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蜜丸作为一种传统剂型,有制作简便、味好易服、携带方便的优点.且蜂蜜有补中润燥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较常应用。外配蜜丸的处方来源于多个门诊科室,处方用药品种、总剂量差别较大,而且患者经常以同一处方,在数月或数年内多次配制蜜丸,要想几次做成的蜜丸外观色泽、生药含量、总重量都一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蜜丸的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14种皮类中药的电泳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 我们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4种皮类中药进行了电泳鉴别,报道如下: 一、实验材料(见附表) 将适时采收的中药材样品趁鲜洗净、晒干,磨成粗粉备用。二、方法1.试剂的配制与凝胶的制备:参考袁晓华  相似文献   

3.
我们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试用五味子蜜丸治疗传染性肝炎75例,现将初步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病例分析根据1964年黄山传染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本组病例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43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学习兄弟单位用“肝得安”治疗传染性肝炎经验的基础上,试用五味子蜜丸治疗慢性肝炎80例,其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以下简称转氨酶或酶)的效果,较我们过去常用的几种药物皆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制剂室制备蜜丸仍采用搓丸板手工制作.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在蜜丸制备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引起同道注意: (一)胶类药物入丸剂应注意的问题胶类药物由于含有骨胶原、明胶原等化学  相似文献   

6.
蜜丸是中药制剂中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剂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性质稳定,携带、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适合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笔者长期从事蜜丸生产工作,将在蜜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介绍给大家。1蜜丸过软和过硬在蜜丸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成品过软或过硬的现象,蜜丸过软,则不成形,影响美观。过硬则表面粗糙,且服用困难。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3个:炼蜜  相似文献   

7.
<正> 蜜丸是一种古老的中成药剂型,它的疗效缓和而持久,制作工艺简单易行,长期以(?)蜜丸不但是中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医院药房常备的自制药剂品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国家对蜜丸已实行了卫生学质控标准。由于蜜丸从原料来源到成品的包装,都易被细菌所污染,成品包装后又不能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使蜜丸成为最难以达到卫生学标准的制剂之一。近年来,医院药房一般都因不具备生产蜜丸的基本条件而停止制做,某些大药  相似文献   

8.
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羚翘解毒丸由石膏、金银花、连翘等20味药材组成。由于原工艺生产的产品没有一套质量控制的方法,成品菌检亦不符合卫生标准。为此,对该药进行了工艺改革的研究。实验采取精料、细料取原药研粉投料;大部分药材提取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标准的浸膏和有效部位;小部分药材经流通蒸汽灭菌后粉碎,然后按处方配制制成蜜丸。改革后的蜜丸有一套质量控制方法,菌检合格。经抑菌和临床对比试验,新丸均比原丸优越。  相似文献   

9.
中药蜜丸细菌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从根本上解决中药蜜丸的污染途径及其灭菌方法问题,我们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原药材、环境等都一一作细菌检查及灭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蜜丸是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它有服用方便、节省药材、易于保存、易于携带等优点。从医疗方面上看,还有应用范围广、药效缓和而持久的特点,适于慢性病或比较复杂的疾病。李东垣曾说:“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如何发挥蜜丸的优势,正确掌握蜜丸的疗效,这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值得共同注意的问题。下面仅就我省《药品标准》(1980年版)所载蜜丸中的几个问题,发表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浅谈蜜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易棣 《陕西中医》2010,31(10):1400-1401
目的:总结蜜丸制备过程中影响蜜丸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从蜜丸制备过程中原药材的处理,制丸过程中的污染,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和药时的炼蜜程度、和药蜜温、用蜜量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总结经验。结果:制备的丸药细腻滋润、圆整、光洁、软硬适中。结论:出现质量问题综合分析,采取措施,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经验公式控制大蜜丸水份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蜜丸是中成药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剂型。在质量方面,国家药典1990年版规定大蜜丸的水份含量要在15%以内。一般来说,丸药水份太高不易存放,水份较少丸药又太硬不易服用。我们在生产时总想把大蜜丸水份含量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但在实际生产中由造成大蜜丸水份含量不稳定的因素很多,致使大蜜丸水份往往不易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为此,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影响大蜜丸水份含量的因素及大蜜丸生产工艺流程,提出了以经验公式法控制大蜜丸水份含量的设想。 1.影响大蜜丸水份含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药蜜丸历来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宝贵遗产。但是个别蜜丸品种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及剂量大不易服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于74年试制成一种以干酪素为薄膜包衣的改进丸剂的新剂型。在研究过程中曾以明胶、聚乙烯醇、干酪素等试制丸剂包以薄膜,经过多次对比实验,认为干酪素为薄膜包衣的效果较好,这种新型中药丸剂具有中药蜜丸质较崩解时间短的优点,又因为它包有薄膜外衣,还有不粘连,不干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YHAW806A型远红外线干燥箱对附子理中丸等六种中成药大蜜丸灭菌效能进行了考察。操作前按制蜜丸的操作规程要求,将所用器具用75%酒精擦一遍。制丸间用紫外线照射1hr。杂菌检查采用倾注培养法。实验结果见表1、2。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蜜丸霉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一、药材洗净后,快速干燥、粉碎,药粉合砣时,保持100℃30min灭菌,杀灭虫卵。所得蜜丸能够达到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6.
邱小红 《北京中医药》2006,25(3):169-170
蜂蜜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中药材,是制备蜜丸的粘合剂.优良蜂蜜的选择和炼蜜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蜜丸的工艺质量.因此,对于制作蜜丸的蜂蜜,要在其植物来源、浓度、上市季节上进行选择,要在其炼制时间、温度、颜色上很好掌握.此外,对药粉含水量以及制丸季节亦需讲究.否则,在制成蜜丸的储存过程中就易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部附录 A丸剂检查项下规定大蜜丸应完成以下 4个检测指标 :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溶散时限。笔者在长期的药检工作中发现 ,就大蜜丸这个品种依《中国药典》检测 ,尚有自相矛盾、不完善之处。现就标示装量等于 9g为例 ,提出观点。重量差异 :因大蜜丸是按丸服用的丸剂 ,所以应按重量差异“第 1法”检查 ,标准限度为± 6%。装量差异 :大蜜丸多亦属单剂量分装的丸剂 ,按标准规定还应检查装量差异 ,标准限度为± 5 %。我们都知道 ,大蜜丸多为一丸一个包装 ,即单剂量分装 :而服用时则按丸服用。所以 ,既应做重量…  相似文献   

18.
炼蜜在蜜丸制备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小红 《北京中医》2006,25(3):169-170
蜂蜜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中药材,是制备蜜丸的粘合剂。优良蜂蜜的选择和炼蜜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蜜丸的工艺质量。因此,对于制作蜜丸的蜂蜜,要在其植物来源、浓度、上市季节上进行选择。要在其炼制时间、温度、颜色上很好掌握。此外。对药粉含水量以及制丸季节亦需讲究。否则,在制成蜜丸的储存过程中就易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蒙药制剂中心设有传统工艺、蜜丸、水丸、散剂、酊剂、膏剂等车间,生产5个剂型106个品种的蒙药,2016年生产销售2600万元。特别是一直保留着蒙医特色单人、单方、单配制的传统制作方法,在病人及家属的全程监督下配制,被各族群众誉为"良心药、放心药"。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1982,(6)
<正> 一、车间改造概况达仁堂制药厂至今已有68年历史。目前全厂职工846人,生产蜜丸、药酒、膏药、油膏四种剂型,共219个品种。其中以蜜丸为主,连同小蜜丸,有189种。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尚有十几个产品远销日本、泰国、港澳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逐年增大的同时,1980年我们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学习兄弟单位经验,对蜜丸生产车间进行了防菌净化改造。蜜丸车间的改造内容包括药粉过重罗、细料研兑、合坨、制丸、装丸等工序,总面积1300余平方米,重点是实现车间空气净化及温湿度的调节,整个车间密闭,进入车间的空气经两级过滤。除净化通风系统外,对旧车间内部的布局与设施也作了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