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及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患者出院时上肢、下肢肌力评分分别为(2.80±0.65)分、(3.43±0.70)分,优于对照组的(2.38±0.69)分、(2.99±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为(72.66±7.59)分,NFD评分为(9.73±4.02)分,对照组指数评分为(55.67±7.62)分,NFD评分为(11.90±4.3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志朋 《当代护士》2016,(11):40-41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脑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程序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病人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52.7±3.1)分,对照组为(43.9±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肌张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障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药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到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偏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20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取中药治疗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自拟潜阳息风,化瘀通络,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检测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指数表示)、患者简式FMA运动功能平分法评分、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应用睡眠质量评估表(PSQI)进行检测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效果,包括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身体FMA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61.5±14.9)分,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为(42.0±13.2)分,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为(69.0±19.2)分,对照组患者FMA评分为(46.2±11.3)分,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受损修复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4±5.5)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5±8.9)分;观察组肌力提升等级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效率为95.1%,对照组的总效率为77.7%;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PSQI总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0.52±0.23)分,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0.86±0.49)分,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评分为(1.77±1.00)分,对照组患者的总评分为(2.44±1.30)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能够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恢复患者的受损神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25-4926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w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6年至2009年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测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3周后,2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均有改善,且康复组FMA评分及MBI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护理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括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之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48 h后开始高压氧及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第15天开始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组FMA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99-3300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52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于入院1w后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入院48h内接受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Fugl-meyer(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认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项功能,对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步行训练,2次/d,45 min/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FMA)对患者功能进行测评,改良Barthel指数(MB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及MB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改善,干预组FMA(53.1±10.70)分,MBL(55.7±13.38)分,对照组分别为(32.7±10.42),(29.33±8.17)分,干预组FMA及MBL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48,9.21;P<0.05).结论 强化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Barthel指数、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序贯式康复护理联合同感心沟通能改善HICH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batthel index,BI)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和BI得分高于对照组;SDS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4.
林莹莹 《当代护士》2016,(12):118-12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稳定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1、3个月后,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恢复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MBI和BB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早期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可行性、安全性、对治疗的耐受性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脑梗死后2周时开始康复训练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WMFT、FMA、MAL、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除WMFT时间评价外,治疗组均较对照纰为优(P<0.05).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MAL数量评分仍优于对照组(P<0.05),MAL质量评分略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IMT运用于早期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早期疗效优于常规康复,但其优势未能维持至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底穴位按摩联合活血通络汤对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后伴有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风病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底穴位按摩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2周后,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Fu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评价2组患者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得分为(45.17±10.62)分,观察组(50.08±9.94)分;干预后对照组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19.83±6.22)分,观察组(22.20±5.83)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穴位按摩联合活血通络汤能改善中风恢复期下肢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方法简便、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取本院中医门诊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IL)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身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有效减轻中风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