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媒体时代下中国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转换活动的舆情特征。方法通过全媒体舆情监测服务商建立舆情监测平台,对3种新传统媒体和4种自媒体进行舆情监测,分析舆情传播走势以及不同媒体类型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结果中国脊灰疫苗转换期间共监测到相关舆情1 971条,新传统媒体发布舆情量839条(42.6%),自媒体发布舆情量1 132条(57.4%);在所有舆情中,网络、报刊分别为581条(29.5%)、250条(12.7%),微信、微博分别为848条(43.0%)、216条(11.0%)。舆情传播共经历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脊灰灭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试点工作启动首日和启动后第一周和第二周,舆情量分别为42条和73条,随后迅速减少。第二个高峰是脊灰疫苗转换活动启动前后一周,舆情量分别为70条和261条,随后逐渐减少。结论在中国脊灰疫苗转换期间新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对于舆情传播发挥相近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活动宣传时需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2016-03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以及其对四川省舆情监测工作的启发。方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为关键词,通过舆情监测软件和百度搜索引擎搜索2016-03-18/04-28期间的相关网络信息。结果 2016-03-18/04-28,百度搜索"山东非法疫苗",相关结果有1 890 000条,舆情监测软件监测到102 455条;新浪微博话题"山东非法疫苗"阅读量1. 79亿次,讨论7. 9万条。分析发现本次舆情事件舆论观点分为正面、负面和干扰性观点3类,舆情发展为分为4个阶段:第1、2阶段中,曝光后3 d、6 d,舆情数量分别达到第1个高峰和最高峰;第3阶段,舆情事件发生6 d后开始下降;第4阶段舆情信息量基本平稳甚至消失。受该事件影响,四川省内共监测到2条影响较大的舆情信息,浏览量均过百万。结论从该事件监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演变特征和规律。本事件最明显的特征是各部门和政府的正面回应后,舆情的数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该事件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事件相关部门或者政府尽早正确应对是减少群众恐慌的最有效方法。四川省内疫苗事件虽然发生在该敏感时期,但未引起大规模舆情,也印证了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网络舆情变化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应对类似舆情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以百度新闻和百度指数为工具,获取2018年7月15日—8月15日关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3月18日—4月18日关于山东疫苗事件的新闻报道和百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两起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的百度指数发展趋势相似,媒体指数高峰常常和搜索指数高峰重叠或相继出现,但都出现在事件处置关键节点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搜索指数最高峰峰值远远高于山东疫苗事件,但高峰持续时间较短。结论当今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疫苗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更广泛的影响,有关部门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并且注重官方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的日常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及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信任度。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分析儿童监护人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的知晓度和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67名儿童监护人对案件的知晓率为80.2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影响知晓率的显著性因素。46.73%受访者在案件期间对预防接种表现出犹豫。认为涉案疫苗是第一、二类疫苗的受访对象的接种意愿率分别为40.51%、62.80%(OR=2.29,95%CI:1.03-5.10)。经过该案件,监护人对第一、二类疫苗区分清楚者由31.03%上升至58.32%(χ~2=80.60,P=0.000)。结论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造成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犹豫和对预防接种知识有新的认知。应利用媒体信息时代的特征,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7年"成都男子被查出艾滋等死7年复查未感染,拟起诉疾控"网络舆情事件,为提升舆情监测效率,完善应对机制提供经验。方法利用"新浪舆情通"、百度指数等采集的数据,采取描述性舆情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网共采集到的10 166条信息,按照舆情信息量本次事件被划分为3个阶段,舆情信息量分别为9 242条、980条、853条,分别有明确的标志事件与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事件高峰出现在第一阶段(12~04),突发特征明显。意见领袖为头条新闻、核心传媒为新浪微博(3 070条);"四川省"和"HIV"在本次舆情事件中心的百度指数均位于全国第五,"成都市"的搜索指数在全国第3。针对此事件的观点,媒体主流观点(59%)和网友观点(72%)基本保持一致,但同时掺杂很多独立观点。结论该事件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舆情监测工作有必要提质扩面,加强自媒体监测范围与引导能力,提升响应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网络舆情情况,为卫生健康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4月21日联通舆情通监测系统的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网网络舆情总信息量共2 389.69万条,前3位分别为微博(63.73%)、客户端(20.63%)、微信(7.79%)。网络舆情每日信息量与每日新增病例报告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存在相关性(r=0.509;7 d移动平均后,r=0.605)。广州、武汉、口罩、钟南山、护士、警方、医院、新冠肺炎、中国、店铺、非典、疫情、红十字会、外国人、疫情防控是本次疫情的高频关键词。除本省网民(651.32万条)高度关注外,北京市(457.32万条)、江苏省(111.56万条)、山东省(106.63万条)和上海市(103.94万条)发布的广州市疫情相关信息相对较高。结论 微博仍是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平台。把握当时网络舆情态势,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引导舆情平稳发展,能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发生期间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并对舆情应对、风险沟通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以全网信息为研究范围,使用新浪舆情通系统对2018年7月7日—2018年9月10日期间的相关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生疫苗事件大致经历了酝酿期(7月15日—7月19日)、爆发期(7月20日—7月27日)、震荡期(7月28日—8月20日)、恢复期(8月21日—9月10日)4个阶段,呈现发展迅速、恢复缓慢的特点,其中爆发期的舆情信息数量达到最高峰。舆情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微博类(88.02%)、微信类(3.77%)、客户端类(2.60%)、网站类(2.28%)、新闻类(1.42%)等,其中微博、微信在本次全部舆情信息中占比最高。网络舆情进展过程中,行政机关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布事件处置进展;专业机构积极开展补种续种工作,针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答。结论政府部门在处理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已日趋成熟,能够及时疏导舆情、化解矛盾、促进事件平稳解决。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应当以网络为宣传主阵地,与自媒体、新闻网站、客户端等开展深度合作,继续做好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重构公众对疫苗产品的信任,巩固公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众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媒体应急响应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确定议程设置主要内容,用采访次数、媒体数量和报道刊发数量等指标评价传统媒体传播效果。用阅读次数和阅读人数等指标评价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效果。进一步用篇均阅读次数、篇均阅读人数和打开率指标,对公布病例活动轨迹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价;用访问次数和访问人数评价疫情服务平台的传播效果。绘制深圳市新冠肺炎病例流行曲线,分析议程设置与流行趋势的关系。结果 在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3月19日期间,在新冠肺炎防控不同阶段适时设置了媒体响应议程,实现了与媒体和公众的主动沟通。传统媒体方面的新冠肺炎相关报道806篇次,其中电视、广播和报纸分别为340、314和152篇次,电视和广播的影响力较高。新媒体方面,微信发文数(343篇)少于微博(926篇),但微信的阅读人数(5 072.6万人)明显高于微博(516.5万人)。公布病例活动轨迹有关微信文章的篇均阅读次数(70.6万次)和篇均阅读人数(53.9万人)是所有类型中最高;基于微信的疫情服务平台访问次数,疫情查询(27.9万人次)和疫情信息(22.0万人次)居前。结论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冠肺炎媒体应急响应可实现与媒体和公众的主动沟通;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尤其是微信的传播影响力最值得重视;公众对疫情的需求最大,但更深层次的发病信息,即公布病例活动轨迹提高了新冠肺炎全社会应急响应水平。  相似文献   

9.
微信是继微博之后备受业界关注的新社会化媒体,其交互式传播和传播黏性是对传统媒体很好的补充。近两年来,许多纸媒纷纷开始运营各自的微信公众账号,为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作了积极的尝试。笔者通过对部分已开通的医学期刊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实例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医学期刊打造个性化及专业化的新一代网媒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对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和接种行为的影响,分析儿童家长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4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和龙岗区75家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84名≤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态度和接种行为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结果案件报道后32.4%的家长出现接种犹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OR=1.32,95%CI:1.01-1.72)、没有使用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OR=4.39,95%CI:3.21-6.01)、认为案件对孩子有影响(OR=3.43,95%CI:2.28-5.16)、认为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疫苗不安全(OR=8.26,95%CI:1.79-4.73)的家长更易产生接种犹豫。全市2016年乙型肝炎疫苗第3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第1剂和第2剂接种率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5.23、5.67、5.78个百分点;2016年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剂次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20.49%、40.60%、28.26%。结论儿童家长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认知差,产生接种犹豫,儿童疫苗接种率下降;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22年上海市本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的网络媒体信息情况,为卫生健康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媒体信息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媒体信息监测系统中的网络媒体信息数据和上海市本土新冠疫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全网媒体监测总信息量共9 019.73万条,按信息来源前4位分别为微博(36.84%)、小视频(26.19%)、网媒(14.47%)、论坛(13.31%)。网络媒体监测每日信息量与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数变化趋势一致,并存在相关性(r=0.770,7 d移动平均后,r=0.796)。上海、加油、核酸、新增、本土、无症状、防控、感谢、隔离、防疫、物资、抗疫、患者、求助、清零等是该疫情时期的高频关键词。微博信息中,除该市网民(782.31万条)高度关注外,北京市(274.91万条)、广东省(235.23万条)、江苏省(218.91万条)、浙江省(153.21万条)发布的上海市疫情相关信息相对较高。【结论】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出现会引发网络热度,微博、小视频等新媒体是当前网络媒体信息的重要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加强媒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网络平台近视手术治疗相关信息、信息传播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眼健康科普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抓取2021年7月互联网新发布的“近视眼手术治疗”相关科普信息,进行发布主体与词频分析。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今日头条等平台传播数量前25位数据为对象,对比不同平台、发布账号主体、叙事要素、科学性等因素对传播度的影响。结果 累计抓取相关信息91 924条,其中微博发布数量最多(57 160条),发布主体98.47%为各种自媒体。各平台前25内容、叙事主体与点赞量显著相关(P<0.01)。平台、账号、叙事主体与点赞率相关(P<0.05),发起话题、权威专家发布信息、以视频形式呈现的信息传播度更高。55.33%的信息科学严谨,但科学性对阅读量、点赞量等传播度指标均无影响。结论网络“近视眼手术治疗”相关科普信息量巨大,发布主体类型多样,信息科学性良莠不齐,公众仅通过平台、发布主体、叙事要素等无法直接判断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可通过医疗机构优化科普创作、信息发布平台算法赋能等,助力居民健康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为提高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健康传播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1日—4月8日"健康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推送的各2481、2292条信息为研究对象,按照信息的发布内容、疫情发展的阶段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比较微信和微博的信息发布特点和影响力。结果疫情期间,"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信息发布量(≥19条/日)均较高于平时发布量。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微信与微博的发布量也具有差异(χ~2=53.23,P0.001)。将信息分类,微信在"典型人物和事迹"着墨更多,高于微博(43.4% vs 37.1%);"科普"内容相对较少,低于微博(19.4% vs 24.6%)。结论 "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不同阶段发布不同类型的健康信息,满足了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发挥了社会动员作用,并能及时为公众解读政策,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2016年3月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发生后上海市黄浦区儿童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和接种行为变化。方法于2016年4~6月通过上海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医院随机抽取2 100名家长,进行疫苗信任度和接种行为影响的匿名电话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997份,有效应答率为95.10%。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前后,家长对第一类疫苗的信任度分别为99.75%、97.80%(χ2=31.43,P0.001);对第二类疫苗的信任度分别为98.80%、65.00%(χ2=769.48,P0.001);认为第二类疫苗安全的比例分别为56.69%、38.76%(χ2=141.45,P0.001)。案件发生后家长对第二类疫苗会为儿童按时接种、暂不接种、不接种、犹豫不定的比例分别为61.84%、11.62%、2.75%、23.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年龄越小,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越低。2016年4~6月黄浦区第二类疫苗总接种剂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2.86%。结论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导致儿童家长对疫苗的信任度下降,对第二类疫苗不愿意接种或接种犹豫。需及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疫苗信任度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医院党建工作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随着网络发展日益深入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医院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自媒体时代医院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是一个小小的新闻传播的源头和中转站.论坛、社区、博客、微博、微信都是广大网民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媒介和载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的兴起,不仅为人们的即时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对许多社会热点问题的传播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机构自媒体应用现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当前13种主流自媒体网站或APP中通过搜索"疾控""疾病预防控制"等特定搜索词查找疾控机构自媒体号,将符合判定标准的自媒体号纳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总计获得1,893个自媒体号,其中微信公众号1,322个,全国(港澳台除外)开通应用自媒体的疾控机构占所有疾控机构数的42.64%。粗略估算,全国(港澳台除外)约96.8%的省级、75.38%的地级、40.72%的县级疾控机构至少开通应用了1种自媒体。应用微信公众号的疾控机构分布于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浙江省及上海市应用微信公众号的比例较高,分别达81%和73.68%。应用微博的疾控机构分布于28个省份,北京市应用微博率较高达58.62%。结论现阶段,我国已有相当比重的疾控机构开展了自媒体应用实践。微信公众号是疾控机构应用最多的自媒体,其次为微博,对于其他自媒体应用相对较少。随着疾控机构级别的增高,应用自媒体疾控机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总体来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疾控机构有相对较高的应用自媒体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儿童医院自媒体平台投诉及其处理情况的分析,研究医院处理网络投诉遇到的困境,并探索其对策。方法:以某三甲儿童医院2019年-2021年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中接受的投诉为样本,对投诉数量、投诉内容、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判断。结果:研究发现医院自媒体平台投诉存在发现不及时、回复率低、管理缺乏闭环思维、问题处理不深入、舆情风险高等方面的困境。结论:医院对自媒体投诉的管理,应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形成组织和制度保障、以解决根本问题为导向、强化宣传的预防作用等方法入手,继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防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6,(2):255-257
在全媒体时代下,要做好医院宣传工作,除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外,还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因此提出医院宣传工作策略如下:熟练运用各类宣传载体、优化创新宣传内容,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以期提升医院文化竞争力,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家长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对其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月在中国6个省份12个区县34个预防接种门诊选择0-3岁儿童家长,开展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内容和疫苗安全性认识问卷调查,分析关注内容对疫苗安全性认识的影响。结果在3178名纳入的儿童家长中,61.26%认为疫苗安全;90.40%听说过疫苗相关事件,其获取预防接种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75.15%)、政府和主流媒体官网或微信公众号(63.59%)、社交媒体群聊(4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关注疫苗科普知识、接种和补种信息、疫苗事件调查进展、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比例更高[OR(95%C I):1.66(1.41-1.95)、1.47(1.26-1.72)、1.29(1.06-1.58)、1.29(1.08-1.54)]。结论儿童家长认为疫苗安全的总体比例较低,疫苗相关事件报道后儿童家长关注内容显著影响其疫苗安全认识。需加强预防接种和疫苗安全性知识的家长和媒体沟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动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方法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动态实时监测公共卫生相关舆情,对舆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监测6类媒体114条舆情,监测内容前三位为传染病、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结论媒体舆情监测能实现公共卫生问题的早发现、早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舆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