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纯  李治安  顾虹 《中国医药》2011,6(6):657-659
目的 进一步证实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平价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继续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87例,术前采用TTE测量右房、右心室大小、ASD大小、残缘情况.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期和收缩期运动速度,术中采用TEE监测完成ASD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估效果,6个月后进行TTE复查.结果 87例ASD患儿中,TEE诊断为下腔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引流1例,未实施封堵术.1例因TEE测量缺损范围较大,不适合封堵治疗,改用开胸手术修补.其余85例均封堵成功.TEE测量ASD大小5~28mm,平均(16.3±7.2)mm,与ASD伸展径[6~33.1 mm,平均(17.2±8.2)mm]具有较好相关性(r=0.55,P<0.01);与术前TTE测量ASD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所测值与ASD伸展径亦具有良好相关性(r=0.50,P<0.01).12例(16.7%)在术后10 min复查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均无残余分流.术前.TTE测量舒张末期右心室横径(37.7±5.1)mm、前后径(26.8±4.5)mm,与术后6个月复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4±2.8)mm和(17.6±4.3)mm,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右心室横截面积分别为(35.4±4.8)cm2和(21.7±4.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形态得以恢复.结论 在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ASD时,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三维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适应证的筛选,及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6月我院VSD患者32例.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VSD之形状与大小,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诊.结果 32例患者中膜周部25例、隔瓣后型3例、膜周嵴下型2例、嵴内漏斗部1例、心肌梗死室间隔肌部穿孔1例,共放置33个封堵器,被封堵的VSD最大直径为8 mm,最小为3 mm,平均(5.2±0.8)mm,封堵器选用的型号比VSD测量值大2 mm,最大封堵器为10 mm.30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分流消失,术后1周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复查分流消失;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复查最大分流速度为1.2 m/s(低于险值2m/s).6个月后复查仅见微量残余分流.结论 三维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VSD封堵术适应证的筛选、确定、封堵器释放时间、释放时即刻疗效的评价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在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的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采用国产的细腰大边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测量最大出口孔的直径,选择相应的VSD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以确认能否释放.术后常规心电图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 20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患者中,2个出口4例,2个以上出口16例.最大出口孔的直径3~10 mm,平均(4.6±1.3)mm,选择封堵器的大小为4~12 mm,平均(6.0±3.2)mm.成功封堵18例,治疗成功率为90%.2例患者封堵器释放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瓣上造影显示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转外科手术治疗.成功封堵的18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左心室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一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细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术者熟练的操作技巧,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和主动脉瓣上造影的检查配合,是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成功封堵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4.
孙琪  王显  石宇杰  张健  赵怀兵  李晓明 《河北医药》2010,32(14):1835-1836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下腔静脉边缘5mmASD患者(下腔组)14例,术前用TTE仔细筛查,封堵术中TTE监测封堵过程、封堵器的牢固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同期中央型ASD患者69例行封堵术(中央组)。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封堵成功。下腔组ASD最大径为(23±8)mm,选用封堵器型号(29±10)mm;中央组术前缺损最大径(20±10)mm,应用封堵器型号(24±11)mm,下腔组大于中央组(P〈0.05)。术后即刻下腔组12例(85.7%)完全封堵,中央组全部完全封堵(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2组患者均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是指导继发孔型ASD下腔静脉边缘不足患者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田翔  杨天和  俞杉  梁勤  蔡运昌  李世英 《贵州医药》2004,28(11):966-96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在介入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应用TTE按介入封堵适应证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全组共56例,ASD24例、年龄3.7~49岁,ASD直径4.8~34mm;VSD9例、年龄3~18岁,VSD直径2.8~8.2mm;PDA23例,年龄3~18岁,PDA最窄直径2.1~8.0mm。经导管在X线引导下采用TTE指导封堵。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无1例残余分流。结论 TTE对ASD、VSD、PDA在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筛选及术中监测与术后随访均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远  林宇  林冬群  王侃 《安徽医药》2019,23(8):1590-1592
目的 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堵器型号,超声定位经右心室穿刺置入封堵器,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2例VSD病人均成功封堵,成功率100%。1例术后3 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例术后5 d发现残余分流较大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4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1~51个月,138例无残余分流,余4例有2 mm残余分流,142例心电图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2.7~11.8(6.45±2.20)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术后72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发现PMVSD合并膜部瘤有2个以上破口,考虑封堵器不能完全封闭而放弃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器病例无残余分流;72 h、1月、3月随访时TTE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术后3月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3 d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月随访时消失。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轻、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的定位及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和在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封堵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观察室间隔缺损处的封堵疗效及周边有无残余分流,对封堵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封堵的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置入后即刻听诊,杂音减轻或消失,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返流,同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和主动脉瓣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VSD封堵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术前选择适应证,术中监视封堵器释放过程,术后判断封堵术疗效及随访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进口或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动图确诊的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行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0例PDA经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2.5~8.5mm(平均4.2±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6~14mm(平均8.5±1.8mm);8例PMVSD造影测量VSD直径2.8~6.5mm(平均4.4±2.1mm),选择封堵器直径5~9mm(平均6.5±1.8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例VSD存在残余分流,6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其余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应用进口或国产封堵器经导管置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是适合儿童部分类型PDA及PMVSD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随访。结果 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 41例确诊的ASD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缺损大小、形态、位置及周边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并于术中监测。结果 39例封堵成功,经胸测量ASD最大径38 mm,最小径4 mm,选用封堵器大小10~38 mm,二者呈直线相关,2例失败。对ASD边缘纤细、摆动幅度较大者,可作为无效边缘加以排除,所得缺损孔大小更符合封堵器大小。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对拟行封堵治疗的继发孔型(Ⅱ孔)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筛选,并可指导封堵,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男20例,女31例,年龄0.5个月~13岁,平均(5.5±4.0)岁。采用先键动脉导管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封堵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PDA最小内径,并与X线造影测值比较,术中全程指导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复查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结果:51例患儿中46例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造影测量为(5.5±1.6)mm,而超声心动图结果为(5.80±1.5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PDA中5例直接依据超声结果选择封堵器治疗。术后即刻造影17%(9/51)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48h超声心动图仅5例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CDFI示大动脉水平无残余分流,患儿术后左心腔、肺动脉内径均明显减小,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在PDA介入治疗前筛选合适患者、判断PDA的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对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筛选27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经TTE引导进行封堵术。结果 27例患者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24例无残余分流,3例残余分流(<2mm),术后1个月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在ASD介入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万金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4-115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ASD4例、VSD14例、PDA7例TTE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4例封堵成功,1例VSD封堵失败。结论:TTE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膜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VSD)患者 4 9例 ,在透视或 /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引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2 4小时 ,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球囊测量缺损伸展径为 13~ 2 8(平均 19 3± 4 9)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13~ 30 (平均 2 0 6± 5 1)mm ;2 5例PDA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 2~ 7 7(平均 3 9± 1 5 )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4~ 12 (平均 6 6± 1 9)mm ;8例膜部VSD造影测量VSD直径 3 4~ 8(平均 4 7± 2 3)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6~ 10 (平均 7 8±1 7)mm。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 10例存在残余分流 ,3个月TTE示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各种类型的PDA及膜部VSD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右心导管介入方法治疗的46例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残缘的情况及所选Amplatzer封堵器的型号,术中、术后监测封堵器放置情况及房水平是否存在残余分流、二尖瓣及三尖瓣启闭情况,右房壁及主动脉管壁完整性,右心负荷变化及右室壁运动改善情况.结果:45例ASD损患者封堵成功,1例封堵失败.结论:TTE在ASD损封堵术前筛选病例、术中监测、术后随访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ASD损封堵术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方法 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使用Amplatzer封堵伞,TTE术前筛选病例,封堵术中TTE全程监测引导,术后即刻、24h、1个月、3个月复查评价。结果 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22mm、30mm,封堵伞型号为24mm、34mm。2例均获得成功,房水平分流完全消失;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TTE是监测引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较好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年龄4~36岁,其中膜部VSD术后7例。嵴内型VSD术后4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术后残余漏直径为4~10mm。9例为1个残余漏口,2例为2个残余漏口。结果左心室造影7例膜部瘤的左室面直径8~16mm,漏口均在膜部瘤的出口。其中2例残余漏有2个孔,分别为2、6mm和6、8mm,两孔之间距离分别为2和8mm。前1例放置VSD为9mm边4mm封堵器缺损消失,后1例用VSD 9mm和10mmVSD封堵器。5例膜部4、5、5、6、6用6、8、8、9、9mm VSD封堵器。4例嵴内型3、5、5、6mm用8、10、10、11mm偏心封堵器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10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2个孔放1个封堵器的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无主动脉瓣返流。随访1~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残余分流的1例在3个月后消失。全部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封堵器无移位,无主动脉瓣返流。结论本研究显示经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俊晓 《中国医药》2012,7(10):1209-1210
目的 探讨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8月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符合封堵条件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口插入食管超声探头,根据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伞.手术开始后TE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术后4~7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分流及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TEE经胸微创治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无X线辅助,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