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正>清金止嗽化痰丸方,来源于明代叶文龄所著《医学统旨》中的清金化痰汤,为治疗痰热壅肺证的代表方剂,中医理论认为肺属五行之"金","清金"即清肺热之意,故名。方剂组成:黄芩400克,熟大黄300克,知母400克,天花粉300克,麦门冬300,化橘红300克,苦杏仁(去皮炒)200克,桑白皮(蜜炙)400克,川贝母160克,桔梗600克,枳壳(去瓤麸炒)200克,甘草200克,前胡200克,百部200克,制为水丸,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具有清肺解热,化痰止嗽,散风通利的功能。其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春天,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有些人的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总会出现色斑、干燥脱屑和瘙痒等情况,俗称"桃花癣"。中医认为,春主生发,而风为此季之主气。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而头面部又为诸阳之所聚,所以中医常采取心内养外的治疗方法,内服药物以疏散风邪,外用药物局部护理。古方消风散便是有效治疗"桃花癣"的好方剂。方药: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蝉蜕6克,苍术10克,苦参10克,知母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胡麻仁10克,白芷6克,羌活6克。将诸药用热水冲洗后,加清水煮5耀10分钟或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周喝2耀3天。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以来,我们对采用手术切除、扩创、挂线等效果不佳的35例瘘管患者,采用根治锭治疗,效果其佳。一、临床资料:35例中都是在服药、注射、手术不能根治的情况下改用此方的。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6~45岁;分布在面、颈、耳、腰、臀部等处。瘘管深浅不一,为2.5~5.6厘米。其中16例为先天性。二、治疗方剂: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轻粉15克飞硃砂15克煅白砒6克煅雄黄 15克醋制蛇含石15克象牙屑  相似文献   

4.
托里十补散     
《开卷有益》2004,(12):1
托里十补参芪芎,归桂白芷及防风。甘桔厚朴酒调服,痈疡脉弱赖之充。本方用人参、黄芪、当归各二钱(6克),川芎、肉桂、白芷、防风、甘草、桔梗、厚朴各一钱(3克),研成细末,每服二钱(6克),加至六钱(18克),热酒调服。治痈疡初起,毒重痛甚,形体羸瘦,脉弱无力者。人参、黄芪补气,当归、川芎和血,白芷、甘草解毒,肉桂温通血脉,防风解散风邪,桔梗排脓,厚朴散满,合成一个补里散表的方剂,一方面消散,一方面内托,所以形瘦脉弱而有痈疡的人,服本方最宜。托里十补散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抢救治疗伤员的初步措施和有效方剂:初诊伤员的突出表现为:1、烦渴,喜冷饮;2、二便不通或无尿、少尿;3、患处疼痛,局部肿胀;4、严重感染,少数有绿脓杆菌感染;5、截瘫;6、褥疮等。正确处理和解决上述问题,对下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一、烦渴、二便不通方剂(增液承气汤加减):元参40克生地20克寸冬20克芦根25克红花25克泽兰20克枳壳15克化石20克元胡15克。水煎、浓缩至60毫升,日服两次,  相似文献   

6.
下瘀血汤     
<正>下瘀血汤方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大黄9克,桃仁9克,■虫(熬,去足)6克。用法研末,炼蜜和为4丸,以酒1杯煎1丸,取半杯,顿服之,具有逐瘀下血的功能,主治瘀血结于下焦,小腹疼痛,按之有块,或有发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沉实等症。也用于治疗血瘀而致经水不利者。本方以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为辨证  相似文献   

7.
下瘀血汤     
薛古愚 《开卷有益》2014,(10):48-49
<正>下瘀血汤方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剂组成:大黄9克,桃仁9克,虫(熬,去足)6克。用法研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杯煎一丸,取半杯,顿服之,具有逐瘀下血的功能,主治瘀血结于下焦,小腹疼痛,按之有块,或有发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沉实,也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者。本方以少腹痛、硬满,大便干结者辨证要  相似文献   

8.
方剂组成羌活15克茵陈15克苦参15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灸甘草10克猪苓10 泽泻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葛根6克苍术6克白术5克党参30克(原方用人参3克)。本方为金元时期李东垣制订,原方用于湿热引起的脚气,疮疡,肢节烦痛,胸胁不利,遍身疼痛,脚膝生疮,红赤肿痛,脓水不绝,或痒或痛者。笔者体会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应为:1.由湿热内蕴或风、湿、热三邪合而致病;2.  相似文献   

9.
<正>肾为人体生命之本,先天之本,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与肾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肾只有虚证,没有实证,所以补肾方剂在治疗上越发显示其重要性。肾虚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故补肾方剂亦有补肾阴方剂和补肾阳方剂,临床当认真辨证,予以对证治疗。下面介绍补肾的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组方:熟地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共为细  相似文献   

10.
牵正散     
<正>牵正散方剂原载于明代方贤所著的《奇效良方》。牵正散方药由白附子6克、僵蚕6克、全蝎(去毒)3克组成。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服或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能,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注意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夹口环唇,布于头面;足太阳之脉起  相似文献   

11.
<正> 眼外肌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眼病,病因复杂,多为继发性损害。常见原发病有颅内或眶内的急慢性炎症、肿瘤、脑血管病变、头部外伤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风牵偏视、神珠将反症。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笔者用四物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一、方剂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芍6克、地龙15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组成。归、芎、地、芍以养血活血;地龙通经活络;羌、防、蝎祛风散邪。全方具有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之功。加减:上睑下垂者加升麻、黄芪以升脾气。瞳仁散大者加五味子以敛耗散之气。二、病例: 例1:男,17岁,1987年9月初诊,主  相似文献   

12.
柴葛解肌汤     
<正>柴葛解肌汤方剂来源于明代陶华撰著的《陶氏伤寒全书》。方剂组成:柴胡6克,葛根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柴葛解肌汤具有辛凉解肌,清泻里热的功能,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略有寒热往来之意,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证之一。临床上往往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寒中有热,热中有寒,症情错综复杂,治疗不易取得满意效果。本人多年来应用华盖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4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一、方剂组成:炙麻黄、北杏、甘草、桑白皮、橘红、茯苓、莱菔子、白芥子。二、辨证分型: 1.风寒型、咳嗽气促,痰涎清稀,恶寒无汗,喉中哮鸣,痰多呈泡沫状,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宣肺,化饮平喘。方拟华盖散加味:炙麻黄6克、北杏6克、甘草3克、茯苓10克、桑白皮10克、橘红6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6克、白前6克。 2.风热型:咳喘气促,发热、痰黄稠,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疏风清热,化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习期间,观察到谢英彪老师运用自拟的三金三子二石汤灵活加减治疗尿路结石,疗效明显,特报告如下:方剂组成:金钱草(或江苏连钱草)20克、海金砂10克(包煎)。生鸡内金4克(研粉分二次吞服)、车前子10克(包煎)、冬葵子20克、王不留行子10克、石苇15克、滑石粉6克(分二次吞服)、地龙10克、川牛膝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相似文献   

15.
一、胆结石静止期: 1.气郁型治则: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药:胆宁汤(经验方)。方解:茵陈12克、虎杖12克、生大黄后入6~9克,通下利胆清热;青皮6克、陈皮6克、都金9克,三药疏肝理气。青皮入肝胆气分,降泄之力较强,可疏肝导滞;陈皮入肺、脾之气分,能健脾化湿,二皮相伍,相得益彰。郁金为血分之气药,入心、肺、肝三经能凉血行血,行气止痈。  相似文献   

16.
以橘皮竹茹汤为名的方剂有多首,载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的一首,流传最为广泛,本文即介绍此方。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橘皮、竹茹各二升(12克),生姜半斤(9克),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大枣三十枚(5枚),(以上括号内剂量  相似文献   

17.
用法(一)当归四逆汤,出之伤寒论厥阴篇,是仲景治疗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而设的方剂。近年来笔者于临床实践中,试用于治疗冻伤13例,均有显著的医疗效果.方剂组成当归15克桂枝12克白芍10克细辛6克通草4克甘草6克大枣8枚.上方一日两次煎服,连服四剂。方解方中桂枝调和营卫;当归补血调经;细辛直达三阴;倍大枣培土建中;加通草疏利气机.全方内通营而外通窍,宣达气机。所以,肌肤四肢得以温煦而能凑拂鼓之效.病例介绍王××,男,25岁,农民。两足每遇冬季年年冻伤,继而溃烂难愈。去年入冬脚又冻  相似文献   

18.
方剂组成:生地15~30克,麦冬15克,桂枝6~9克,炙甘草15~30克,党参15~30克,苦参9~12克,甘松6~9克,丹参15~30克,紫石英30克,板蓝根12~15克.随症加减:如阴虚火旺去桂枝加元参;早搏频繁加茶树根、常山、生姜;心动过速加琥珀粉;胸闷胸痛加失笑散、郁金、檀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自拟人参三胶汤治疗缺铁性贫血7例、地中海贫血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均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方剂组成红参6克,鹿角胶10克,阿胶10克,龟板胶10克,广木香10克,砂仁5克,焦山楂15克,炒内金10克,炙甘草6克.  相似文献   

20.
潘辉 《开卷有益》2014,(7):52-52
<正>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方剂,方药由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12枚组成,是滋阴解肌、辛温解表的轻剂。风寒入侵人体肌表,本应畏寒发热、无汗,如果有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并有鼻鸣、干呕,是由于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的缘故,系表虚证。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风寒在表,治疗应当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