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站与贵阳市职业病防治所于1996年对某县三家黄磷厂的生产环境进行劳动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性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生产作业场所监测1.黄磷含量测定:三个厂共监测16个点,测定结果为0.01~0.82mg/m~3,均值为0.27mg/m~3(国家标准为0.03mg/m~3),最高超标27.33倍,超标点12个,超标率75%,超标点均为工人作业点。2.磷化氢含量测定:监测13个点,测定结果为0.05~0.93mg/m~3,均值为0.36mg/m~3,最高超标2.10倍,超标点6个,超标率46.15%。3.五氧化二磷、氟化氢监测16个点,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二、职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乡镇企业黄磷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对作业工人的危害程度,为改善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中的规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连续2a调查发现,生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黄磷和磷化氢,共监测生产环境中黄磷21份,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磷化氢20份,有8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五氧化二磷21份,氟化氢14份,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监测黄磷厂职工健康状况,335人中,有肺病变的187人,占55.82%,有骨质疏松的69人,占20.60%;肝功能异常的24人,占7.16%,肺部病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着接毒工龄的增加而逐年上升,生产工人高于行政后勤人员。结论:人体长期吸入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浓度的黄磷,磷化氢气体时,亦可造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某大型人造宝石厂矽肺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某大型人造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厂作业场所52个矽尘浓度检测点中36个超过卫生标准,最高超标9倍,矽尘浓度平均为3.2mg/m3,游离SiO2含量为51.5%。该厂矽肺发病率为4.65%(79/1700),发病年龄21 ̄35岁,接尘工龄为3 ̄13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工人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结论大批工人暴露于无任何防护的接尘作业,必然会导致尘肺病人的群体性暴发,必须进行技改,防止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4.
石咀山电厂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市某电厂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分级调查、系按国家《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调查测定了煤运某号运输带、煤仓、锅炉三个岗位,6名作业工人,测定粉尘样品54份,最高超标倍数8.8倍,最低0.045倍,平均为0.3倍,其中游离SiO_2含量均值未超过10%,根据接尘者肺总通气量和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结果三个岗位粉尘危害程度级别均为Ⅰ级。  相似文献   

5.
对某黄磷厂黄磷车间炉前工段作业工人99人进行了健康调查。99人中男81人,女18人,平均年龄31.9岁,平均工龄10.4年(≥5年61人,<5年33人)。车间空气浓度:3年来共采集样品30个,平均浓度五氧化二磷0.249mg/m~3(最高1.06mg/m~3),磷化氢0.069mg/m~3(最高0.11mg/m~3),氟化氢0.464mg/m~3(最高2.17mg/m~3)。平均浓度均未超过国标。体检结果作业工人的主要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炼油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改善作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炼油厂的主要有害因素进行调查测定。结果:工作场所中的化学毒物为原油、汽油、柴油及液化气,共测定201个点,其中21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10.5%,工作场所中的粉尘主要是煤尘,共测定5个点,某中4个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为80%,工作场所噪声共测定了101个点,超标点数6个,超标率为5.94%。结论:对超标作业点应进一步分析,找出超标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使超标点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市某乡镇蓄电池厂与上海某蓄电池厂协作,由于生产设备简陋,至此短短9个月中,多数作业工作受到错的严重危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及.对该厂5个车间测定14个作业点和生活区测定了3个点。结果表明,车间内检测铅烟10个点,浓度范围0.025~3.Zlmg/m‘,超标9个点,最高超标106倍;给尘检测4个点,浓度范围0.65~3.31mg/m’,超标4个点,最高超标652倍;生活区铅烟浓度范围0.013~0.034mg/m‘,超标1个点,最高超标0.13倍。2.作业工人接铅健康状况。根据询问病史发现占86.96%(20/23)的作业工人有不同程度头晕、乏力、失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村家庭作坊锡箔加工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为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个案调查、不同场所空气中的铅烟(尘)、不同人群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家庭作坊加工锡箔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①加工场所铅烟(尘)浓度普遍超标,生活场所也可见超标.加工场所内采集20点空气样.铅烟5个点,全部超标,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64倍;铅尘15个点,其中6个点超标,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8.17倍;②290名各类人群血铅异常比例达到30.69%,从业人员中高达35.17%.结论 某村的铅危害不仅仅对从业人员造成了健康损害,同时污染当地生活环境,对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非从业人员造成了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9.
对包钢稀土选冶新工艺作业场所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表明:平均粉尘浓度为0.8~43.0mg/m^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02%~4.17%,〈5μm为54.5%~79.0%,SO2超标0.8倍,HCl超标0.8倍,其余毒物,噪声,放射性均示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某蓄电池厂铅污染及接触铅工人尿铅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太仓市某蓄电池厂铅污染状况和接触铅工人尿铅水平。方法生产车间空气铅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铅尘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定,76名接触铅工人尿铅水平测定。结果①车间内采集8个点的空气样,铅烟5个点,其中3个点超标,最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1.4倍;②76名员工尿铅超标(尿铅值≥33.78μmol/L)有44人,其中轻度中毒(尿铅值≥57.91μmol/L)有24人;③各工段间作业工人尿铅水平显示不同程度的超标;④男女和不同工龄间的尿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工作场所作业工人尿铅水平显示不同程度的超标,应引起该单位对车间环境、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金鼎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铅危害状况和工人健康情况。方法对其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接铅作业的100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57人住院观察治疗。结果测得工作场所空气铅烟浓度为0.04~1.27mg/m^3,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最高超标41.3倍,检出铅中毒及观察对象占作业人员总人数的57%。结论该企业存在严重的铅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预防铅中毒的发生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中毒情况,提醒相同作业劳动者防止同类事故发生,对生产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样点空气中磷化氢浓度有些超过国家规定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卫生标准,磷化氢是作业工人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任蕴慧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558-1559
目的:探讨磷化氢对粮仓保管员健康的影响,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漯河市市区某粮仓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体格检查。结果:散装小麦仓磷化氢浓度超标较重,超标倍数最高达12.73倍,超标率最高为75.0%;粮仓管理人员神经衰弱症候群、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全血磷高于对照组,血清钙低于对照组,颌骨X线照片检查牙周和齿槽轻度病变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接触磷化氢的粮食保管员健康受到一定的损害,应加强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铅冶炼生产过程中生产性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硅对作业工人肺部的危害。方法:对生产岗位进行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及对所抽检工人采用高仟伏X线胸片拍照。结果:各岗位粉尘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总平均浓度为14.6mg/m^3,超标40.9倍;粉尘分散度<5μm占85.4%;游离二氧硅总平均含量为26.05%;对197名作业工人X线胸片拍照,诊断出0^ -Ⅱ期矽肺病17人,检出率为8.63%。结论:对于铅冶炼业,不仅要对有毒气体进行防治,对生产性粉尘也是不能忽视的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陶瓷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为加强职业卫生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开展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高温作业气象条件等有害因素的检测,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18个作业点,检测点的浓度为4.2~57.5mg/m^3分别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0.68~22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10.8%~23.5%;噪声强度检测35个作业点,95%作业点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高温作业气象条件检测了11个作业点,均为Ⅳ级高温作业。结论陶瓷行业存在多因素的职业危害,提示要狠抓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掌握某冶炼厂生产工艺中职业危害状况,为搞好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冶炼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铜烟、二氧化氮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铅尘、铅烟、二氧化硫、砷化氢、砷化物、镉、氧化锌、粉尘、噪声岗位接触浓度或强度均有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率为5.9%~62.5%),其中以铅烟、砷化氢、镉超标明显,其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最高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分别为58.6倍、32.7倍、123倍.对该厂384名冶炼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诊断为轻度铅中毒的146人(38.0%).结论 该冶炼厂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应加强综合治理与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有色金属企业铋、钼冶炼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污染现况。方法职业卫生学现况调查,对铋、钼冶炼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连续3 d的现场检测。结果铋冶炼厂工作场所的铅烟最高浓度为0.27 mg/m3,超过国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MAC)9倍,砷最高浓度为0.13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6倍;钼冶炼厂麻石除尘器排污口的SO2检测结果超标;铋冶炼配料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最高达94.10 mg/m3,钼冶炼球磨机处粉尘浓度最高为16.60 mg/m3;钼冶炼球磨机处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最高为97 dB(A)。汞、氧化锌、钼、Cl2、NO2、CO、CO2等测试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铋、钼冶炼作业应加强铅烟、砷、粉尘、噪声等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8.
我市1985年对乡镇企业铅作业进行普查,共调查了18个工厂,接铅工人324人,实际受检305人(男138人,女167人),受检率94.1%。铅作业主要为铅冶炼(占受检数46.6%)及蓄电池(15.4%),次为机械、印刷、交通运输等。劳动卫生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32个,取样44个进行测定,结果铅烟浓度最高点超标14倍,铅尘最高超标5.4倍。五岭冶炼厂6个铅烟样品有5个超标6~14倍,北湖蓄电池厂3个铅烟及3个铅尘样品全部超标3~8倍。据往年测定,也经常超标10倍以上,最高达103倍。  相似文献   

19.
黄轶花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24-1026
目的了解某市蓄电池企业生产性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所属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生产环境中大多数检测点的铅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蓄电池制造车间铅烟最高浓度为1.8mg/m^3,平均浓度为0.19mg/m^3;铅尘最高浓度为3.4mg/m^3,平均浓度为0.228mg/m^3,最高超标倍数为67倍。2006年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尿铅异常178人,检出率高达95.19%,其中铅吸收19人,达到轻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58人,达到中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人。最高尿铅含量达13.04μmol/L,超过国家尿铅允许值(0.34μmol/L)38.35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该市蓄电池生产行业的生产车间多数检测点铅烟、铅尘超标,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尿铅异常明显,铅职业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选矿厂的职业危害因素污染现状。方法对选矿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结果选矿工序中铅、砷、钼、钨、硫化氢、二硫化碳、非甲烷总烃等毒物的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76个粉尘点,其中30个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占39.47%,浓度最高达70.4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4倍;53个噪声点,按等效连续(A)声级8h计算,噪声超标点共12个,最高达101dB(A),波动范围65~101dB(A)。结论该选矿厂粉尘及噪声超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