《江苏医药》2006,32(1):52-53,F0002
目的 动态观察脑脊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Percoll液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当第2或第3代细胞生长达60%~70%融合时,加入不同病人脑脊液,分别于不同时间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取诱导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在颅咽管病人脑脊液中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速度较快,且发生政变的程度较大;而在脑外伤积水的病人脑脊液中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发生改变的细胞数较前者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呈弱阳性,NF呈弱阳性。结论 脑脊液可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TR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Ficoll分离骨髓中单核细胞,贴壁培养,观测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用含ATRA、bFGF、EGF的条件培养基对培养的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具有典型的BMSCs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结论 ATRA联合细胞因子具有诱导BM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鹿茸精体外定向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鹿茸精定向诱导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神经元烯醇酶(NSE)、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鹿茸精诱导3小时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及Nestin呈阳性,GFAP阴性。结论:鹿茸精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X射线照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2Gy X射线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形态计数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数量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检测X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加药照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加(P<0.05),其中黄芪多糖浓度为50 mg·L~(-1)时促增殖作用最强,设为最佳药物浓度;单纯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P<0.05);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中尼氏体的表达量降低(P<0.05),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尼氏体的表达量明显增多;单纯辐射后Nestin及NSE表达量降低(P<0.05),而当给予黄芪多糖干预后,Nestin和NSE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电离辐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分化潜能的影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探讨其分化后迁移能力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SCs,以β-巯基乙醇(BME)1 mmol·L-1诱导分化,于诱导后12 h、24 h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tubulinⅢ)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XCR4表达变化,细胞迁移实验检测BMSCs诱导前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诱导后,B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RT-PCR发现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的NSE、Neurofilament、β-tubulinⅢmRNA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神经元样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实验发现神经元样细胞向SDF-1α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加。用CXCR4特异的抑制剂AMD3100处理后细胞迁移被明显抑制。结论在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以BME为诱导剂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发现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其表面CXCR4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种中药成分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 ,中药成分定向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 大鼠MSCs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1 4、CD1 1α、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 ,CD2 9、CD44、CD90、CD1 0 5、CD1 66呈阳性。黄芪、天麻、人参、当归、脑新舒、人参蜂王浆等多种中药诱导 1~ 3h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 ,出现胞体和突起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巢蛋白 (nestin)呈阳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阴性。结论 多种传统中药成分及中药制剂体外能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源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元的存活与原癌基因蛋白c-myc的关系。方法:从成年大鼠骨髓分离、扩增rMSCs至6代。给予不同的诱导条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神经分化过程中神经特异抗原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分化率。结果:在不同的分化诱导条件下,MSCs呈现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加入MNM组分化率高于对照组。分化后4~36h,可检测到c-myc蛋白的持续表达。结论:c-myc在MSCs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仙茅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稀释成不同梯度浓度的仙茅提取物与成骨样细胞MC3T3-E1共同体外培养,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仙茅低浓度组(1∶1500)增殖率为6.0%,对MC3T3-E1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中浓度组(1∶1000)增殖率21.7%,对细胞增殖影响明显(P<0.05);高浓度组(1∶500)增殖率是51.9%(P<0.05);极高浓度组(1∶250)增殖率是66.3%(P<0.01)。结论在体外,仙茅提取物能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仙茅总皂苷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大孔树脂富集、纯化仙茅总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仙茅提取液17.1ml(2.48mg.ml-1)上大孔树脂柱(15mm×90mm,干重2.54g),用蒸馏水100ml、50%乙醇50ml依次洗脱,仙茅总皂苷富集于50%乙醇洗脱液部分,且除杂质能力强。结论通过大孔树脂富集与纯化后,仙茅总皂苷洗脱率在96%以上。所用方法可较好地纯化仙茅总皂苷。  相似文献   

13.
黄有霖  郭素华  赵诣 《海峡药学》2007,19(10):38-40
目的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从巴戟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h后的OD值。结果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仙茅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仙茅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31个不同产地的仙茅、购买11批市售仙茅药材,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对其中的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水分、重金属、仙茅苷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仙茅含量差异较大,以四川、云南的仙茅药材质量最好。市售11批药材中大部分批次的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28.0%~35.0%居多;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云南、广西的含量最高,达14.66%;醚溶性浸出物含量以1.5%~2.0%居多。6个不同产地批次仙茅药材的重金属砷、铅、汞、铜的含量符合规定,镉的含量则远高于0.3mg·kg-1的标准规定。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仙茅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仙茅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鹏  李隆云  喻强  卫莹芳  钟国跃 《中国药房》2011,(39):3692-3694
目的:建立仙茅药材的指纹图谱,并比较不同产地仙茅指纹图谱的差异,为科学评价仙茅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a(钻石)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5nm,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洗脱时间为80min。结果:指纹图谱研究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有关规定。仙茅不同产地17批药材中有14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有13个共有峰,各共有峰之间的分离度较好。结论:仙茅指纹图谱的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仙茅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仙茅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固定产地来源对保障仙茅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仙茅中苯甲酸酯类酚苷的纯化工艺。方法:以仙茅苷乙和仙茅苷的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指标,考察了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仙茅中苯甲酸酯类酚苷的静态和动态吸附及解吸附性能。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仙茅中苯甲酸酯类酚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吸附时间为8h,药液pH值为6,洗脱溶剂pH值为8,上样吸附和洗脱均在室温下进行,药液中苯甲酸酯类酚苷浓度为0.22mg/ml为最佳上样浓度,吸附流速为2.5Bv/h,洗脱溶剂为3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12Bv,二次纯化样品中苯甲酸酯类酚苷浓度为0.17mg/ml。结论:本纯化工艺简单、稳定,能将仙茅中仙茅苷和仙茅苷乙的总含量从0.022%的平均含量提高到1.60%,经二次纯化含量能达到5.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引入大鼠皮肤损伤的治疗中,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治疗皮肤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体外完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扩增和传代;大鼠的分组并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创面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 KGF)蛋白的表达;建模后连续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建模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1.95±8.11)%、(56.25±4.96)%、(79.85±5.44)%,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的(12.11±4.87)%、(30.24±1.53)%、(58.51±6.52)%( t=4.693、3.853、2.559,均P<0.05)。建模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KGF蛋白的Western Blot条带显示结果显示实验组创面组织中的KGF蛋白表达较高;观察HE染色后的皮肤组织切片发现,建模后14 d实验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引入大鼠皮肤损伤的治疗,可以促进大鼠皮肤损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仙茅的酚性甙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俊平  徐任生 《药学学报》1992,27(5):353-357
从仙茅科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h.)根茎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酚性甙和两个新的含氯酚性甙。经光谱(UV,IR.1HNMR,13CNMR和MRMS,FAB-MS)解析及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且分别命名为仙茅甙乙(Curculigoside B),仙茅素B和C(curculigine B和C)。  相似文献   

19.
闽产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从巴戟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 h后的A值.结果 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 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中药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中药在MSCs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查阅国内外检索类期刊,归纳骨髓MSCs的生物学特点及中药对其影响。结果:骨髓MSCs容易获取、可以体外大量扩增、干细胞特性不易丧失,是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中药可诱导骨髓MSCs定向分化成神经元。结论:中药对骨髓MSCs的生物学特性有影响,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