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及椎管狭窄减压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及结果 通过对术后五种并发症共12例的临床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治疗方法,病人均获治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着重在术中手术操作,要预防损伤硬膜囊,神经根的现象发生。注意术中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椎板的切除范围,注意术中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椎板的切除范围,尽量采用开窗法或双开窗,半椎板切除法来达到目的,术后认真管理,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摘除髓核三术式与近期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抽取1994-1999年间行椎间开窗术189例、半椎板切除术184例、全椎板切除术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在年龄结构、病变范围、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全椎板切除并发症多且严重,开窗术并发症最少,半椎板切除术介于两者之间.结论三术式中椎间盘摘除术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全椎板切除术并发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发生率高,开窗术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3.
黄俊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30-43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及继发腰椎稳定性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后路开窗式(n=39)、半椎板切除(n=27)、全椎板切除(n=16)治疗,按照改良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并观察术后腰椎稳定性。结果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优良率分别为94.9%、81.5%、62.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路开窗组、半椎板切除组、全椎板切除组腰椎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10.3%、33.3%、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开窗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术后腰椎稳定性良好,而半椎板切除及全椎板切除手术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和预防复方的方法。方法对46例再手术者均采用omnipaque作脊髓造影,确定再次手术方法。再次手术方法:采用开窗减压术8例,半椎板切除22例,全椎板切除6例,对10例全板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者施行后外侧融合,其中2例植入BAK。结果46例手术者方均随防3年2个月,优良率达91.3%。结论术前细致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定位准确,术式得当,操作仔细是减少失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后路手术32例,其中全椎板切除18例,非全椎板切除14例,对两术式后脊柱的稳定性进行比较,所获数据经χ^2检验。结果18例全椎板切除有3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7%,非全椎板切除的14例中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做髓核摘除术时,尽量少切除椎板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本院行输卵管结扎术发生并发症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3例手术并发症中,切口感染18例,月经改变10例,术后出血与血肿3例,膀胱损伤7例,肠管损伤5例,输卵管和系膜撕裂5例。均及时对症处理,均获痊愈。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药用量适宜,提高医生技术水平,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和做好术前心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例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患者,术前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药物准备及仪器准备;术中配合应注意台上台下配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心电图变化;术后护理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持续心电监护,做好术后心理护理。结果7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10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术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采用椎板开窗法摘除髓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优良达 97%。结论 本术式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例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手术的患者,术前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心理护理,药物准备及仪器准备;术中配合应注意台上台下配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心电图变化;术后护理注意密切观察病情,持续心电监护,做好术后心理护理。结果7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经皮穿刺髓核胶原酶溶解术、经皮激光气化髓核减压术、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等 ,取得良好效果 ,但由于其适应症较窄、疗效不可靠、设备昂贵等原因尚未普及。目前最多采用的方法仍是经典的后路椎板切除或开窗髓核摘除术。当前还存在着椎板切除与椎板开窗哪种更合理、更容易的争论。一种认为应首选椎板间开窗 ,其优点是保留了后柱的结构 ,在生物力学上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减少了术后腰痛的发生率。另一种观点认为椎板切除术术野暴露充分 ,便于探查、止血、减压彻底[1 ] 。为此 ,我们对 90例手术治疗腰椎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开窗组(88例)、半椎板组(91例)和全椎板组(79例),分别行腰椎间盘摘除,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下肢肌力改变和脊柱稳定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8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32%(83/88)、90.11%(82/91)、91.14%(72/79),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获得随访239例,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1/88)、2.20%(2/91)、8.86%(7/79)。开窗组与全椎板组、半椎板组与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3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式均有效,但是开窗、半椎板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愈合快等优点,应作为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术式与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随访,比较椎间盘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三种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本院1978年6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了5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共随访434例,其中椎板间开窗294例,半椎板切除95例,全椎板切除45例,随访时间3个月~20年.结果3种术式早期均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远期疗效取决于腰椎的稳定性.术后腰椎稳定时间:开窗3~6个月;半椎板切除:0.5~1.5年;全椎板切除:1~2年.全椎板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最大,腰椎不稳发生率为44.4%;半椎板切除优于全椎板,腰椎不稳定发生率为26%;而椎板间开窗术不影响腰椎稳定性,是值得应用的术式.结论腰椎不稳与术式和小关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常见并发症,探讨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防治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人工流产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人工流产并发症只要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术式正确,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流产术并发症较多,针对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监测,积极治疗并发症,提高医师的技术水平,加强对人工流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的23例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4~63岁,平均36.8岁.再次手术原因:术前定位失误7例,多间隙突出遗漏3例,原间隙再突出4例,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2例,中央管狭窄及神经管狭窄未根除4例,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不稳3例.再次手术方法:开窗法间盘摘除术11例,半椎板切除减压加间盘摘除术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4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同定术3例.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4~36个月1.根据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优10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3.9%.结论 严格掌握再次手术指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与人路,术中准确定位,解除椎管狭窄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使再次手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腰椎间盘手术的普遍开展,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间备用突出症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时有发生术中失误与术后并发症的文献报道,特别是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破裂报道较多,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为减少失误与防治并发症,我院从1999年以来采用黄韧带表面椎板开窗或扩大开窗法,有效地防止了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施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220例患者进行1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发生并发症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8例,材料外露4例,皮下积液11例,癫痫8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脊液漏7例。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技术和颞肌下术式治疗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手术操作简捷,钛网塑形满意。坚持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巧,能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建祥 《河北医药》2010,32(11):1441-144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随着脊柱外科学的发展,手术成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方法,虽然近期效果良好,但存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过分减压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减压不充分的不足,导致部分患者远期会出现顽固性的腰痛或腰椎不稳,甚至需行二次手术。为避免传统手术的不足,我院采用双侧椎板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明显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陶巍栋  曹一民  王永 《江苏医药》2007,33(11):1159-1160
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后路半椎板切除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植入.21例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及对侧椎板间植骨融合,预防术后医源性腰椎不稳.结果 按照Macnab分级,54例中优良为51例,无神经根损伤及融合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微创脊柱融合预防医源性腰椎不稳手术经济、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及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在外院进修2007~2011年行剖宫产术后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预防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密切相关;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适时实施手术;子宫切除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减少妊娠及刮宫次数,防治产科的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1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发生并发症受术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21例手术并发症中,切口感染7例,膀胱损伤3例,肠管损伤2例,输卵管系膜撕裂2例,月经改变5例,术后出血与血肿2例。受术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术前准备,严格遵守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恰当选择手术切口的位置和术式,严格无菌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