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在血透高磷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血透合并有高磷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指导的效果,改善血透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强化健康教育在持续反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6年1-3月连续3个月反复存在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责任护士主导,医生、营养师参与的强化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每月对患者的饮食摄入、血磷水平进行评估,并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用药情况、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血钙、体质量指数(BMI)、尿素清除指数(Kt/v)、磷结合剂剂量和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稳定,无明显变化。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磷的平均值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情况和血白蛋白(ALB)改善(P0.05)。干预3个月时患者饮食中磷和蛋白质的摄入量较干预前有所下降,饮食的磷蛋白比无明显变化。钙磷代谢知识问卷总得分在干预后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持续反复高磷血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知识水平,降低其血磷水平,在降低患者磷摄入量的同时并不影响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钙磷代谢指标以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血磷低于对照组,钙磷乘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6个月时的血钙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6个月时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周径(M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浩 《全科护理》2016,(11):1124-1126
[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对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高磷血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例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高磷血症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高磷血症健康知识得分、血磷、钙磷乘积以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疾病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自我护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指导能够增加肾衰竭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病人的健康知识,改善病人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健康促进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磷血症临床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9年7月—11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高磷血症患者80例。按患者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健康促进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管理知识行为、自我效能、血磷水平、血磷达标率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干预组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得分、自我效能、血磷达标率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促进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管理知识行为及自我效能,降低血磷水平并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血液透析伴有高磷血症患者血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伴高磷血症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常规降磷方案及护理,观察组由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营养科和信息科组成的控磷小组进行协同治疗及护理,均干预3个月。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比较2组患者血磷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伴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干预效果优于常规降磷方案及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CRF高磷血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指标,评估两组患者健康信念水平及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时,两组血清肾功能指标、钙磷乘积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有助于延缓CRF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恶化,改善其钙磷代谢,对提升其健康信念水平和满意度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管理模式对腹膜透析钙磷代谢紊乱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膜透析护理管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接受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提供的个体化饮食管理。结果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饮食管理能够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磷、钙磷乘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磷管理健康专员干预模式对慢性肾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KD-MBD)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CKD-MBD病人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成立血磷管理健康专员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钙磷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高磷血症发生原因、高磷血症临床症状、高磷血症危害、高磷血症饮食指导、高磷血症临床治疗等方面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情绪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执行自我照顾能力、伙伴关系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磷水平、血钙水平、钙磷乘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磷管理健康专员干预模式可提高CKD-MBD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有助于降低病人的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饮食日记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2例血磷≥1.9 mmol/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日记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磷水平、高磷血症发生率以及营养状态.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33.33%(17/51),对照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为82.35%(42/51),观察组的高磷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694,P=0.015).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为64.71%,对照组的营养良好率为31.37%,观察组的营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396,P=0.014).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采用饮食日记干预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磷血症(血磷〉1.5mmol/g)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患者接受强化护理,3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磷下降程度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护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悬吊运动训练对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采用药物、针刺、推拿、封闭或理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行悬吊运动训练。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的6及12个月时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疼痛指数(VAS)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ADL受限程度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下降,6及12个月后随访下降更显著;SF-36评分在各时段均稳步上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时段评分表现更突出(P〈0.05);复发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NLBP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其功能障碍,降低复发率,有效提高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具体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值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模式可以缓解胰岛素泉强化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应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能够帮助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改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湘川  刘春慧  吴灿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28-2530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尿毒清颗粒直接保留灌肠;观察组先行结肠透析,之后以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Scr、BUN、β2-M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 0.01或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毒清灌肠治疗CRF有一定疗效,而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CRF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除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措施外,同时配合为期3个月的家属参与同伴教育;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分别对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DL和肢体运动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同伴教育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及健康行为的管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受孕率的影响。方法 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420例,按取卵时单、双手术日分成实验组212例和对照组208例;对实验组入院后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做一般常规介绍。结果 实验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乳腺癌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9893,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11,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3、0.90、1.25、0.60、0.63、1.10、0.50,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4、6.98、4.11、6.83、3.02、2.24、2.74,P均<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指导病人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情肌强化训练对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05 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2),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刺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表情肌强化训练,治疗1 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65.38%,明显优于对照组39.62% (P<0.01);总有效率96.15%,优于对照组83.02% (P<0.05)。结论强化训练表情肌能进一步提高面神经麻痹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患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一峰  周平  董芸 《临床医学》2009,29(4):24-25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使用呼吸机的天数、血透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中使用抗生素天数(15±5)d,使用呼吸机天数(6±4)d,需行血透6例(15.0%),院内感染6例(15.0%),病死率1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病患者,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