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神经导航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术中超声和(或)神经导航指导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术后影像学证实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9例,其中应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肿瘤组肿瘤全切除8例,单独术中超声组肿瘤全切除4例,单独神经导航组肿瘤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5 ~52个月,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组术后早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切除岛叶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导航及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5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34例,无变化21例,加重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7.1±13.5)个月,术后症状加重8例中,2例好转,3例恢复至术前,3例无明显变化。肿瘤全切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伽玛刀治疗3例中,1例再出血。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理手术时机,根据病灶位置采取个体化入路,联合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等辅助技术,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复杂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23例复杂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16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12个月和14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时间5~20个月。结论对于复杂垂体腺瘤的患者,将神经导航与内镜相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提高经蝶窦入路的手术安全性及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后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10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患者症状多有不同程度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2。19个月,1例复发,再次手术缓解。结论神经导航可以提高经鼻蝶手术的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减少了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对复发的垂体腺瘤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累及岛叶胶质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岛叶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皮质下电刺激显示6例出现运动反应,7例肿瘤切除达到功能边界。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语言障碍6例,随访3个月,肌力Ⅲ~Ⅵ级5例,Ⅱ级1例;所有病人言语功能均恢复正常。7例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3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2分2例,3分3例,4分2例;术后12个月复发2例(其中1例死亡),术后18个月1例复发、死亡,另4例无复发、存活。结论 唤醒麻醉下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联合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降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16例颅内肿瘤患者,利用MRI介导的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开颅,采取合适的皮层入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颅内肿瘤,利用术中超声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和范围,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所有病灶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开颅,神经导航术前对病变定位准确率为100%,骨窗暴露满意;术中超声能纠正术前神经导航定位的漂移;在其引导下14例获得全切除,2例获得次全切除;术后1例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能提高颅内肿瘤定位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丘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1例丘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7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11例随访9~27个月;7例因肿瘤复发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9~17个月);1例术后16个月复发,目前随访19个月仍存活;其余3例临床症状稳定,影像学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丘脑胶质瘤的有效手段,手术入路需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个性化制定;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辅助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等)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手术切除的72例颅内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在导航下顺利完 成手术,病灶定位准确率为100%。术后复查MRI发现,病灶全切除63 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显著好转或改善54例,无明显变化16例,加重2例。术后均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无新发神 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7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复查MRI未见复发。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有助于精确定位颅内病灶,提高全切率,是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局灶性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病灶位于桥脑的16例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3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病灶位于延髓的2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病灶位于中脑的7例采用颞下入路。结果肿瘤近全切除19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16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星形细胞瘤,其中WHOⅠ~Ⅱ级15例,Ⅲ~Ⅳ级10例。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9例,差(2~3分)5例,死亡(1分)1例。2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3例死亡,2例复发,余15例未见肿瘤有明显进展。结论在功能MRI、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手术治疗局灶性脑干胶质瘤,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瘤,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的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共15例.侧脑室肿瘤7例,第三脑室肿瘤7例,脑室内多发肿瘤1例.均于导航指引下手术,术后常规随访,并进行Karnofsky评分(KPS).结果 15例中,单纯神经内镜下活检5例,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1例;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全切除肿瘤3例,近全切除3例.合并脑积水10例,其中9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同时行透明隔造瘘术.术后6例行化疗,3例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 ~36个月,平均15.8个月.KPS> 80分12例,60~ 80分2例,0分(死亡)1例.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既可通过活检明确肿瘤的病理学性质,又可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性质选择单纯神经内镜切除,或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3.0 T术中MRI联合神经导航在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0T术中MRI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的17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切除程度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术中MRI扫描,肿瘤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0例;经进一步切除后,达肿瘤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分切除4例。经Fisher检验,应用术中MRI前后,肿瘤切除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一过性失语2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肢体运动障碍3例,随访1个月后,完全恢复2例,肌力3级1例。结论术中MRI联合神经导航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在半椎板切除条件下行切除肿瘤;24例在全椎板切除条件下切除肿瘤,术后再应用内固定。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6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8例。术后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6例对症处理好转出院,1例死亡。49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未见肿瘤复发,脊柱稳定性好;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预后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改善39例,无变化7例,下降3例;8例次全切残余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其余无复发;所有病人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无颈椎不稳现象。结论应用神经显微技术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效果好,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在维持颈椎稳定性方面,要根据占位与脊髓的位置关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影像融合神经导航下垂体腺瘤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复发垂体腺瘤或伴蝶窦气化不良的经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年期间选择24例垂体腺瘤患者接受神经导航下经蝶窦手术,其中再次经蝶窦手术者18例,蝶窦气化不良者6例。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和引导手术进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肿瘤均通过神经导航准确定位和到达。融合图像可同时显示骨性的蝶窦前壁、蝶窦腔、鞍底和软组织性的肿瘤、颈内动脉、海绵窦及其相互关系。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短暂性尿崩7例,脑脊液漏和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平均随访17.6个月,22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者未见复发。结论影像融合神经导航适用于复发垂体腺瘤或伴有蝶窦气化不良者的经蝶窦手术,能准确引导手术进程,避免因定位偏差引起的并发症和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切除环脑干复发表皮样囊肿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应用神经内镜切环脑干复发的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术程度、术后并发症等,以及随访观察情况。结果术中全切2例,近全切3例,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随访时间1~4年,均未见明显复发。结论单纯神经内镜切除环脑干复发表皮样囊肿是安全、有效的,可多角度观察,减少对脑组织和神经的牵拉,尤其是切除脑干腹侧病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例成人幕上PNET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行辅助放疗,辅助化疗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随访3~48个月;5例死亡。5例术后辅助单纯放疗,随访期间死亡3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6、8个月;术后辅助放、化疗5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时间为术后12、22个月。1例额叶PNET,手术全切肿瘤,术后辅助放、化疗,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成人幕上PNET为颅内罕见肿瘤,恶性度高,易沿脑脊液播散,预后差;确诊依赖病理检查;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的NFPA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6例,大部分切除4例。4例大部分切除病人二期行手术治疗,4例次全切除病人行3D适型调强放疗。随访38例,时间3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是NFPA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残余肿瘤是否行放疗需多学科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改良的Poppen入路及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实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0月15例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改良的Poppen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策略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保护好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结果肿瘤全切13例,次全切除2例。1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好转。病理结果:胶质瘤7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2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13例恢复良好,2例遗留部分视力、视野损害。结论改良Poppen入路的优点是路径短,减少对枕叶的牵拉,切开小脑幕后大多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显露,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神经导航能够引导术者行枕角穿刺和进入手术区,减少副损伤,同时对判定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显微手术切除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经验,探讨沟通眶颅的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显微手术切除的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手术5例,并对该类肿瘤的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83.3%,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出现10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6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麻痹,2例无变化。1例病人术后2周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治疗后未愈。1例病人术后失明。4例次全切的患者术后2周行1刀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复查MRI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从眶内通过眶上裂侵犯眶尖区及海绵窦,经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对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单侧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6例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结合肿瘤位置分别采用多种入路切除肿瘤。10例患者术中行弥散张量成像功能核磁导航辅助,15例患者术后早期放化疗。结果肿瘤全切15例(94%),近全切1例(6%)。术后1 w改善患者9例(56%);如故患者7例(44%)。术后失神发作1例,部分运动性失语1例,无手术直接死亡。2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术后张力性积液行立体定向穿刺术。病理15例Ⅲ~Ⅳ级,1例Ⅱ级。随访14~28个月(平均17.9个月),目前除1例未早期放化疗患者复发外,余15例患者中有5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16个月,平均9.8个月,其中3例已经死亡(存活13~20个月,平均17个月),均为肿瘤复发播散。1年存活率100%,1年无进展生存75.0%,2年存活率81.0%,2年无进展生存62.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进步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最大范围切除丘脑胶质瘤病残率及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丘脑胶质瘤治疗首选最大范围手术切除,术后应辅以必要的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