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眩晕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观察王氏颈椎调整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60例子,按接诊顺序分为王氏颈椎调整术组和常规推拿组,采用王氏颈椎调整术和五版<推拿学>教材手法,在手法质量控制下推拿,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1.6%.2组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王氏颈椎调整术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传统推拿疗法和矫正坐姿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65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组33例和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32例,观察2组间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P<0.01).手法结合矫正坐姿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的86.6%(P<0.01).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矫正坐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两种手法治疗均每隔日一次,每次30 min,治疗2W,共治疗6次,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整体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整脊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并与单纯整脊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与整脊结合治疗,两者可以起协同作用,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手法推拿与针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12例颈性眩晕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一组56例患者仅采取颈椎手法推拿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56例患者采取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86%(52/5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提供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眩晕症状,临床作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推拿压揉结合提旋颈椎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椎病患者50例,其中颈型30例,神经根型9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神经型1例,混合型2例.用推拿压揉结合提旋颈椎法的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6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治疗时间50~10次.有效率达100%,不良反应少.结论:推拿压揉结合提旋颈椎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201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组)、对照组(推拿整复手法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X线片表现结果。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04(P0.05);临床眩晕症状出现频数前后比较χ2=5.66(P0.025);治疗前后两组X线片表现方面曲度变直对照χ2=17.39(P0.005),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针刀配合推拿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