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患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4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成分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成分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需与卵巢原发性及继发性鳞状细胞癌、腺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3例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患者,发生在左侧卵巢2例、右侧卵巢1例,平均年龄41.3岁,其中1例为绝经后患者。光镜下肿瘤内可见不同比例的皮肤及其附属器、肠上皮、纤毛柱状上皮、软骨、骨、脂肪及成熟脑组织,例1局部上皮增生伴重度异型增生,排列紊乱,极性消失,部分细胞核明显增大、深染,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或核沟;例2局部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例3局部见中分化管状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例1,癌变细胞CK5/6、p63、p40均(+),GATA3(+),CK8/18弱(+),Cam5.2(+),CK7和CK20(-),Ki-67约60%(+);例2,癌变细胞CK5/6、p63、p40(+),CK8/18局部弱(+),CK7、CK20、GATA3均(-),Ki-67约70%~80%(+);例3,癌变细胞CK20、CDX-2和Villin均(+),CK7、CK5/6、p63、CA125、PAX-8均(-),Ki-67约40%(+)。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例1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例2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例3为成熟型畸胎瘤伴局部中分化管状腺癌(肠型腺癌)。3例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其中例2、例3术后给予化疗。例2化疗后随访9年4个月,无复发或转移;例3化疗后随访6年,复发死亡;例1术后未进行其他治疗,术后4个月门诊复查,未见复发或转移,进一步随访中。结论卵巢囊性成熟型畸胎瘤癌变十分少见,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啸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74-276,i0009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该类肿瘤,分析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期及随访结果。结果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盆腔肿块。7例中3例为甲状腺肿恶变,2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为类癌。7例均为临床Ⅰ期。除1例失访、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外,其余5例均无瘤生存。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低,病理检查需细致全面,结合临床综合治疗Ⅰ期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6例,复习其临床资料,光下观察组织形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6例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1岁;肿瘤部位腰段4例,颈段1例,骶尾部1例,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5例囊性成熟性畸胎瘤,镜下可见成熟的鳞状上皮、消化道及呼吸道柱状上皮、纤维平滑肌组织、脂肪组织等;1例囊性畸胎瘤,局部癌变为腺癌,镜下除可见成熟囊性畸胎瘤成分外,局灶柱状上皮细胞有癌变,癌细胞明显异型性,呈腺样或实性条索状排列,侵犯囊壁。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少见,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多位于胸、腰段椎管髓外硬膜下;病理类型多为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极少数可以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发生来源.方法 复习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伴上皮内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20岁.CT示左侧卵巢巨大、多房、囊实性包块,界限清楚.巨检:肿瘤18.5 cm×17 cm ×7 cm大小,表面光滑,局部破溃,破口处有黏稠的黏液样物流出,切面多房囊实性,囊性部分含黏液样物质,其中一个房内充满皮脂毛发样物;实性部分灰白色,黏滑感.镜检:肠型黏液性上皮细胞呈复层,瘤细胞核大,核分裂象易见,局部腺体共壁或呈筛孔状,间质内未见浸润;其中1个囊腔内衬鳞状上皮,可见毛囊、皮脂腺、汗腺等成分,并可见胃肠型上皮.免疫组化:黏液性上皮CK 7和CK20(+).结论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少见,发生上皮内癌变者更为罕见.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可能起源于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胃肠型上皮成分.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是妇科常见的卵巢肿瘤 ,约占卵巢肿瘤的10 %~20% ,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院自1999年3月~2002年12月通过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62例 ,其中1例中转开腹术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4~63岁。已婚53例 ,已产29例 ,其中3例已绝经 ,未产24例 ,未婚9例。一侧卵巢病变44例 ,两侧病变18例 ,其中单个卵巢多发囊肿7例。肿瘤体积1~5cm29例 ,5~10cm24例 ,>10cm9例。术前B超均提示为囊性畸胎瘤 ,其中8例术前B超为单侧 ,而术中探查发现为双侧。62例中 ,有1例术后病检报告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该瘤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 9例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和病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 29~ 64岁,平均为 40.6岁.良性卵巢甲状腺肿 8例,大体呈实性、囊实性、囊性,有 3例可辨认出甲状腺组织.5例肿瘤全部由甲状腺组织组成, 3例含有其它畸胎瘤成份.组织学类型有:单纯型、腺瘤型、囊性变型.恶性卵巢甲状腺肿 1例,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根治性手术和 131I放疗,随访 8个月无复发.结论卵巢甲状腺肿可出现发生于颈部甲状腺相似的任何病理改变.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的病理诊断标准、临床处理与颈部甲状腺癌一致.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312-3314
选取收治的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25例,对其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ⅠA1期11例,ⅠA2期14例。11例ⅠA1期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7例,子宫颈锥切术4例,术后随访2年,10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患者在4个月后复发,复发后即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术后随访未见转移。ⅠA2期14例患者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2年,14例均未见复发。子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宫颈锥切或子宫全切术临床疗效均满意,复发及转移率低,详细的病理报告对选择治疗方式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与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至2017年收治的8例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与血清基因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单侧卵巢病变,下腹部疼痛的患者为3例。肿瘤最大径在10 cm以上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鳞癌3例,腺癌5例。鳞癌影像学检查囊壁存在部分厚度增加,腺癌存在附壁乳头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中鳞癌P63与CK5/6为阳性,腺癌Villin、CK20、CDX2为阳性。基因检测发现肠状腺癌恶性病变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结论通过临床检查、超声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肿瘤标记因子可以诊断部分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恶性病变,KRAS基因突变检查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类癌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卵巢类癌均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分,例1为妊娠合并卵巢畸胎瘤,类癌成分呈岛状、巢团状生长;例2畸胎瘤合并卵巢甲状腺肿类癌,镜下甲状腺组织与类癌相互交织,类癌呈梁索状、岛状生长;2例瘤细胞核呈典型"胡椒盐样",染色质细腻,核分裂不明显。免疫组化:Cg A、Syn、CD56和CK均(+);例2类癌区CK19(+),TTF-1(-)。结论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卵巢类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观察卵巢鳞状细胞癌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卵巢鳞状细胞癌与发生在其他部位(食管、皮肤)的鳞癌组织病理特点相同,本例卵巢完全被肿瘤取代,没有发现畸胎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绝大多数卵巢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卵巢畸胎瘤的鳞状上皮,部分源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Brenner瘤,不伴这些病变的卵巢鳞状细胞癌极其少见,形态学特点与其他部位的鳞癌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护理难点和效果,为临床识别和个体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肛周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局部和全身评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给予整体干预方案,术后随访至患者死亡或伤口愈合。结果 2例患者临床特征为感染持续时间长、局部异味重、组织脆性大、易出血,全身存在低蛋白、贫血。组织病理均检测为中、高度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术中发现癌变已广泛侵袭至直肠后壁,极易引起肠瘘,给予大部减瘤术,术后抗感染敷料填充引流姑息治疗,随访1月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行手术根治后伤口愈合,定期化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长期感染的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高、侵犯范围广、死亡率高。促进伤口愈合是预防癌变的关键,病理检查是发现癌变的关键,早期手术是癌变伤口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平均年龄36岁,其中21-30岁最多见占34.1%(58/170);双侧占12.4%(21/170);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肿瘤扭转,共25例,3例肿瘤发生恶性变,平均年龄49岁。21例合并妊娠,术后妊娠经过顺利。结论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多见于生育年龄,围绝经期可发生恶变应积极处理,孕期手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并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并蒂扭转的CT表现.结果:9例共10个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其中9个出现蒂扭转,平均最大径8.9 cm,6例出现扭转的蒂部与肿瘤形成的囊实性双肿块,7例囊壁增厚,肿瘤内不规则片状出血2例,输卵管增粗5例.结论:CT可在术前诊断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或并蒂扭转.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4年1月~1996年12月对卵巢癌、输卵管癌、宫颈癌、子宫肉瘤15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双侧骼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6.6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年龄18~61岁,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卵巢癌11例中,浆液性囊腺癌4例;克鲁根勃氏瘤3例,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透明细胞癌、恶性畸胎瘤各1例。输卵管癌1例,子宫肉瘤2例,宫颈癌1例。按FIGO标准分期:目期8例,回期4例,IV期3例。全部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和/或术后采用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配合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畸胎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40个)卵巢畸胎瘤的声像图特点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6例40个卵巢肿瘤术前超声显示囊性为主型10个(10/40,25.0%);实性为主型5个(5/40,12.5%);囊实混合型25个(25/40,62.5%)。病理检查结果:成熟畸胎瘤36个(36/40,90.0%),主要组织成分为油脂、毛发、皮肤及其附属物,其中1个为卵巢甲状腺肿(2.5%),主要组织成分为甲状腺组织。未成熟畸胎瘤4个(4/40,10.0%),在与成熟畸胎瘤相似的背景下,未成熟组织主要成分为原始神经管。超声与病理对比显示:未成熟畸胎瘤与部分成熟畸胎瘤声像图表现相似,为实性为主型及囊实混合型声像表现。结论超声与病理对比显示,卵巢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肿瘤组织结构密切相关:超声显示囊性为主型回声者多为成熟畸胎瘤,超声显示囊实混合型及实性为主型回声者既可为成熟畸胎瘤,也可为未成熟畸胎瘤。  相似文献   

17.
<正>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病例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对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例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以提高对其的认识。1临床资料例1:患者64岁,绝经14年。因"发现盆腔肿物7天"入院。查体:盆腔内触及一大小约11cm×12cm×12cm囊实性肿物,上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前线。彩超:盆腔内见114  相似文献   

18.
魏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09-6709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6例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76例畸胎瘤中,超声诊断75例成熟型和1例未成熟型。76例畸胎瘤中,超声诊断76例,符合率100%。其中单侧65例,双侧11例,共87枚。声像图表型:囊性型(3例3枚),实性(10例13枚),混合性(63例71枚),以混合性多见。结论认为腔内超声是卵巢囊性畸胎瘤的较好的诊断方法 ,特别是良性畸胎瘤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而未成熟畸胎瘤的声像图无一定特征性,确诊有赖于手术及病理。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1980~1981年我科收治卵巢肿瘤31例.均按照FIGO规订的卵巢肿瘤分期标准划分。其中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20例,Ⅳ期5例.病理分类(WHO)为浆液性囊腺癌13例,粘液性囊腺癌6例,卵黄囊癌4例,畸胎瘤恶变2例,子宫内膜样癌1例,颗粒细胞瘤2例,无性细胞瘤、卵巢平滑肌肉瘤、克鲁肯伯氏瘤各1例。  相似文献   

20.
卵巢原发性类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观察总结7例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86岁(29~54岁),以盆腔肿物或卵巢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为甲状腺肿型2例,岛状型3例,梁索-岛状混合型2例。结论卵巢类癌是罕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具有低度恶性。诊断中需注意与粒层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鉴别,并需除外转移性类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