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各40例,分别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甘精胰岛素组为对照,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和餐后2 h C肽、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空腹水平(P<0.05或P<0.01),且利拉鲁肽组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和2 h PG、FMN和Hb 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拉鲁肽组治疗后的FMN降低幅度大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恢复,治疗T2DM的短期临床疗效可能优于甘精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研究组给予百令胶囊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两个月,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多于研究组(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应用百令胶囊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胰岛素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仍控制欠佳的27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入选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将胰岛素剂量暂减1/3,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为每次0.6 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变化,并记录其体重、腰围、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加用利拉鲁肽前后胰岛素每日使用单位总数的变化。结果: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FBG,PBG,HBAlc,TG,体重,BMI较应用原治疗方案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较应用前明显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LDL-C和血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部分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完全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达标,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对肥胖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不易出现低血糖,利拉鲁肽更适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每组40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利拉鲁肽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体质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FBG、2 h PG、Hb A1c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质量方面,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利拉鲁肽治疗组,利拉鲁肽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水平,但利拉鲁肽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最新报道的利拉鲁肽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利拉鲁肽缓释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阅读近3年共47篇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利拉鲁肽最新报道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缓释制剂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利拉鲁肽除了作为2型糖尿病的最新治疗药物,具有降低血糖功能外,最新研究发现其还具有修复胰岛β细胞、减轻体质量、降低收缩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肝脂肪变性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多重效应。同时,利拉鲁肽的缓释制剂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结论利拉鲁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其他降糖药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成本。方法:基于针对利拉鲁肽的全球Ⅲ期临床试验LEAD项目的剂量数据与复合终点指标,结合中国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成本数据,分析达到复合终点时利拉鲁肽及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成本。结果:每日1次1.2 mg利拉鲁肽治疗达到复合终点的成本最低。结论:在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中,每日1次1.2mg利拉鲁肽相比其他药物,疗效更好、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利拉鲁肽在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免疫原性、胰腺炎、甲状腺C细胞癌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等方面的安全性特点,利拉鲁肽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具有低血糖风险小、胃肠道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的优势;同时,无明确证据表明利拉鲁肽治疗与胰腺炎和甲状腺C细胞癌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和平均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指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略微高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PBG以及FBG指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BMI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BMI的影响更小)有利于降低BMI,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概率,用药更加具有安全性.运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 T2DM)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4例 T2DM 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16例和利拉鲁肽组18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 BMI、FBG 及2 h PBG、HbA1c 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利拉鲁肽组 BMI 和 FBG 较西格列汀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利拉鲁肽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西格列汀组发生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西格列汀或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 BMI及血糖,但利拉鲁肽能更加明显的降低FBG及 BMI。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9):1321-1323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到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利拉鲁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2组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利拉鲁肽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糖、BMI、血脂等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彭霄霞  徐康康 《中国药房》2011,(22):2083-2086
目的:介绍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与临床评价。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拉鲁肽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患者体重。利拉鲁肽治疗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非常低,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药理特性分析.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口服;观察组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结果:FPG、2hPG和HbA1C在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腰围和BMI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具有卓越的降糖及降体重作用,与其卓越的药理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2):280-283
目的:了解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利拉鲁肽的作用机制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利拉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的类似物,作用机制广泛,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降低血糖、减轻体质量、保护心脏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利拉鲁肽抑制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表现为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在机体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作用于血管紧张素(AngⅡ)-1受体和AngⅡ-2受体,改善AngⅡ对肾的损伤;降低白细胞介素(IL)-1β,改善胰岛功能;下调血清中的IL-6水平等。对利拉鲁肽延缓肾损害的深入研究将为其用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治疗糖尿病新药利拉鲁肽。方法:根据文献,对利拉鲁肽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信息进行综述与评价。结果:利拉鲁肽通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调节体内血糖水平;皮下注射后体内半衰期达10h以上,与部分药物之间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降低体重和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免疫原性反应等。结论:利拉鲁肽每日1次注射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降糖药利拉鲁肽及其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华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1):651-655
利拉鲁肽(Iiraglutide)是新一代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降糖药,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用,均能迅速、高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其降糖作用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即仅在血糖水平升高时刺激胰岛素释放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非常低.此外,利拉鲁肽能改善B细胞功能,降低血压,延缓糖尿病进展,减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与其他大多数降糖药相比,利拉鲁肽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利拉鲁肽具有超越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BMI、血脂及胰岛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后,BMI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明显降低,胰岛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用利拉鲁肽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各指标、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利拉鲁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利拉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血糖波动范围和变异幅度,明显改善和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降低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体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成本效果优势较佳。结论利拉鲁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效益,是治疗2型糖尿病成本与效果兼优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目前肠促胰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小结,比较几种重要的肠促胰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肠促胰素类药物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两项关于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及西格列汀对比的临床试验。结果:肠促胰素类药物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结论:利拉鲁肽作为高同源性的人GLP-1类似物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有优于同类药物的表现,同时利拉鲁肽还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体质量及收缩压下降,并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