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蓉  李云庆 《解剖学报》1999,30(2):124-128,I006
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甘氨酸受体和阿片μ受体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的作用部闰。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和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纹状体中谷氨酸递质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基的变化,从受体前和受体层面探讨通过谷氨酸能系统的阿片类精神依赖机制.方法:吗啡剂量递增连续皮下注射10d,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生理盐水组和吗啡模型组各取10只断头处死,取脑纹状体采用谷氨酸试剂盒测定谷氨酸含量;另取6只经灌注固定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纹状体中NR2B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纹状体谷氨酸含量和NR2B表达均增加.结论:纹状体中谷氨酸递质含量及其受体NR2B表达水平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在吗啡精神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锌在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能神经末梢中含量丰富 ,而且在神经传导中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浓度可达30 0 μmol L。作为最重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 ,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的反应与突触可塑性、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多种神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Zn2 能抑制由NMDA受体介导的电流 ,其抑制NMDAR的作用包括电压依赖和电压非依赖两种机制 ;同时 ,Zn2 对由不同亚基组成的NMDA受体反应的敏感性也不相同。此外 ,NMDAR上包括质子、多胺在内的多个结合位点也与Zn2 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学杂志》2017,(1):70-74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氨基酸,生理状态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细胞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等病理情况下,脑室周围谷氨酸浓度升高,过度激活少突胶质细胞上的谷氨酸受体,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死亡,继而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进一步引起HIBD患儿髓鞘化障碍,造成认知能力下降和远期行为学异常。本文主要综述谷氨酸对生理状态少突胶质细胞迁徙分化的影响及病理情况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介导的少突胶质细胞损伤及机制。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中,Aβ寡聚物通过消弱神经元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作用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而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受到受体赖氨酸激酶EphB2的调节。EphB2胞外有三个结构域:配体结合结构域(LB)、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R)、Ⅲ型纤维连接蛋白重复结构域(FN)。实验证实Aβ寡聚物与EphB2的结合区域为FN,Aβ寡聚物结合到NMDA的FN区域后可促使蛋白酶体内EphB2的降解从而降低EphB2的水平。已知转基因hAPP小鼠模型和AD患者的大脑记忆相关区域均可检测到EphB2的耗竭。为确定EphB2的缺乏是否会干扰NMDA受体依赖功能,美国科学家通过导入慢病毒载体来改变小鼠大脑记忆中心位置神经元表达EphB2。通过短发夹RNA介导基因沉默技术的使齿状回EphB2表达降低可使非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硫磺素S染色技术检测APPswe转基因小鼠脑内沉积的老年斑;免疫荧光技术标记正常及APPswe转基因小鼠海马发育过程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阳性细胞. 结果: 模型组小鼠海马CA1、CA3区以及齿状回谷氨酸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海马各区的GABA阳性细胞在两者之间变化不明显.结论: 谷氨酸与GABA能神经元数量的改变与Aβ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以及AD的病理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D-谷氨酸与帕金森模型鼠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金森模型鼠中脑D-谷氨酸的变化情况,探讨兴奋性神经递质右旋对映体对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以及与帕金森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方法:成年C_(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hridine,MPTP)制备帕金森病模型鼠。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中脑D-谷氨酸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黑质和尾壳核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注射MPTP 1d后中脑组织中D-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3 d后逐渐降低;3 d后谷氨酸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中脑组织中D-谷氨酸可能具备与L型对映体相同的兴奋毒性,并参与帕金森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了解4-AP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4-AP及L型谷氨酸对小鼠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Ca2+]i的影响.结果4-AP与谷氨酸均能提高[Ca2+]i,两者峰值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共同作用于细胞时的上升曲线与单用谷氨酸时相仿.结论4-AP的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Ca2+]i有关,其中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的[Ca2+]i升高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4-氨基吡啶(4-AP)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了解4-AP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内游离钙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记录4-AP及L型谷氨酸对小鼠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Ca2+]i的影响.结果 4-AP与谷氨酸均能提高[Ca2+]i,两者峰值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共同作用于细胞时的上升曲线与单用谷氨酸时相仿.结论 4-AP的药理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细胞[Ca2+]i有关,其中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的[Ca2+]i升高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年期丰富环境(E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36只幼年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LPS)组、丰富环境+脂多糖组(EE+LPS)。给予小鼠单次腹腔注射LPS(O.83 mg/kg)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EE+LPS组小鼠在注射LPS前给予8周的丰富环境干预。新旧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区l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68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小鼠新事物辨别指数明显下降;与LPS组相比,EE+LPS组小鼠新事物辨别指数明显增加。LPS可诱导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表现为Iba-1阳性细胞数目增加,CD68和IL-1β的上调;而丰富环境干预可明显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表现为lba-1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D68和IL-1β表达下调。结论:丰富环境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崔海梦  陈春花 《解剖科学进展》2012,18(6):564-566,57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致残致死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信号转导通路、兴奋性谷氨酸受体活化、NO作用等。Kalirin是Rho蛋白家族中小GTP酶的一种神经特异的鸟嘌呤核苷酸转化因子,kalirin-7是成熟大脑中最丰富的kalirin同种型,对树突棘的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研究显示,kalirin-7在缺血性脑卒中也起一定作用,此分子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其含量的减少加重了神经元的损伤。其机制可能包括:与PSD-95结合而改变了JNK信号传导通路,与NMDA受体亚单位结合减少以至兴奋性谷氨酸作用增强,以及对iNOS的抑制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内含有丰富的作为重要神经递质的兴奋性氨基酸,因此也广泛存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等)结合后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而实现其生理效应。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根据对不同激动剂的选择性和反应强度,离子型受体分为NMDA受体、使君子酸(AMPA)受体和海人藻酸(KA)受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谷氨酸致痫和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抑痫作用的细胞内机制,本文在EPC 9 光电联合检测系统上用Fura 2 阳离子检测法观察了地塞米松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 ]i 的影响。结果:(1)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元内[Ca2+ ]i 显著升高,EGTA(5 m m ol/L)耗竭细胞外钙后,谷氨酸升钙作用消失,给予氯化钙(1 m m ol/L)后其升钙作用恢复:Verapam il(10 μm ol/L)对谷氨酸升钙作用无明显的影响,MK 801(10 μm ol/L,NM DA 受体特异性非竞争性阻断剂)可明显阻断谷氨酸的升钙作用。(2)地塞米松(100 μm ol/L)作用2 h 明显抑制了谷氨酸(200 μm ol/L)的升钙作用,地塞米松(100 μm ol/L)+ 放线菌酮(10 μm ol/L,蛋白合成抑制剂)共同作用2 h,再加入谷氨酸,则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消失,地塞米松(100 μm ol/L)作用2 m in 对谷氨酸(200 μm ol/L)的升钙作用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谷氨酸通过NM DA 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升高了海马神经元胞内[Ca2+ ]i,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基因组机制抑制了谷氨酸的这种升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时缺血的神经元大量释放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细胞外液谷氨酸异常升高的原因,谷氨酸受体活化机制,细胞内Ca~(2 )升高而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及影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因素,以下将分别予以叙述。 一、概述 兴奋性氨基酸(EAA)是具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的酸性游离氨基酸,谷氨酸就是这类氨基酸。它兼有对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和毒性作用。这一事实已被多种兴奋性氨基酸所证实,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砒啶(MPTP)对C57BL小鼠纹状体尾壳核内神经元结构及谷氨酸受体(GluR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MPTP注射至C57BL成年小鼠腹腔内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尾壳核内谷氨酸受体GluR1的表达;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小鼠纹状体尾壳核内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小鼠纹状体尾壳核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嵴结构部分模糊,部分内质网扩张,细胞核皱缩变形;GluR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MPTP引起小鼠纹状体尾壳核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其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与降低Glu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暴露下小鼠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和小鼠听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周大小的C57BL/6J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次,药物浓度为100mg/kg,连续给药14d,分别在第7天、第14天时检测受试小鼠的ABR(Click&Tone burst),并以未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的小鼠(0d)作为对照组。使用抗GluR2/3抗体对小鼠基底膜铺片标本进行染色标记,以观察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GluR2/3)的表达情况。结果 注射庆大霉素小鼠在第7天、10天、14天时听力损失明显,听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庆大霉素后第7天和14天,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后谷氨酸受体(GluR2/3)的表达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听力损失最为严重,提示GluR2/3在突触后的过高表达和耳聋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持续暴露可以造成耳蜗内毛细胞传入神经突触间隙内谷氨酸递质过表达,与耳聋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种低毒性的顺铂复合物: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γ-PGAasp-CDDP),考察其体外性质和体内毒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γ-聚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复合物,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化学法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常规方法检测该复合物稳定性;透析法研究药物缓释效果;MTT法检测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小鼠体内实验检测其体内毒性。结果成功制备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顺铂的有效结合率达30%;该复合物在常温中性环境下稳定;30h时顺铂的累计释放率达到30%;细胞实验表明复合物对Bcap-37(人乳腺癌细胞)和BEL7404(人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小鼠体内实验表明该复合物的毒性比游离顺铂低。结论γ-聚谷氨酸天冬氨酸-顺铂复合物仍然保留了游离顺铂的生物活性,在杀伤肿瘤细胞、引起细胞凋亡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体内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滞留效应(EPR效应)以及药物缓释作用有关,因此该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振国  张小云 《解剖学报》2001,32(4):T018-T019
目的 探讨谷氨酸与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参环毛蚓(P.aspergillum)的存在与否及分布情况。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谷氨酸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2/3亚型、4亚型阳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结果 发现谷氨酸存在于参环毛蚓的脑、咽下神经节、腹部神经节的神经细胞、肌间神经细胞,以及肠上皮和体表上皮的非神经细胞。在围咽神经环与腹神经链及腹神经链所发出侧支的切面可见深染的细密的阳性神经纤维束。同型谷氨酸受体1亚型、4亚型仅存在于参环毛蚓的脑。未观察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亚型阳性细胞的存在。结论 参环毛蚓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阳性神经细胞的部分细胞突起显著,形态成熟,围咽神经环与腹神经链所发出侧支的阳性神经纤维是它们的投射纤维;部分细胞无突起,形态幼稚,谷氨酸在此不是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其受体阳性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在许多外周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表达。m Glu5在神经系统疾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也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GluRs)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5(mGluR1/5)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的重要成员之一,该受体及其介导的下游信号在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与相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mGluR1/5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其他GPCR受体的相互作用对信号共同调节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