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来虎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2):563-564
一、吸入类固醇和支气管扩张剂1.轻度哮喘 哮喘可导致慢性气道炎症,终末气道壁发生不可逆性变化(气道重构),长期哮喘未充分控制的患者,肺功能可能降低。多数治疗方针认为,轻度伴有间歇性症状的患者,有症状时仅用支气管扩张剂。据报道,间歇性症状的哮喘气道也有炎症,提示轻度哮喘也应适当使用预防药物。目前,高龄者及长期患病的患者自觉症状少,潜在性治疗适应的患者可能很多。吸入类固醇其抗炎症作用不用言表,轻~中度哮喘使用二丙酸氯地米地(beclomethasone)症状改善与气道炎症改善不符者也有报道。通常用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均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就是气道粘膜炎症这一立场来进行研究 ,药物治疗的疗效亦根据其抗炎作用来评价。吸入型类固醇激素抗炎作用强而全身副作用远低于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者 ,因此导致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即由支气管扩张剂抑制气道收缩转变为以抑制炎症为中心的治疗。现在内科领域中吸入型类固醇激素处于长期管理药中首选的地位。在儿科领域中 ,尽管意识到吸入型类固醇激素的疗效 ,但日本的儿科医师对其安全性持慎重态度 ,因此其适应证为重度哮喘患者。但由于日本有 2 0年的使用经验和对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以支气管哮喘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与生物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有关生物节律报告最多的一种疾病。在时间生物学上哮喘患者的症状表现较多,一天中以夜间变化大为其特征。在治疗方面正在开发利用生物节律的时间治疗来使用药物。1.支气管哮喘的表现 支气管哮喘以气道慢性炎症和通气受限为其特?..  相似文献   

4.
哮喘发作时应用激素吸入治疗的指标1.激素吸入的必要性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定义为与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多数细胞相关的气道慢性炎症性损害。它以慢性炎症为基础,伴发哮喘、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哮喘症状,同时出现气道过敏性症状。因而,须以改善气道炎症作为...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因长效型支气管扩张剂的上市而有很大改善。为改善COPD的气短,减少肺容量很重要。吸入激素的普及显著减少了哮喘死亡。作为哮喘气道炎症的监测,呼出气凝集液的检查很受重视。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效果预测因子的研究有了进展。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频率最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一、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近年来已查明,哮喘是由慢性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气道上有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并被激活,其结果是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亢进而出现哮喘症状。本文就气道高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作一概述。二、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各...  相似文献   

7.
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哮喘治疗药的研制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日常管理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致死性症状的发生率下降。但具有气道重构等难治性病理改变的患者亦较多 ,因此现在尚不能说已能根治。有鉴于此 ,应不断开发新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一、原有治疗药物的改良近年来日本变态反应学会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均制定了哮喘药物治疗指南 ,并建议按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实际上 ,吸入型类固醇激素、β2 激动剂和黄嘌呤类药物等支气管扩张剂、以白三烯拮抗剂为代表的抗变态反应药构成了哮喘治疗药物的“三驾马车” ,从而能充分…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急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炎症,并由此而出现气道过敏反应;常因各种环境因素以及精神刺激等内因而诱发以气道阻塞、阵发性喘息和呼吸困难为其特征。现在,由于皮质激素气雾剂的广泛应用,慢性哮喘的控制已容易,且疗效亦较提高;另方面,因哮喘急性发作而临时就诊或病情严重需住院者也大幅度减少。日本的哮喘病死率为5/10万,较欧美的2/10万仍高,其中l/3由急性发作所致。 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特征是以小时有时甚至以分为单位来观察日内变化情况。急性发作尽管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可得到控制,但仍不能根治,因此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时确…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哮喘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可致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最近,治疗哮喘时,为控制气道炎症而使用抗炎药,而实为抗变态反应药物,包括类固醇激素及抗变态性药物。另一方面,哮喘患者中有一部分是由阿司匹林及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勤 《日本医学介绍》1997,18(5):233-236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以特应型、感染型、混合型分类,变态反应及细菌感染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应型以青年患者为多,以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实质是Ⅰ型变态反应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但现在则重视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所致的呼吸道炎症反应,并...  相似文献   

11.
最近,继欧美之后,日本也开始使用咳嗽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综合征这一概念,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CVA 一词始用于1982年,它是一种慢性且不伴有喘鸣和呼吸困难的干性咳嗽。由于其具有气道敏感性亢进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消失的特征,故目前认为它属于变异性哮喘。此外,有些病例可转化为支气管哮喘,因此也有人认为是哮喘的前驱阶段。从迄今为止的 CVA 报告来看,从3~4岁的幼儿到60岁以上的老人,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小儿病例几乎均在10岁以下。关于特异性因素方面,有此类既往史者为20~25%,有包括支气管哮喘在内的家族史者为40%~100%。CVA 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有喘鸣和呼吸困难的慢性咳嗽,虽多数为干性咳嗽,但湿性咳嗽时,咳痰几乎均为浆液或粘液性。咳嗽的持续时间各家报告  相似文献   

12.
本岛新司  李春元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1):520-521,525
支气管哮喘是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有关的典型呼吸道疾病之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亦与PAF相关。本文阐述PAF与此两种疾病的相关性。一、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为可逆性气道狭窄性疾病,气道狭窄的最重要原因为支气管收缩,此外,气道过敏亦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PAF为可致支气管收缩、诱导气道过敏的物质。1.气道中产生的PAF:体外试验表明、PAF通过抗IgE、抗原酵母多糖及钙离子载体等刺激可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及巨噬细胞中释放。已知肺中含有大量上述细胞,如摘出致敏肺用抗原刺激后,证明灌注液中有PAF存在。PAF代谢迅速,在人体内难以测定。仲村等报道,于吸  相似文献   

13.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进展工藤翔二一、成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针以往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典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但是,随着近年来研究的进步,I型变态反应和其引起的继发性的急性、慢性炎症,进一步引起神经性炎症,出现气道过敏这一过程得到重视.伴随这种病理生理理解的变...  相似文献   

14.
治疗哮喘的药物为便于理解而分为长期管理药和发作治疗药两类。其中,长期管理药主要用于慢性哮喘的控制,包括类固醇激素、抗变态反应药和缓释型茶碱类等;气道炎症的长期存在使气道痉挛反复发作,一旦炎症被控制,气道痉挛就不再出现。发作治疗药为能迅速舒张支气管的药...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与趋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gE和肥大细胞为主线讨论的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主要明确存在炎症机制。抗原暴露后引起迟发期炎症反应,与此相一致,来自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向下呼吸道移动,这些白细胞通过介质释放作为效应细胞形成炎症病态(过敏性炎症)。另外,气道炎症局部聚集的Th2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过诱导产生IgE,使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分化等,加重气道过敏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一、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1.认为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嗜酸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等哮喘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所引起,并伴有气道的损伤。该气道炎症伴有气道过敏性,因各种刺激容易引起气道阻塞。2.哮喘治疗的根本是要明确引起气道炎症的原因,并予以去除和...  相似文献   

17.
一、哮喘持续状态所谓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时,虽经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等各种治疗,呼吸困难状态持续在12~24小时以上者。由于呼吸困难持续时间长,心身显著消耗有时也会致死。哮喘持续状态的症状:①尽管努力呼吸仍有喘鸣加呼吸音减弱(状态不好有转窒息危险);②呼吸困难;③空气不足感;④三凹征;⑤胸廓过度膨胀,⑥躁动;⑦疲劳状态(意识障碍);⑧易怒;⑨心情焦  相似文献   

18.
一、呼吸系统疾病与GERD与GER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有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误咽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及肺纤维化等。Ursehel等探讨GERD的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率称 ,63 6例食管裂孔疝病人兼有消化与呼吸两系统症状者占 45% ,单有呼吸系统症状者 1 6% ,即合计 61 %的病例有咳嗽、支气管炎、哮喘 /喘鸣、肺炎、咯血、间歇性呼吸困难和声嘶等呼吸系统症状。Pellegrini依 2 4小时食管 pH监测诊断的 1 0 0例GERD中 ,43 %有夜间咳嗽、1 1 %发生反复性肺炎 ,4%出现哮喘症状。近年以来 ,随着日本人饮食…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就是慢性气道炎症 ,最近 10余年来 ,吸入型类固醇激素 ,特别是以英国、北欧为中心的欧洲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在改善哮喘死亡率及住院率等方面已初见成效。各国相继颁布的哮喘治疗指南 ,其基本原则均是以PEF测定值作为客观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及决定吸入型类固醇激素的剂量的根据。在日本 ,厚生劳动省也正着手制定依据于证医学的哮喘治疗指南。指南的基本观点是吸入激素药物 ,应以局部作用最佳、全身副作用少、可作为一线药物 ;吸入型β2 激动剂并非定期吸入 ,而是仅为暂时改善自觉症状而临时吸入 ,其吸入次数也…  相似文献   

20.
栋方充 《日本医学介绍》1998,19(12):530-532
一直以来,哮喘被认为是以变化迅速的气道狭窄和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特征的实质就是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因此,目前哮喘的定义中包含有三个特征,即慢性气道炎症、可逆性气道狭窄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