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套管系带常由2人操作,撤去原系带后,一人用手按压气管套管两翼以固定,另一人更换系带。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对气管套管两翼按压的力度、牵拉等刺激,患者易产生咳嗽、疼痛等不适。当患者咳嗽时,痰液易从管口喷出,操作者会本能地松手,极易导致脱管。鉴此,2006年5月我科对气管套管系带的更换方法进行改进,并在临床应用148例次,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层扁纱带单结法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法,是将单根系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结固定。临床实践发现其存在一些不足:两翼部均需打结,操作繁琐、系带的松紧不易控制;打结处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而发硬,摩擦切口周围的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糜烂,甚至造成严重的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损失;在更换系带时需松解2个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操作难度;单层系带与患者颈部皮肤接触面积小,易造成患者不适。鉴此,我科自2007年1月起采用双层扁纱带单结法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层扁纱带单结法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法,是将单根系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结固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自制气管套管帽,患者气管切开后直接扣于套管上,氧气管从侧孔插入.气管套管帽还适用于各种呼吸道湿化.此套管帽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6.
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刘则杨  李家育  侯军华 《护理学杂志》2002,17(2):160-160,F003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 ,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 ,气管套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目前 ,有关气管套管的护理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改进 ,本文就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护理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气管套管的入口端护理为了防止空气中灰尘和微粒从气管套管的入口端进入 ,常规的护理方法是将纱布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并双层遮盖于气管套管口。护理观察发现 ,由于病人咳嗽较为频繁 ,生理盐水纱布容易发生移位脱落 ,失去遮盖作用 ,不能很好防止灰尘、微粒进入呼吸道。在 90年代 ,卢修玉 […  相似文献   

7.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气管套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上固定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时,常用柔软贴身、吸湿透气的棉布带,但棉布带遇湿或吸汗后变得粗糙、皱缩、发硬,患者感到不舒适.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且遇热易变形,更易产生静电.上述两种固定带均缺乏弹性,固定过紧或因气管切开处肿胀等原因造成患者颈部紧迫感;如固定过松可因患者剧烈咳嗽而脱落.为寻求安全、舒适、牢靠的固定带,我科自2005年起改用医用弹力绷带固定5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套管过去常采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固定带易被汗液或分泌液污染;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遇热易变形,给护理带来不便.鉴此,我科2008年5月以来,采用输液管、止血带等制作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气管套管应用体会(附5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管切开是一常用手术,适应症广泛。由于呼吸机的使用,提高了对多种疾病的抢救能力。一次性带气囊的气管套管,也在气管切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犤1犦。本文总结了近5年56例患者应用此类套管的临床资料,对其使用价值作一番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56例患者,男性35名,女性21名;年龄13~74岁,平均46.4岁。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衰竭8例,颅脑外伤16例,烧伤4例。所有病人正规气管切开术,一次性套管选用6.5~8.0mmID的套管,气管切开后没有拔管即死亡或自动出院失访者排除在外。气…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固定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时,常用柔软贴身、吸湿透气的棉布带,但棉布带遇湿或吸汗后变得粗糙、皱缩、发硬,患者感到不舒适。一次性气管套管虽配有化纤带,但吸湿透气性差,且遇热易变形,更易产生静电。上述两种固定带均缺乏弹性,固定过紧或因气管切开处肿胀等原因造成患者颈部紧迫感;如固定过松可因患者剧烈咳嗽而脱落。为寻求安全、舒适、牢靠的固定带,我科自2005年起改用医用弹力绷带固定5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对患者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7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至出室.结果 患者入复苏室与出室时比较,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呼吸频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安全、牢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安全、有效的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后48h内须更换气管切开套管ICU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31例。A组采用气管切开套管内置导管法,B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发生情况。结果A组操作前后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操作后心率上升、SpO2下降,与操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操作时间为(50.5±4.2)s,比B组的(84.9±5.3)s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3ml及误人假道发生例数(2、0例)明显少于B组(15、5例)(P〈0.01或〈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48h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采用套管内置导管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不同类型气管套管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昏迷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不带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均予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15天,从气管套管内留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气管切开术后第15天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5d总菌株少于对照组(P〈0.01);第3天与第15天总菌株比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低压气囊气管套管能有效降低昏迷气管切开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自制气管套管帽,患者气管切开后直接扣于套管上,氧气管从侧孔插入。气管套管帽还适用于各种呼吸道湿化。此套管帽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气管套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借助气管套管以维护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通常情况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将气管套管的外套管和内套管插入患者气管内,8h后取下内套管,刷洗干净后煮沸30min,冷却后套入外套管内,存在一定的弊端。2007年1月,我院将气管套管配型加以改进,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常规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先试行堵管,观察24~48h无呼吸困难可拔管,但无论是塑料、硅胶还是金属气管套管,目前都没有配备成套的堵管用具,给堵管带来不便。临床常用的堵管用具有软木塞、胶布缠绕棉棒等,以上方法存在制作麻烦、安全性不强、不够美观等缺陷。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玻璃瓶翻边瓶塞制作气管套管堵管用具,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套管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切开的病人因固定气管套管的纱布带经长时间摩擦颈部 ,使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鉴此 ,我们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套管固定方法进行实践性探讨 ,试图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2月由我科收治中、重度昏迷的脑外伤病人 84例 ,均于入院 2 4h内行气管切开术。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2例 ,男 30例、女 12例 ,年龄2 0~ 71( 30 .2± 13 .1)岁 ;置管时间 30~ 99( 6 6 .1± 16 .3)d ;对照组 42例 ,男 31例、女 11例 ,年龄 19~ 73( 2 9.5± 13 .8)岁 ;置管时间 30~ 98( 6 5 .…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套管堵管材料多样,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但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特别是棉签、胶布类物品,随着呼吸,有堵管不严的可能或吸入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为了确保气管切开患者的堵管安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充分利用便利医疗条件,改进了堵管方法和材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较多且黏稠很容易形成痰痂,用常规清理方法清理气管套管中的痰痂不但费时,而且难以清理彻底.笔者采用乙醇浸泡气管套管,清除痰痂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