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糖尿病(DM)和正常血糖之问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为餐后高血糖。目前广泛认为IGT是DM的前期,大部分2型DM均经过IGT阶段,研究显示IGT第5~10年有1/3转变成DM,1/3维持在IGT阶段,1/3血糖恢复正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老年IGT患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延缓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改变及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活性氧活力(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①T2DM患者ROS、MDA明显增高,GSH、SOD明显降低。②ROS、MDA与HOMA—β呈负相关,GSH、SOD与HOMA—β呈正相关。③CSII治疗2周后,ROS、MDA明显降低,GSH、SOD明显增高,同时HOMA-β亦明显增高。[结论]T2DM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明显增强。短期CSII除迅速降低血糖外,还具有降低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胰岛口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减低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况.方法 选取糖耐量减低(IGT)组45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组51例,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比较IGT组与NGT组的氧化应激状况,并对氧化应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NGT组相比,IGT组血清SOD和GSH水平明显下降,而血清ROS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且经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两组问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SH与年龄、BMI、FBG以及TG呈负相关;SOD与年龄、FBG、HOMA-IR以及TC呈负相关;ROS与年龄、BMI、FBG、HOMA-IR以及TG呈正相关;MDA与HOMA-IR和TG呈正相关.结论 此研究结果提示,糖耐量减低者体内存在着高水平的氧化应激状态,但仍有待于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赵建  刘红辉  许永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03-304,30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脂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6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A组,n=30)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n=30)和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C组,n=15)。A组的T2DM患者予以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阿乐,10~20mg,口服,每晚一次)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留取血清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比色法测定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GSH—Px、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增加,MDA水平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期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2DM患者氧化应激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糖尿病(DM)出现前,有一段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损伤加重时期,称DM前期。此时,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与DM诊断标准间,称糖调节受损(IGR),其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DM前期以IR和餐后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虽然IGT患者各方面尚未表现出DM状态,但其罹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风险却与DM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减低(IGT)是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而糖化血红蛋白中含量最多为HbA1c,也是最稳定的,它能监测IGT患近2~3个月血糖控制的水平,对于IGT患的早期诊断、控制、治疗、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HbA1c测定对IGT患开展较少,作自2003年12至2005年8月通过对45例IGT患HbA1c的检测分析,以探讨HbA1c在IGT患中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15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NGT组)8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DM组)34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8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胰岛素,血脂。观察冠脉病变发生率及狭窄程度。结果:DM组、IGT组多支冠脉变发生率,狭窄程度与NGT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M组、IGT组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NGT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M与IGT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狭窄程度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与冠商合并糖病患者相似,血脂,胰岛是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糖耐量异常(IGT)或2型糖尿病(2DM)中影响血清可溶性选择素E浓度的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正常健康人、38例IGT者和47例新诊断2DM患者的血清可溶性选择素E的浓度。结果IGE组及2DM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选择素E明显升高(P〈0.01)。2DM组的血清选择素E的浓度也显著高于IGT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选择素E与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自然对数值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DM患者、IGT患者血清可溶性选择素E浓度上升.其浓度改变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叶学和  梁深  劳丹华  黄庆娟 《临床荟萃》2009,24(20):1818-1819
限于目前医学水平和2型糖尿病(T2DM)复杂的发病过程,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其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因此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糖耐量低减(IGT)是T2DM前期的一种高危状态,IGT人群是T2DM患者的最主要人群。所以,对IGT患者的干预治疗在预防T2DM中至关重要。本研究采取前瞻、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国产阿卡波糖(卡博平)对IGT患者干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检测糖耐量受损(IGT)、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同时观察血清超氧化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评价超声在糖代谢紊乱患者内皮功能检测中的意义,以期为糖代谢紊乱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30例IGT患者、30例无并发症的2型DM患者及33名正常对照者(NGT)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葡萄糖(FPG)、胰岛素(FINS)、SOD、MDA、hsCRP、sVCAM-1,并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的血管内径,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EDF。结果:(1)IGT组、DM组的EDF较NGT组显著下降(均P<0.01),DM组较IGT组更低(P<0.01)。(2)IGT组、DM组的SOD较NGT组显著下降(均P<0.01),而MDA显著上升(均P<0.01)。DM组与IGT组比较SOD显著下降(P<0.01),MDA显著上升(P<0.01)。(3)hsCRP、sVCAM-1在NGT、IGT、DM组逐渐上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F与HOMA-IR、hsCRP明显负相关。结论: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DM患者中损害较IGT患者明显,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胰岛素抵抗、hsCRP与IGT、2型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方法】将412名门诊患者按OGTT分为4组:糖尿病组(NDM,n=180),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35),糖耐量异常组(IGT,n=46),糖耐量正常组(NGT,n=151)。测定血压、血脂(TG和HDL)、体质指数(BMI);应用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进行测定。【结果】DM、IFG及IGT组均较NGT组IAI下降,HOMA-IR增高,DM组表现得尤为显著;而IFG组与IGT组比较,亦有显著的IAI下降及HOMA-IR增高(P〈0.05)。【结论】不同糖耐量人群随着糖调节不同程度的受损HOMA-IR和IAI均有增幅变化,这两种指标可较准确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IFG与IGT人群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纯冠心病(CHD)和冠心病合并三种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冠心病及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将180例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CHD)、单纯糖代谢异常组、冠心病(CHD)合并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组、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组和正常对照组(无冠心病和糖代谢异常、6组,各组均30倒。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Y,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法测定BNP值。结果单纯冠心病组(CHD)、单纯糖代谢异常组、CHD舍并IFG组、CHD合并IGT组、CHD合并DM组患者的hs—CRP和BNP浓度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合并IFG组、CHD合并IGT组、CHD合并DM组均高于单纯糖代谢异常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CHD合并DM组高于CHD合并IFG组、CHD合并IGT组、单纯冠心病组、单纯糖代谢异常组(P〈0.05),CHD合并IFG和CHD合并I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各种糖代谢异常(IFG、IGT、DM)患者hs—CRP和BNP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冠心病合并DM患者的hs—CRP和BNP浓度水平升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由多种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在中国,2型糖尿病占90%以上,患病率日趋增高。作者在2004年6月至2004年11月对台州市椒江区50岁以上3219人进行了糖尿病(DM)及糖调节异常(IGT、I—IFG、C—IGT)的患病率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负荷后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糖耐量异常反映了由血糖正常到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过渡阶段。有报道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大多数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同的遗传特征。研究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经过糖耐量异常阶段,年转化率为2%-14%,每5-10年约有1/3的IGT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T2DK)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及小剂量胰岛素对血浆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例T2DK患者及24例正常人(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Vaspin水平及T2DK患者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后血浆Vaspin水平,并分析血浆Vaspin水平与血脂、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丙二醛(MDA)、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关系.结果 与 NC组相比,T2DK组和T2DM组血浆Vaspin水平明显增高,T2DK组又明显高于T2DM(P〈0.05或P〈0.01).T2DK患者血浆Vaspin水平与FBG、HOMA-IR、甘油三酯(TG)、MDA和总胆固醇(TC)呈明显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AOC、SOD呈明显负相关(P〈0.05或P〈0.01).HOMA-IR 、SOD和MDA是影响T2DK患者血浆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T2DK患者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后T-AOC、SOD明显增高,FBG、TG、MDA、Fins、HOMA-IR和Vaspin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能有效改善T2DK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及减轻氧化应激,同时降低其血浆Vaspin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晓军  刘文星  徐丽梅  苏运辉 《新医学》2010,41(3):169-170,17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测定糖耐量正常(NGT)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组、糖耐量减低(I-IGT)组、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各30例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与CIMT,比较各组的差异。同时分析脂联素与CIMT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IFG、I—IGT、IFG/IGT和佗DM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NGT纽(P均〈0.01),IFG/IGT和他DM组脂联素均显著低于I—IFG、I—IGT组(P〈0.01)。T2DM组和IFG/IGT组的HOMA-IR均大于I-IGT、I-IFG和NGT组(P〈0.05或0.01)。I-IFG、I-IGT、IFG/IGT和T2DM组cIMT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或0.01);T2DM组与IFG/IGT组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I-IGT、I—IFG组(P〈0.05或0.01),I-IFG与I-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及CIMT均呈负相关,CIMT与空腹血糖、服糖后2h血糖、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IFG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CIMT增加,提高脂联素水平可能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蔡红妹 《检验医学》2013,(11):1061-1062
近年来,国外有杂志报道我国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患病人数达9000多万,20岁以上成年人DM患病率达9.7%,更有1.48亿DM前期人群。国内针对DM前期患者的研究众多,但针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与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分析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上海远郊地区部分体检人群中IFG与IGT患者的血脂情况,以期为预防IFG与IGT患者进入DM阶段提供较好的血脂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粤西某高校教职工2型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职业人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教职工30岁以上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1000人。结果(1)DM患病率为8.10%,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为13.50%。按性别划分,DM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64%,9.39%;IGT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6.69%,15.33%。随年龄增加DM和IGT患病率逐渐增加,50岁以上DM患病率达14.56%;(2)超重现象严重,超重和肥胖率为44.50%,腹型肥胖率为33.90%。随体重指数增加,DM和IGT患病率逐渐增高。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2型DM患病率均随BMI升高而增高(P〈0.01);(3)调查人群中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9.08%。结论在高校社区人群中,DM患病率已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超重和肥胖、高血压是DM发生的危险因素,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重是预防2型DM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以上人口现在已超过10%,糖尿病(DM)已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糖耐量受损(IGT)是DM的前期,是正常血糖与DM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也是DM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对老年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如何?笔者收集了2006年4月-2006年12月来本院体检与疗养的非DM老年人21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mALB及β2-MG的检测在早期糖尿病患者肾损伤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根据WHODM分型标准,DM组45例、IGT组57例和NGT组44例,测量所有入选对象的空腹血糖和13服75g葡萄糖溶液2h后血糖,及尿mALB和β2-MG。[结果]与NGT组比较,DM绀、IGT组尿mALB及β2-MG均升高(P〈0.01);与IGT组比较DM组尿mALB及β2-MG升高(P〈0.01);尿mALB与β2-MG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在IGT阶段已存在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尿mALB和β2-MG的检测在早期预测与筛选DN方面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