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4.27,P<0.05);在术后研究组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4.01,P<0.05)。结论早期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康复练习、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影响。方法:64例患者均随机从某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将两组手术状况、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舒适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应用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其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并发症及术后疼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苏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11-111
目的观察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病例均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16.13%,对照组为38.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较早下床活动、接受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风险,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137-139
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其围术期康复临床影响讨论研究。方法参与本实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21,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方案)和对照组(n=20实施传统常规临床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不同时间段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指数)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更好。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其对患者围术期康复具有明显积极影响,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优良率,将护理干预应用其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常规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来进行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进比照。对两组术后48h的腰背、创口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照。疼痛评分应用现时疼痛强度(PPI)6级评分法,即0~5级对应无痛至剧烈疼痛;髋关节功能实施Harris评分标准。最后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其住院时长及总宣教时长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其腰背痛及创口痛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其术后便秘、尿潴留、压疮、肺部感染及创口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长、遏制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刘冰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40-142,160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手术指标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全髋组(P0.01);髋臼外展角和髋臼前倾角优于全髋组(P0.01);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23%高于对照组77.36%(P0.05);并发症发生率5.77%略低于全髋组15.09%(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以降低手术风险,维持股骨颈假体位置,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设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58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及Harris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4.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 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老年股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和措施,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指导,术后第2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详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恢复优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减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术后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手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术后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80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差异性,选取髋部骨折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髋部骨折术后采取优质护理的患者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2%高于对照组患者84.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试验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6%(41/42)高于对照组73.7%(28/38)(P<0.05)。结论:针对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明显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因而采取优质护理更有利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5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低于对照组的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洪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5,(1):156-157,16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ADL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利用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相较于骨科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治疗组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7%(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是按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除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外,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计划: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康复指导、术后护理、术后全面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术后3个月干预组终末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0%;对照组终末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7%。干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早期、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易勇  陈述梅  杨娟  李军 《中国药业》2020,(6):110-1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达州市渠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两组患者均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研究组患者加用右美托咪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结果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方面,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 d均明显下降(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3,7 d均呈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3,7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和CD4^+/CD8^+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74%比13.11%,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将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研究组,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优良率为87.5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15.26±3.41)pg/mL,白介素-1(IL-1)水平为(3.26±0.81)pg/m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中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各1例,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中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下肢静脉血栓4例,切口感染3例,髋部疼痛2例,关节脱位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采用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炎性反应改善更为明显,并发症更少,具有更好远期疗效,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松  王林 《贵州医药》2024,(1):103-105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9-181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一区收治的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